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 我来答
LynnnWang7
推荐于2019-11-02 · TA获得超过4.1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分析如下: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

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有: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1)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新生共和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彻底解决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二是动员人民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2)从1953年到1956年底主要矛盾:到1952年,随着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被消灭,镇压反革命运动取得伟大胜利,特别是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使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国还存在两种基本的矛盾,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随着土改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

(1)中共八大: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主要是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错误,上述正确认识后来未能很好地坚持下去。

(2)十一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进而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概括。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扩展资料:

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2、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要矛盾

帐号已注销
高粉答主

2020-11-30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5万
展开全部

社会性质的变化来自国家的动荡,近现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如何演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这一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到了19世纪60年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以及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的社会矛盾又发生了变化。本阶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上。

总之,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可以说这是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拘泥于课本的表述,就无法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

首先,关于对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理解。这一矛盾包括哪些方面?它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怎样的关系?在近代中国,封建的生产关系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土地制度来看,地主土地私有制始终占统治地位,农民依然受着地主的压迫与剥削,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始终存在着,而且有时还很突出。而教材中却不把国内矛盾表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这是因为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并非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可以这样说: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也正是如此,才有清政府的对外宣战、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才有国共两党的二次携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解放战争的时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历宏朗RG
2014-01-04 · TA获得超过150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7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6万
展开全部
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 变化
一、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一)近代前期矛盾的变化
1、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
本阶段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1840年前后,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而当时中国在清朝的统治下,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衰落,社会矛盾尖锐,危机四伏。为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英国的殖民扩张要求和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战前,这种矛盾集中在鸦片问题上。因此,围绕鸦片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直接引发了战争的爆发。而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蓄谋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则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战争是以清政府的失败宣告结束的。随着《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丧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利用侵略特权,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所以,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原来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从此,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对外国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鸦片战争以后,英法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侵华权益,制造借口,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这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故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不仅没有解决中外民族矛盾,反而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太平天国运动由此爆发。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完成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盘剥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因此,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国内的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迅速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度激化了的中外民族矛盾,暂时缓和下来,退居于从属的地位。所以,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打击的目标是清政府。 2、在第二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1901年)
本阶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经过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清政府调整了统治政策,奉行“中外和好”,以共同镇压人民革命。实行两项举措:一、设立总理衙门,管理外交;二、推行洋务运动,以求“自强”。但好景不长,“中外和好”的局面,一次又一次地被打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在60年代,西方列强通过总理衙门的设置,逐步控制了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过渡,它们加紧了对中国邻邦和边疆地区的侵略,造成了中国的边疆危机。80年代,法国占有越南,签订《中法新约》。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完成,同时加强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强占以重要港口为中心的“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在瓜分狂潮中迟来一步的美国,为自己的长远利益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就是由于列强侵略的步步加剧,并不断地提出新的特权要

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求,中外“和好”合作的局面被打破了,先后出现了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顽固派支持、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列强组成八国联军侵华。此时的清政府已丧失抵抗能力,“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在这一阶段,清政府与列强的关系经历了“和好”到再对抗,最后完全投降的过程。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国社会各阶级、各种政治力量都做出了反应。广大爱国官兵为捍卫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前赴后继,奋起抵抗。在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不少的民族英雄。为维护清朝的统治,地主阶级的洋务派,试图“师夷长技以自强”,推行洋务运动。19世纪末,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学习西方文化和抵抗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结合起来,推动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运动。此时,光绪帝出于夺取最高权力和不作“亡国之君”的意图,启用维新派实行变法。“百日维新”刚结束,作为民族矛盾总爆发的义和团运动,在山东揭开了序幕。“扶清灭洋”的口号,既集中体现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及阶级局限性,又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组成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采取先“抚”后“剿”,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以上事实从不同角度说明,在第二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外国资本主义(以后发展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确立,就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侵华政策的制定,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侵略,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清政府的对策和人民的探索、抗争,诸种因素合力的结局。
3、第三阶段(20世纪初到1919年)
本阶段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上。
《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投降了帝国主义,成为依靠帝国主义、维护封建统治的“洋人朝廷”;而帝国主义也调整了侵略政策,“以华治华”,利用清政府作侵略工具,由军事侵略转变为较“温和”、隐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侵略。与此同时,清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如海关、常关和盐税),都成了赔款的担保,国家财政日益困难,于是更加紧了对人民的搜刮。因此,国内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这就使得人民大众与清朝统治者的矛盾又上升,居于主导地位。这种高涨的反清情绪,把资产阶级革命派推上了政治舞台。20世纪初,在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的基础上,各地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随之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它提出了完整的革命纲领,以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为己任。同盟会一方面开展与保皇派的论战,一方面组织、发动多次武装起义,把斗争矛头直接对准清政府,促进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为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但结果适得其反,它削弱了清政府自身的统治基础,引发了革命大风暴的来临。此时,立宪派在四川组织保路运动。革命派利用保路运动创造的有利时期,发动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的成功,成为向清朝封建统治总攻击的突破口。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以上事实告诉我们: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政府的对立和抗争上。
辛亥革命只是赶走了清朝皇帝,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的官僚统治,代替了清政府的皇帝贵族的专制统治。从此,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北洋军阀的统治暗无天日,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专制独裁,人民怨声载道。帝国主义又先后以袁世凯、段祺瑞作为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这时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其斗争的焦点是共和与反共和、真共和与假共和的斗争。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继续较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辛亥革命
的成果,先后掀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则是稍后的新文化运动。
相关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801c63e3b14e852459fb5700.htm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jessiejxh
高能答主

2019-12-21 ·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说给你听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49.9万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5.2亿
展开全部
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主要矛盾的变主要是1840年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直至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时结束。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外国列强妄图通过战争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封建主义势力依旧残存着。在这种情势下,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双重矛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xxxt352606775
2014-01-04 · TA获得超过253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9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61万
展开全部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历时110年,是以社会性质作为分期标准的。整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又是中国人民获得翻身解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历史。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