解答高考政治主观题时要注意哪些要素,请结合题目详细阐述。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要想方设法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这是前提
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关键;
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是保证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
(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
(4)试卷无异味,不要使用刺激性大、气味重,油腻性的药物或降暑用品
(5)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一般分析性小题的字数控制在50~60字以内,论述性大题的字数在300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
(6)处上述情况外,试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做记号。
八、政治主观性试题题型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题型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题型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题型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题型八“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答案构成:(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题型九“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前后相继的关系。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九、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十、高考政治论述题做题技巧
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尤其是理论联系社会现象的能力,因而学生在做题时,不可妄动笔,必须审好题。下面我介绍几种论述题做题技巧。
(一)文字材料题要做到紧扣材料,字句分析,把材料榨干挤透。
高考题的材料基本都是当前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这主要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这样的题学生不必慌乱,虽然书上没有,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其中,解题时要注意以下步骤:
1、仔细阅读材料,然后把材料分段分层,弄清每层的中心意思。
2、认真阅读问题,准确把握设问角度,找出材料与问题之间的联系。
3、用课本所讲的理论依据分析、说明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精确地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观点原理要准确,紧扣题意来表达,事理交融要点齐,扼要简洁层次明。,
(二)图表题要做到“三读、三比”,分析图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准确找到图表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1、三读:读图表,读注文,读设问。
2、三比:纵比,横比,表与表比。
3、进行图表数字的转化、深化,结合问题运用专业术语做答。
从高考趋势来看:材料之间的联系的设问会成为考试的重点,这类题多为因果题,考生主要要分清是前因后果还是互为因果,然后进行答案的组织。
(三)在动笔做答时考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题要紧扣材料,善于运用教材语言,用专业语言,切忌口语化,自己把握不准的语言不要乱用,否则会影响整个答题效果。
2、答案的整合性要强,切忌答案零散、杂乱, 在正式做前最好先打个草稿,列好提纲,这样既可以避免涂改试卷,逻辑混乱,而且可以给改卷老师留下好印象,很容易得高分。
3、要把握分配好时间。做题的基本原则:按顺序做,会做的做,不会的空着,做完回过头来再做。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政治最后两道题千万不可忽视,要先浏览一下,如果容易就先做。2006年的高考很多考生就失误了,最后一道题很简单,但由于时间紧,审题不到位,致使送分题失分。
4、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要沉着,冷静。在做题过程中面对难题,不要心慌,,要想到我不会,别人也不一定会,认真分析,一定会做出来的。
十一、201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要过好“四关”
(一)抓知识点的落实,过好基础关
首先,紧扣考试说明,认真弄清每个知识点。从前言、标题、提要到正文,要认真、仔细、深入地研读;对重点内容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准确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且能运用概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基本理论要多层次、全方位理解。
其次,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关的概念、原理,即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比较、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准确的“图景”。例如:“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里的“主导”和“主体”容易混淆,要注意加以区分。“主导”侧重于控制力;也就是说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主体”不仅是指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来讲的),而且还包括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再次,要加强循环复习。复习时,对照课本,整理笔记,以加深理解。整理笔记时可以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进行联想,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以后根据笔记回忆知识点提供了线索。另外,每周要进行一次循环复习:先用较短的时间、较快的速度复习本周以前所学的内容,然后再集中精力复习本周所学内容。这样一来,周而复始,对知识的掌握会越来越牢固。
(二)把知识点连成线,过好联系关
所谓把知识点连成线,就是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否则,即使知识点背得再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仍处于零乱状态,没有连成线,还是容易因某些疏漏而造成遗憾。例如,对于哲学常识部分的复习,必须根据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
对于每个知识点,我们必须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我们必须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像哲学中的“发展”问题,二年级思想政治教材第二、第四课都有所涉及,围绕这个知识点,我们应该弄清楚: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怎样坚持发展观?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事物发展的状态有哪些?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等等。如此“点”、“点”相连,才能形成一条明晰的知识线,从而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时事政治,过好热点关
社会热点问题是政治试题情境设置的原材料,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主要靠学生平时对时事分析的不断积累。学生可以尝试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设问,然后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形成新思想、新观点,拓宽思路,提高分析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关注社会重大热点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要学会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其进行分析,做到“热点;教材原理;考试说明”的巧妙对接和正确运用。
(四)适度训练,过好能力关
有资料显示,学生高考夫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①审题不仔细;②书写不规范,③思维不灵活,④表达不清楚,⑤基础不扎实,⑥答题抓不住要点,不能规范使用专业术语。这六大失分因素,主要体现在主观性试题中,从能力角度看,集中表现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差。因此,在复习中要努力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必须要明确,这两个能力都是建立在对知识全面、透彻掌握的基础上。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审题的训练,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养成动笔答题前反复研读试题设问指向的习惯;杜绝一瞄试题就动笔、凭感觉答题的随意作风。对一些典型题目,要认真分析参考答案,研究答案中每一小点的答题角度,模仿参考答案的思维路径,并养成质疑参考答案的习惯,这样才会有所创新和提高。在表达方面要有层次性和逻辑性,必要时可以采用 “①……②……③……”模式分层叙述,答案力求准确、精练。
十二、2010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选择题的一个前提,因此,高三第一轮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本人认为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基本指导思想
要以课本为主。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关键;
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是保证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
(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
(4)试卷无异味,不要使用刺激性大、气味重,油腻性的药物或降暑用品
(5)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一般分析性小题的字数控制在50~60字以内,论述性大题的字数在300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
(6)处上述情况外,试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做记号。
八、政治主观性试题题型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题型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题型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题型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题型八“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答案构成:(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题型九“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前后相继的关系。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九、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十、高考政治论述题做题技巧
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尤其是理论联系社会现象的能力,因而学生在做题时,不可妄动笔,必须审好题。下面我介绍几种论述题做题技巧。
(一)文字材料题要做到紧扣材料,字句分析,把材料榨干挤透。
高考题的材料基本都是当前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这主要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这样的题学生不必慌乱,虽然书上没有,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其中,解题时要注意以下步骤:
1、仔细阅读材料,然后把材料分段分层,弄清每层的中心意思。
2、认真阅读问题,准确把握设问角度,找出材料与问题之间的联系。
3、用课本所讲的理论依据分析、说明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精确地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观点原理要准确,紧扣题意来表达,事理交融要点齐,扼要简洁层次明。,
(二)图表题要做到“三读、三比”,分析图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准确找到图表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1、三读:读图表,读注文,读设问。
2、三比:纵比,横比,表与表比。
3、进行图表数字的转化、深化,结合问题运用专业术语做答。
从高考趋势来看:材料之间的联系的设问会成为考试的重点,这类题多为因果题,考生主要要分清是前因后果还是互为因果,然后进行答案的组织。
(三)在动笔做答时考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题要紧扣材料,善于运用教材语言,用专业语言,切忌口语化,自己把握不准的语言不要乱用,否则会影响整个答题效果。
2、答案的整合性要强,切忌答案零散、杂乱, 在正式做前最好先打个草稿,列好提纲,这样既可以避免涂改试卷,逻辑混乱,而且可以给改卷老师留下好印象,很容易得高分。
3、要把握分配好时间。做题的基本原则:按顺序做,会做的做,不会的空着,做完回过头来再做。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政治最后两道题千万不可忽视,要先浏览一下,如果容易就先做。2006年的高考很多考生就失误了,最后一道题很简单,但由于时间紧,审题不到位,致使送分题失分。
4、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要沉着,冷静。在做题过程中面对难题,不要心慌,,要想到我不会,别人也不一定会,认真分析,一定会做出来的。
十一、2010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要过好“四关”
(一)抓知识点的落实,过好基础关
首先,紧扣考试说明,认真弄清每个知识点。从前言、标题、提要到正文,要认真、仔细、深入地研读;对重点内容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准确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且能运用概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基本理论要多层次、全方位理解。
其次,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关的概念、原理,即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比较、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准确的“图景”。例如:“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里的“主导”和“主体”容易混淆,要注意加以区分。“主导”侧重于控制力;也就是说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主体”不仅是指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来讲的),而且还包括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再次,要加强循环复习。复习时,对照课本,整理笔记,以加深理解。整理笔记时可以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进行联想,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以后根据笔记回忆知识点提供了线索。另外,每周要进行一次循环复习:先用较短的时间、较快的速度复习本周以前所学的内容,然后再集中精力复习本周所学内容。这样一来,周而复始,对知识的掌握会越来越牢固。
(二)把知识点连成线,过好联系关
所谓把知识点连成线,就是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否则,即使知识点背得再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仍处于零乱状态,没有连成线,还是容易因某些疏漏而造成遗憾。例如,对于哲学常识部分的复习,必须根据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
对于每个知识点,我们必须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我们必须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像哲学中的“发展”问题,二年级思想政治教材第二、第四课都有所涉及,围绕这个知识点,我们应该弄清楚: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怎样坚持发展观?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事物发展的状态有哪些?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等等。如此“点”、“点”相连,才能形成一条明晰的知识线,从而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时事政治,过好热点关
社会热点问题是政治试题情境设置的原材料,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主要靠学生平时对时事分析的不断积累。学生可以尝试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设问,然后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形成新思想、新观点,拓宽思路,提高分析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关注社会重大热点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要学会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其进行分析,做到“热点;教材原理;考试说明”的巧妙对接和正确运用。
(四)适度训练,过好能力关
有资料显示,学生高考夫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①审题不仔细;②书写不规范,③思维不灵活,④表达不清楚,⑤基础不扎实,⑥答题抓不住要点,不能规范使用专业术语。这六大失分因素,主要体现在主观性试题中,从能力角度看,集中表现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差。因此,在复习中要努力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必须要明确,这两个能力都是建立在对知识全面、透彻掌握的基础上。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审题的训练,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养成动笔答题前反复研读试题设问指向的习惯;杜绝一瞄试题就动笔、凭感觉答题的随意作风。对一些典型题目,要认真分析参考答案,研究答案中每一小点的答题角度,模仿参考答案的思维路径,并养成质疑参考答案的习惯,这样才会有所创新和提高。在表达方面要有层次性和逻辑性,必要时可以采用 “①……②……③……”模式分层叙述,答案力求准确、精练。
十二、2010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选择题的一个前提,因此,高三第一轮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本人认为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基本指导思想
要以课本为主。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上。
展开全部
观点(即课本知识)+ 联系材料
如果是哲学题,还要在观点后+方法论
例1:(2011 北京高考 文化生活)
以上为标答。题就不用看了,只看答案中,每点第一句均摘自书中,后面一句则与材料联系,每题不同。
例2:(2011 海淀二模 生活与哲学)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2分)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2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2分)
人类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道路尽管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2分)我们既要对新能源的发展充满信心,促使其发展壮大;(2分)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2分)
答案中每一观点均为书中观点+方法论(同样来自于书中),这份题的答案没有联系材料,但自己答题时尽量写上,确保得分。
http://blog.163.com/i_nlrr@yeah/blog/static/16546650720114592151274/?suggestedreading
上面的网址你可以去看看,是高考万能公式。
望好评~~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