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脊的必须项是什么?如果作者太长的话,可以不写吗?
若以下回答无法解决问题,邀请你更新回答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般封面中的主要设计元素,如书名、丛书名、标识、作者名、出版社名等,在书脊上都应该有,最好是除了字号大小根据需要有变化外,字体和色彩应该保持一致。为了确保书脊的信息表达得清晰明了,应尽量减少设计元素和层次,切不可把封面上所有的设计元素全部复制到书脊上,使其拥挤不堪、主次不分,造成视觉上的混乱。
最好还是写上作者名,实在太长,也可以不写,但是你必须写清楚书名、丛书名、出版社名,要突出书名,艺术化处理。这样能够将没有作者的印象给映忖掉。
但如果是名家名人作品,这是卖点和亮点,建议尽量还是写上去,这是重要元素啊。
底下这篇小文,供您阅读参考:
书脊设计的重要性,虽然已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但是要把书脊设计好,却是不容易的事情,而且有时并不是设计能力的问题,而是思想意识的问题。目前,图书市场正在逐步开放,出版、发行和营销形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与读者直接接触的最后一个环节——书店,具体销售规模和展示方式等都明显与以往不同了。现在,虽然大大小小的书店都在努力扩大展示空间,但是仍然赶不上书籍出版品种和数量的增长。因此也致使书籍的出版和发行竞争激烈,书籍能够在书店上架,已经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那些相同题材、书名、品质的书籍越来越多,展示的竞争已不言而喻了。书店很无奈地将许多书籍插在书架上,只给了书脊露面的机会,可谓是“一寸空间一寸金”。读者要想在众多繁杂的书脊中寻到需要的图书并非易事,在图书馆中更是如此,即便是家庭中的藏书,也都是插在书架里的。根据这些情况可以判定,书脊设计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明显,而且是长期的现实问题。
有人说,封面是书籍的第一张脸,而书脊则是书籍的第二张脸。不论是从功能的角度,还是从艺术视觉的角度,都应该强调对书脊与封面一样重视。进行书脊设计关键就是一个理解和思考的问题,只要理解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并逐一解决,就可以达到书脊设计的要求。
一、从设计功能出发 ——信息传递的窗口
书脊是封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在设计封面时要将其与书脊作为一个平面来构思。当然封底和勒口也应该如此,但是在设计封底和勒口时会有意弱化其设计力量,以此衬托封面和书脊的主要地位。一般封面中的主要设计元素,如书名、丛书名、标识、作者名、出版社名等,在书脊上都应该有,最好是除了字号大小根据需要有变化外,字体和色彩应该保持一致。为了确保书脊的信息表达得清晰明了,应尽量减少设计元素和层次,切不可把封面上所有的设计元素全部复制到书脊上,使其拥挤不堪、主次不分,造成视觉上的混乱。图案、图片和符号的应用要简洁清晰。功能要求是书脊设计的第一要素,它主要靠文字信息来体现。显然,书名又是要素中的主体。为了保证书名的主体作用,在进行字体设计时应该突破字体选用的随意性,注重字体的创新设计。比如字体的组合设计,务必要使结构合理美观、对比强烈、易于识别。文字的布局不宜平均摆放,要集中主体、呼应客体,增强识别信息的凝聚力,把握好读者阅读时视觉的舒适度。
二、从艺术要求出发 ——方寸之间现乾坤
很多收藏邮票的朋友都知道一句话:“方寸小天地”,邮票虽然只有方寸那么小,但是它可包含大千世界的知识万象,在艺术设计上更是精益求精。书脊也是方寸之地,有所不同的是,它的形状更加狭长,在设计书脊的时候还要考虑封面的艺术设计风格,不能独立设计。具体的要求,应该是设计元素布局合理,符合艺术造型的特性,根据书脊的宽度,思考适合的设计手法,构思精美有趣的设计形式。也许只有书籍才能提供这样独特的设计空间,不要把它看作是个难题,应该用一种独特的艺术眼光,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单行本的图书在发挥书脊的艺术设计时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要善于与封面和封底联系起来构思,巧用其设计元素,做到有呼应、有延续,自然就事半功倍了。另外,共性很强的系列丛书的书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细心的设计师会充分思考系列丛书的整体化设计,书脊的设计在此更应该强化它们的整体艺术风格,这样有利于提升丛书的品质。所谓整体化设计,一是系列丛书排列在一起时艺术风格应统一化,设计元素的布局与分割要完全一致,只是文字和色调有变化;二是把所有书脊看作一个完整的平面,除了保证每个书脊的文字等功能性的必备元素之外,图形类的元素可以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有的书籍分上下两卷或上中下三卷等,称为套书,这样的书籍实质上是一部书,由于书籍印张过多,分卷后可以方便使用并增强书籍价值感。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改变单行本的书脊设计习惯。除了文字、符号或标识等主题元素保持一致外,不妨在图形方向、方位和色彩上进行变化,使每一卷的艺术效果不同,但是排列在一起时又组成有规律的形式,形成变化中的统一。这样既可以强化书籍分卷的概念,增强数量感,整体效果也会倍增。丛书的书脊设计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做,但是要注意的是避免凌乱和花哨,应该具有很明显的规律性。套书还可以尝试把所有书脊合并在一起,当作一个画面来设计,比如书名、图案、图片等只出现一次,尤其是书名不可重复使用,单本书脊的书名字体只是完整字体的一部分。由于套书不会分开销售,展示时排在一起,所以不必担心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和信息传达的完整性。这样会产生一种更新颖的整体艺术效果,强化书籍的艺术个性。
三、从视觉层次出发 ——狭路相逢创新胜
其实,强调书脊设计的重要性,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视觉的传达才能达到所有的要求,所以,视觉要求应该是书脊设计的重点。书脊的视觉效果已成为图书营销中一个新的、重要的要求,其具体要求是:布局独特、个性突出、色彩绚丽、视觉冲击力强,能够做到在众多繁杂的书脊中脱颖而出。《孙子兵法》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随时关注书刊市场,熟悉书脊设计的状况,善于分类分析,总结出一些系统的规律。有了这样的一手资料,就可以制定出自己的设计思路。统观市场现状,书脊设计形式的单一、保守、循规蹈矩的做法是普遍现象,在设计思路和形式上远没有封面设计变化大、发展快,勇于探索、打破常规,营造全新的视觉效果是必需的设计思路。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把书脊设计理解为“狭路相逢创新者胜”。具体做法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字的安排,减少文字层次、字体设计组合化、文字布局集中化、突破文字的排列习惯。
2.标识或丛书符号的设计要精简概括、造型特别、易于识别。
3.图形图案与封面要连贯而有呼应,层次宜少不宜多,忌讳繁琐复杂,特别要避免文字压图所造成的视觉混淆。
4.色彩要明快,不宜用过多的色彩。色彩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有着特别的视觉作用,色彩设计得巧妙,会为书籍增添无穷的魅力。进行书籍装帧设计,色彩设计将是今后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从事书籍装帧的设计师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经过专业美术学习和色彩训练的,如果对色彩的理解和感觉不准确的话,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将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国画大师潘天寿说过,“笔墨当随时代”,那么,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这里的笔就是指书籍的材质和形式,墨则是色彩,色彩设计就是最具时代性的课题。因此,书脊的色彩设计应当作为重要环节来做。
思路是宽广的,手法是可以多变的,力图创新无疑是一个正确的路子。当然,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极端,大厦建得有多高,地基就要筑得有多牢。书籍装帧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论市场提出怎样的要求和变化,都不能只强调个体而忽视整体,如强调了视觉冲击力,而忽视了文化内涵;强调了色彩绚丽,而忽视了图文信息的传达功能;强调了风格独特,而忽视了书籍内容的属性等,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因此,书脊设计应该先理清各元素的主次关系,如果主要是体现书名等文字信息,那么其他辅助元素就要有意识地弱化;如果主要是通过图形和突出的色彩来诠释书籍,那么就可以弱化文字元素,但是图形图案一定要具有主题性、整体性和美观性,通过图形图案和色彩表现来引导读者对书籍的兴趣,抓住读者的视觉好感,使其进一步寻找文字信息。套书和系列丛书的书脊设计,既要考虑单行本的视觉效果还要兼顾所有书脊排列在一起时的整体效果。对于设计师来讲,尽管这增加了可发挥的空间,却同时也增加了设计难度。所以,务必要把握好视觉的整体感,做好系统设计,使其具有视觉上的完整性。设计元素不宜过多过乱,应该突出重点,强化图形、色彩和具有时代气息的设计手法,以提高套书和系列丛书的阵容和品牌形象。还有一种两本书合订为一本书的形式,就是将不同的两本书相背装订在一起,共用一个护封,没有了封底,成为两个封面,书脊也是共为一个,看上去是一本书,实际是两本书。这种装帧形式很特别,但是,这样的书籍也必须具备书名、文稿内容和编辑体例的最大共性。在设计书脊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文字排列方法,上半部分的文字是正的,下半部分是相反的,在视觉心理上就会很不舒服。所以,不妨改变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将两本书的文字都横向排列在书脊上。这样不管怎样看,视觉效果都会比较舒服。另外,由于是两本书合为一本书来设计,书脊设计既要体现两本书的概念,也要突出一本书的整体感。这是个很矛盾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是应减少设计元素和层次,二是要运用色彩和图形的力量进行分割和融合,这样就会很明白地告诉读者这两个概念,而且视觉效果也会很整体。
书脊虽然不能脱离封面和封底来独立设计,但是在重视程度上却不能放松,它既是书籍的一部分,又是可以独立展示的。依据视觉传达和展示功能的效果来讲,它是可以独立担当重任的。
结束语
目不窥园的时候,书脊只是方便快速抽读的简明记号,慵懒时段,书脊可供玩味欣赏。艳丽的书脊犹如女人姣好的背,秀色可餐,令人意欲亲近探其究竟;清雅的书脊是清凉剂,在一堆花花绿绿的色块中,显得脱俗不凡。或艳或雅,各花入各眼,书脊的色相是正封的延续,浓妆淡抹,各有风味。注重设计的书本,书脊是正封的提炼,正统而老道;有的和正封顾盼呼应,这里头的创作过程,有原为正面准备的多余而宝贵的元素恰当地被搁置在脊部的,也有专门为了书脊的出彩而精心布置。侧脸也可观相,婉约粗放,各有路数。
最好还是写上作者名,实在太长,也可以不写,但是你必须写清楚书名、丛书名、出版社名,要突出书名,艺术化处理。这样能够将没有作者的印象给映忖掉。
但如果是名家名人作品,这是卖点和亮点,建议尽量还是写上去,这是重要元素啊。
底下这篇小文,供您阅读参考:
书脊设计的重要性,虽然已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但是要把书脊设计好,却是不容易的事情,而且有时并不是设计能力的问题,而是思想意识的问题。目前,图书市场正在逐步开放,出版、发行和营销形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与读者直接接触的最后一个环节——书店,具体销售规模和展示方式等都明显与以往不同了。现在,虽然大大小小的书店都在努力扩大展示空间,但是仍然赶不上书籍出版品种和数量的增长。因此也致使书籍的出版和发行竞争激烈,书籍能够在书店上架,已经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那些相同题材、书名、品质的书籍越来越多,展示的竞争已不言而喻了。书店很无奈地将许多书籍插在书架上,只给了书脊露面的机会,可谓是“一寸空间一寸金”。读者要想在众多繁杂的书脊中寻到需要的图书并非易事,在图书馆中更是如此,即便是家庭中的藏书,也都是插在书架里的。根据这些情况可以判定,书脊设计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明显,而且是长期的现实问题。
有人说,封面是书籍的第一张脸,而书脊则是书籍的第二张脸。不论是从功能的角度,还是从艺术视觉的角度,都应该强调对书脊与封面一样重视。进行书脊设计关键就是一个理解和思考的问题,只要理解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并逐一解决,就可以达到书脊设计的要求。
一、从设计功能出发 ——信息传递的窗口
书脊是封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在设计封面时要将其与书脊作为一个平面来构思。当然封底和勒口也应该如此,但是在设计封底和勒口时会有意弱化其设计力量,以此衬托封面和书脊的主要地位。一般封面中的主要设计元素,如书名、丛书名、标识、作者名、出版社名等,在书脊上都应该有,最好是除了字号大小根据需要有变化外,字体和色彩应该保持一致。为了确保书脊的信息表达得清晰明了,应尽量减少设计元素和层次,切不可把封面上所有的设计元素全部复制到书脊上,使其拥挤不堪、主次不分,造成视觉上的混乱。图案、图片和符号的应用要简洁清晰。功能要求是书脊设计的第一要素,它主要靠文字信息来体现。显然,书名又是要素中的主体。为了保证书名的主体作用,在进行字体设计时应该突破字体选用的随意性,注重字体的创新设计。比如字体的组合设计,务必要使结构合理美观、对比强烈、易于识别。文字的布局不宜平均摆放,要集中主体、呼应客体,增强识别信息的凝聚力,把握好读者阅读时视觉的舒适度。
二、从艺术要求出发 ——方寸之间现乾坤
很多收藏邮票的朋友都知道一句话:“方寸小天地”,邮票虽然只有方寸那么小,但是它可包含大千世界的知识万象,在艺术设计上更是精益求精。书脊也是方寸之地,有所不同的是,它的形状更加狭长,在设计书脊的时候还要考虑封面的艺术设计风格,不能独立设计。具体的要求,应该是设计元素布局合理,符合艺术造型的特性,根据书脊的宽度,思考适合的设计手法,构思精美有趣的设计形式。也许只有书籍才能提供这样独特的设计空间,不要把它看作是个难题,应该用一种独特的艺术眼光,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单行本的图书在发挥书脊的艺术设计时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要善于与封面和封底联系起来构思,巧用其设计元素,做到有呼应、有延续,自然就事半功倍了。另外,共性很强的系列丛书的书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细心的设计师会充分思考系列丛书的整体化设计,书脊的设计在此更应该强化它们的整体艺术风格,这样有利于提升丛书的品质。所谓整体化设计,一是系列丛书排列在一起时艺术风格应统一化,设计元素的布局与分割要完全一致,只是文字和色调有变化;二是把所有书脊看作一个完整的平面,除了保证每个书脊的文字等功能性的必备元素之外,图形类的元素可以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有的书籍分上下两卷或上中下三卷等,称为套书,这样的书籍实质上是一部书,由于书籍印张过多,分卷后可以方便使用并增强书籍价值感。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改变单行本的书脊设计习惯。除了文字、符号或标识等主题元素保持一致外,不妨在图形方向、方位和色彩上进行变化,使每一卷的艺术效果不同,但是排列在一起时又组成有规律的形式,形成变化中的统一。这样既可以强化书籍分卷的概念,增强数量感,整体效果也会倍增。丛书的书脊设计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做,但是要注意的是避免凌乱和花哨,应该具有很明显的规律性。套书还可以尝试把所有书脊合并在一起,当作一个画面来设计,比如书名、图案、图片等只出现一次,尤其是书名不可重复使用,单本书脊的书名字体只是完整字体的一部分。由于套书不会分开销售,展示时排在一起,所以不必担心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和信息传达的完整性。这样会产生一种更新颖的整体艺术效果,强化书籍的艺术个性。
三、从视觉层次出发 ——狭路相逢创新胜
其实,强调书脊设计的重要性,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视觉的传达才能达到所有的要求,所以,视觉要求应该是书脊设计的重点。书脊的视觉效果已成为图书营销中一个新的、重要的要求,其具体要求是:布局独特、个性突出、色彩绚丽、视觉冲击力强,能够做到在众多繁杂的书脊中脱颖而出。《孙子兵法》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随时关注书刊市场,熟悉书脊设计的状况,善于分类分析,总结出一些系统的规律。有了这样的一手资料,就可以制定出自己的设计思路。统观市场现状,书脊设计形式的单一、保守、循规蹈矩的做法是普遍现象,在设计思路和形式上远没有封面设计变化大、发展快,勇于探索、打破常规,营造全新的视觉效果是必需的设计思路。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把书脊设计理解为“狭路相逢创新者胜”。具体做法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字的安排,减少文字层次、字体设计组合化、文字布局集中化、突破文字的排列习惯。
2.标识或丛书符号的设计要精简概括、造型特别、易于识别。
3.图形图案与封面要连贯而有呼应,层次宜少不宜多,忌讳繁琐复杂,特别要避免文字压图所造成的视觉混淆。
4.色彩要明快,不宜用过多的色彩。色彩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有着特别的视觉作用,色彩设计得巧妙,会为书籍增添无穷的魅力。进行书籍装帧设计,色彩设计将是今后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从事书籍装帧的设计师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经过专业美术学习和色彩训练的,如果对色彩的理解和感觉不准确的话,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将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国画大师潘天寿说过,“笔墨当随时代”,那么,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这里的笔就是指书籍的材质和形式,墨则是色彩,色彩设计就是最具时代性的课题。因此,书脊的色彩设计应当作为重要环节来做。
思路是宽广的,手法是可以多变的,力图创新无疑是一个正确的路子。当然,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极端,大厦建得有多高,地基就要筑得有多牢。书籍装帧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论市场提出怎样的要求和变化,都不能只强调个体而忽视整体,如强调了视觉冲击力,而忽视了文化内涵;强调了色彩绚丽,而忽视了图文信息的传达功能;强调了风格独特,而忽视了书籍内容的属性等,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因此,书脊设计应该先理清各元素的主次关系,如果主要是体现书名等文字信息,那么其他辅助元素就要有意识地弱化;如果主要是通过图形和突出的色彩来诠释书籍,那么就可以弱化文字元素,但是图形图案一定要具有主题性、整体性和美观性,通过图形图案和色彩表现来引导读者对书籍的兴趣,抓住读者的视觉好感,使其进一步寻找文字信息。套书和系列丛书的书脊设计,既要考虑单行本的视觉效果还要兼顾所有书脊排列在一起时的整体效果。对于设计师来讲,尽管这增加了可发挥的空间,却同时也增加了设计难度。所以,务必要把握好视觉的整体感,做好系统设计,使其具有视觉上的完整性。设计元素不宜过多过乱,应该突出重点,强化图形、色彩和具有时代气息的设计手法,以提高套书和系列丛书的阵容和品牌形象。还有一种两本书合订为一本书的形式,就是将不同的两本书相背装订在一起,共用一个护封,没有了封底,成为两个封面,书脊也是共为一个,看上去是一本书,实际是两本书。这种装帧形式很特别,但是,这样的书籍也必须具备书名、文稿内容和编辑体例的最大共性。在设计书脊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文字排列方法,上半部分的文字是正的,下半部分是相反的,在视觉心理上就会很不舒服。所以,不妨改变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将两本书的文字都横向排列在书脊上。这样不管怎样看,视觉效果都会比较舒服。另外,由于是两本书合为一本书来设计,书脊设计既要体现两本书的概念,也要突出一本书的整体感。这是个很矛盾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是应减少设计元素和层次,二是要运用色彩和图形的力量进行分割和融合,这样就会很明白地告诉读者这两个概念,而且视觉效果也会很整体。
书脊虽然不能脱离封面和封底来独立设计,但是在重视程度上却不能放松,它既是书籍的一部分,又是可以独立展示的。依据视觉传达和展示功能的效果来讲,它是可以独立担当重任的。
结束语
目不窥园的时候,书脊只是方便快速抽读的简明记号,慵懒时段,书脊可供玩味欣赏。艳丽的书脊犹如女人姣好的背,秀色可餐,令人意欲亲近探其究竟;清雅的书脊是清凉剂,在一堆花花绿绿的色块中,显得脱俗不凡。或艳或雅,各花入各眼,书脊的色相是正封的延续,浓妆淡抹,各有风味。注重设计的书本,书脊是正封的提炼,正统而老道;有的和正封顾盼呼应,这里头的创作过程,有原为正面准备的多余而宝贵的元素恰当地被搁置在脊部的,也有专门为了书脊的出彩而精心布置。侧脸也可观相,婉约粗放,各有路数。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