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打到过贵州哪里
打到了三都县、独山县、丹寨县和荔波县。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全省共辖78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170196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4个县先后沦陷。这4个县分别是:三都县、独山县、丹寨县和荔波县。
沦陷面积为819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8%。贵州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三都县(1944年11月30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荔波县(1944年12月3日沦陷)。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虽然很少有抗战前线的弥漫硝烟,惨烈的搏斗与撕杀也不多,但作为抗战大后方,贵州人民对抗日战争所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可抹杀的,也是不能遗忘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贵州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七七事变后,贵州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贵州学生救国联合会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省内各地的相继建立,推动了贵州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此外,省内社会各界成立抗日救亡团体,如筑光音乐会、沙驼话剧社、大夏大学歌咏队等。它们宣传抗日主张,揭露日军暴行,揭露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阴谋,号召人民群众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同国民党进行了反独裁、争民主、坚持抗战的斗争。
中共贵州各级地下组织根据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领导贵州各族人民开展丁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与国民党贵州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贵州除派出军队开赴前线与敌人英勇作战外,省内各族各界人民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参加抗战斗争。开展战地服务,组成“贵州省战地服务团”,开赴抗日前线担任战地救护和宣传工作。
援华医疗队与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迁到贵阳图云关后,便成为当时全国的救护中心。为了保证对伤兵、难民和儿童的服务,先后组建了贵州省伤兵之友社、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贵州分会、贵州省难民组训委员会等等,为他们提供相关救助服务。
迁到镇远的第二日俘收容所(和平村)为改造日本俘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后方相对较为稳定,许多大型企业、军工企业、军事院校如第41兵工厂、第42兵工厂、中国煤气机制造厂、浙江大学、大夏大学等纷纷迁到贵州,为前线生产和提供所需的战略物资及培养抗战官佐,保存了大批的文化精英。
为此,日军也加大了对贵州这些地方的袭扰。1939年2月4日,日军飞机轰炸贵阳。整个抗战时期,日军飞机共轰炸贵州达33次,使用飞机358驾次,共投弹604枚。
造成伤亡4363人(其中死亡1482人),波及贵阳、安龙、龙里、丹寨、三都、独山、镇宁、桐梓、正安、晴隆、沿河、清镇等12个县市,其中贵阳受损失最重,共遭受空袭10次,来袭日机达100架次,伤亡达1939人,其中597人死亡,损失无数。
这些地方往往都是大型企业、军工企业、军事院校所在地或是战略要冲。
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贵州各族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贵州省遭受人口伤亡者有14外县市,伤亡总数近三万人(伤亡官兵未计算在内);遭受直接、间接损失分别达14、37个县市,损失共计2077亿元(民国34年价)。
为了运送战略物资,在抗日战争的8年时间里,贵州共征壮丁近64万人(约占当时全省人口的6%)。兴修了公路2285公里,修建了兴仁至兴义公路、玉屏至铜仁公路、遵义至绥阳公路等等道路,共征工360300人次,著名的滇缅公路上的“二十四道拐”就位于晴隆县境内。
共征工235857人次修建清镇、黄平、独山、安顺等飞机场:1941年至1945年间全省共征粮12421209石,其中军粮稻谷7400689石;几年间共接济难民近2万人(其中华侨761人),发放接济津贴5.16亿元。
为了支援前线,贵州各族群众积极捐献,开展各种形式的义卖、义演,还积极购买公债,以缓解战争时期的财政困难。
许多贵州籍官兵纷纷开赴前线英勇杀敌。先后奔赴前方战场的军队(其中大部分是黔籍官兵)有第八十五师、第八十二师、第一零二师、第一零三师、第一二一师、第一四零师、新二十八帅等。
他们在前线与日军血肉相搏,先后参加了中条山战役、洛阳激战、淞沪抗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台儿庄战役等等,尤其是第一零二师全师9000余人绝大部分牺牲。
其中许多部队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打通了滇缅公路,坚守怒江,为国际援华物资顺利运到中国抗战前线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贵州人民正面抗击日军的侵略。1944年11月27日,日军入侵贵州独山、荔波等县,造成黔南事变,民众病、饿、冻、杀死者不计其数,烧毁房屋无数,损失财物计约1525亿元左右,人员伤亡近25000人。
贵州人民英勇抗击日军,大小战斗数十起,阻击、截杀、扰袭日军,迫使日军退出贵州。贵州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取得胜利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沦陷区
参考资料来源:贵阳网——贵州省众志成城筑抗日战争大后方坚强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