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是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吗﹖
5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姓名:张居正
张居正图
生辰:1525年5月24日农历5.03
忌日:1582年7月09日农历6.20
5岁[1530年]入学
7岁[1532年]能通六经大义,
12岁[1537年]考 中了秀才,
13岁[1538年]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
16岁[1540年]中了举人,
23岁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张居正以《论时政疏》(《张文忠公全集》卷一五)首陈“血气壅阏”之一病,继指“臃肿痿痹”之五病,系统阐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而这些自然没有引起明世宗和严嵩的重视。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张居正借口请假养病,离开京师来到故乡江陵。休假三年中,他仍不忘国事,亲身接触农民。家境本就贫寒的居正,在乡间体会到了人民的辛劳、饥寒和痛苦。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张居正仍回翰林院供职。这时的他在苦闷思索中渐已成熟,在政治的风浪中,他模仿老师徐阶“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篙倒台后,徐阶继任首辅。他和张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遗诏,纠正了世宗时期的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宫职,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欢迎。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居正进宫右春坊右渝德,深谋远虑的徐阶荐居正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逾德只是个虚衔,但由于裕玉很可能继承皇位,侍裕邸讲读就不是等闲之职了。在裕邸期间,“王甚货之,邸中中宫亦无不善居正者”
嘉靖四十五年,居正掌翰林院事。 这一年,世宗殁,裕王即位,是为明穆宗。张居正的机会来了
隆庆元年(1567年),他以裕王旧臣的身份,放擢为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土。这年张居正四十三岁
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徐阶终因年迈多病,举筹失措而被迫归田
隆庆三年(1569年)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高拱当政期间,起用了一批人才,仕路稍清。
隆庆四年(1570年),鞑靼首领俺答进攻大同,计划称帝。居正闻悉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携妻比吉和乳母的丈夫阿力哥共十几人情求内附,大同巡抚方逢时和宣大总督王崇古决策受降
隆庆五年(1571年),穆宗在居正等人的力劝下,诏封俺答为顺义王,并在沿边三镇开设马市,与鞑靼进行贸易。北部边防的巩固使张居正可以把注意转向国内问题。
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病殁,年仅十个岁的神宗继位。张居正遂联合冯保,勾结后妃,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这样,张居正就成了首辅,从此独掌国家大权达十年之久。
万历元年(1573)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
万历二年(1574年),北边“三镇二岁之中,所费不过万余,而所省已百余万”。还通过减客兵,清粮糗的办法减少支出,“岁所省,儿得数十百万”。
万历四年(1576年)规定,地方官征赋试行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同年十二月,据户科给事中奏报,地方官因此而受降级处分的,山东有十七名,河南二名;受革职处分的,山东二名,河南九名。这使惧于降罚的各级官员不敢懈怠,督责户主们把当年税粮完纳。由于改变了拖欠税粮的状况,使国库日益充裕。
万历五年(1577年)统计全国的钱粮数目,岁入达435万余两,比隆庆时每岁所入(含折色、钱粮及盐课、赃赎事例等项银两在内)250余万两之数,增长了74%(《明通鉴》卷六七)。财政收支相抵,尚结余85万余两,扭转了长期财政亏虚的状况。正如万历九年四月张居正自己所说的:“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
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以福建为试点,清丈田地,结果“闽人以为便”。
万历七年(1579年),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以备光禄寺御膳之用,居正据理力争,上疏说,户部收支已经入不敷用,“目前支持已觉费力,脱一旦有四方水旱之灾,疆场意外之变,何以给之?”他要求神宗节省“一切无益之费”。
万历八年(1580年),居正次弟张居敬病重,回乡调治,保定巡抚张卤例外发给“勘合”(使用驿站的证明书),居正立即交还,并附信说要为朝廷执法,就不能以身作则。于是在万历八年,张居正上疏并获准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并在此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
万历八年,全国田地为7013976顷,比隆庆五年(1571年)增加了2336026顷。随着额田的增加,加之打击贵族、缙绅地主隐田漏税,明朝田赋收入大为增加。尽管张居正清丈田亩、平均赋税的做法被海瑞等人认为是下策,并不能真正解决民间赋税不均的问题。
万历九年(1581年),他终于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条鞭法是中国田赋制度史上继唐代两税法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后来清代的地丁合一制度就是一条鞭法的运用和发展。
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万历十年,随着清丈田亩工作的完成和一条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进一步的好转。这时太仆寺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太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支十年之用。这年二月,张居正上疏请求免除自隆庆元年万,(1567年)至万历七年(1579年)间各省积欠钱粮。
万历九年(1581年)五十七岁的居正,终于劳累病倒。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1582年),张居正病逝,舍弃了他十六年始终不放的权力,十年来竭诚拥戴的皇帝,撒手人寰。死后,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他带着平生的抱负埋入了江陵的墓地,可他哪里知道,自己一生为国任劳任怨的功德,换来的竟是家族子孙的大难。
万历十一年,张居正刚闭上的双眼就被刚亲政的万历帝差点就给弄醒了。抄了家。
天启二年(1622年),明熹宗为激励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张居正,予以复官复荫。然一切俱已晚矣!
张居正图
生辰:1525年5月24日农历5.03
忌日:1582年7月09日农历6.20
5岁[1530年]入学
7岁[1532年]能通六经大义,
12岁[1537年]考 中了秀才,
13岁[1538年]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
16岁[1540年]中了举人,
23岁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张居正以《论时政疏》(《张文忠公全集》卷一五)首陈“血气壅阏”之一病,继指“臃肿痿痹”之五病,系统阐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而这些自然没有引起明世宗和严嵩的重视。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张居正借口请假养病,离开京师来到故乡江陵。休假三年中,他仍不忘国事,亲身接触农民。家境本就贫寒的居正,在乡间体会到了人民的辛劳、饥寒和痛苦。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张居正仍回翰林院供职。这时的他在苦闷思索中渐已成熟,在政治的风浪中,他模仿老师徐阶“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篙倒台后,徐阶继任首辅。他和张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遗诏,纠正了世宗时期的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宫职,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欢迎。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居正进宫右春坊右渝德,深谋远虑的徐阶荐居正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逾德只是个虚衔,但由于裕玉很可能继承皇位,侍裕邸讲读就不是等闲之职了。在裕邸期间,“王甚货之,邸中中宫亦无不善居正者”
嘉靖四十五年,居正掌翰林院事。 这一年,世宗殁,裕王即位,是为明穆宗。张居正的机会来了
隆庆元年(1567年),他以裕王旧臣的身份,放擢为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土。这年张居正四十三岁
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徐阶终因年迈多病,举筹失措而被迫归田
隆庆三年(1569年)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高拱当政期间,起用了一批人才,仕路稍清。
隆庆四年(1570年),鞑靼首领俺答进攻大同,计划称帝。居正闻悉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携妻比吉和乳母的丈夫阿力哥共十几人情求内附,大同巡抚方逢时和宣大总督王崇古决策受降
隆庆五年(1571年),穆宗在居正等人的力劝下,诏封俺答为顺义王,并在沿边三镇开设马市,与鞑靼进行贸易。北部边防的巩固使张居正可以把注意转向国内问题。
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病殁,年仅十个岁的神宗继位。张居正遂联合冯保,勾结后妃,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这样,张居正就成了首辅,从此独掌国家大权达十年之久。
万历元年(1573)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
万历二年(1574年),北边“三镇二岁之中,所费不过万余,而所省已百余万”。还通过减客兵,清粮糗的办法减少支出,“岁所省,儿得数十百万”。
万历四年(1576年)规定,地方官征赋试行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同年十二月,据户科给事中奏报,地方官因此而受降级处分的,山东有十七名,河南二名;受革职处分的,山东二名,河南九名。这使惧于降罚的各级官员不敢懈怠,督责户主们把当年税粮完纳。由于改变了拖欠税粮的状况,使国库日益充裕。
万历五年(1577年)统计全国的钱粮数目,岁入达435万余两,比隆庆时每岁所入(含折色、钱粮及盐课、赃赎事例等项银两在内)250余万两之数,增长了74%(《明通鉴》卷六七)。财政收支相抵,尚结余85万余两,扭转了长期财政亏虚的状况。正如万历九年四月张居正自己所说的:“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
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以福建为试点,清丈田地,结果“闽人以为便”。
万历七年(1579年),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以备光禄寺御膳之用,居正据理力争,上疏说,户部收支已经入不敷用,“目前支持已觉费力,脱一旦有四方水旱之灾,疆场意外之变,何以给之?”他要求神宗节省“一切无益之费”。
万历八年(1580年),居正次弟张居敬病重,回乡调治,保定巡抚张卤例外发给“勘合”(使用驿站的证明书),居正立即交还,并附信说要为朝廷执法,就不能以身作则。于是在万历八年,张居正上疏并获准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并在此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
万历八年,全国田地为7013976顷,比隆庆五年(1571年)增加了2336026顷。随着额田的增加,加之打击贵族、缙绅地主隐田漏税,明朝田赋收入大为增加。尽管张居正清丈田亩、平均赋税的做法被海瑞等人认为是下策,并不能真正解决民间赋税不均的问题。
万历九年(1581年),他终于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条鞭法是中国田赋制度史上继唐代两税法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后来清代的地丁合一制度就是一条鞭法的运用和发展。
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万历十年,随着清丈田亩工作的完成和一条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进一步的好转。这时太仆寺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太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支十年之用。这年二月,张居正上疏请求免除自隆庆元年万,(1567年)至万历七年(1579年)间各省积欠钱粮。
万历九年(1581年)五十七岁的居正,终于劳累病倒。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1582年),张居正病逝,舍弃了他十六年始终不放的权力,十年来竭诚拥戴的皇帝,撒手人寰。死后,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他带着平生的抱负埋入了江陵的墓地,可他哪里知道,自己一生为国任劳任怨的功德,换来的竟是家族子孙的大难。
万历十一年,张居正刚闭上的双眼就被刚亲政的万历帝差点就给弄醒了。抄了家。
天启二年(1622年),明熹宗为激励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张居正,予以复官复荫。然一切俱已晚矣!
展开全部
不是,但张居正可以称为大明第一首辅
内阁首辅到中期权利挺大的,但是这位置不好做,因为一旦你坐上了这个位置,就成了众人之敌,明朝加上南明共104位首辅
除了8个首辅是非正常死亡的:
解缙(纪纲所杀)、曹鼐(土木堡战死)、夏言(嘉靖所杀)、薛国观(崇祯赐死)、周延儒(崇祯赐死)、陈演(闯军所杀)、魏藻德(闯军所杀)、蒋德璟(抗清自杀)。
这其中剩下的都是正常退休,这种情况发生在明朝的盛世或过渡阶段。
在剩下的42%中,又有81%被政敌弄下野,(如杨一清斗倒刘谨,,张璁板倒杨一清,夏言板倒张璁,严嵩板倒夏言,徐阶板倒严嵩,高拱斗倒徐阶,张居正斗倒高供)
11%的人皇帝不满意,给他炒鱿鱼了。(如张璁、杨士奇、杨廷和)
7%自己辞职(如徐阶,年纪大了,再加上政敌攻击也不好再待下去)。
只有不到1%的人猛,一直干到死(如张居正)。
内阁首辅到中期权利挺大的,但是这位置不好做,因为一旦你坐上了这个位置,就成了众人之敌,明朝加上南明共104位首辅
除了8个首辅是非正常死亡的:
解缙(纪纲所杀)、曹鼐(土木堡战死)、夏言(嘉靖所杀)、薛国观(崇祯赐死)、周延儒(崇祯赐死)、陈演(闯军所杀)、魏藻德(闯军所杀)、蒋德璟(抗清自杀)。
这其中剩下的都是正常退休,这种情况发生在明朝的盛世或过渡阶段。
在剩下的42%中,又有81%被政敌弄下野,(如杨一清斗倒刘谨,,张璁板倒杨一清,夏言板倒张璁,严嵩板倒夏言,徐阶板倒严嵩,高拱斗倒徐阶,张居正斗倒高供)
11%的人皇帝不满意,给他炒鱿鱼了。(如张璁、杨士奇、杨廷和)
7%自己辞职(如徐阶,年纪大了,再加上政敌攻击也不好再待下去)。
只有不到1%的人猛,一直干到死(如张居正)。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2-10-28
展开全部
不是,黄淮是明朝最早当上内阁首辅的,但当时的内阁制度并不完善。
黄淮之后是解缙、胡广、杨荣,到杨士奇永乐二十八年担任,此时内阁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了。
张居正是明朝第四十七任内阁首辅,也算是明朝最强的内阁首辅。
明朝的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名义上相当于宰相之职,但无宰相之权,实际上只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和首席顾问。
黄淮之后是解缙、胡广、杨荣,到杨士奇永乐二十八年担任,此时内阁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了。
张居正是明朝第四十七任内阁首辅,也算是明朝最强的内阁首辅。
明朝的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名义上相当于宰相之职,但无宰相之权,实际上只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和首席顾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不是。
明太祖朱元璋发动胡惟庸案废除宰相制,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所有事宜皆由皇帝处理。但是想朱元璋这种堪称顶级劳模的皇帝毕竟不多,后任皇帝明显力不从心。所以从朱允炆到朱棣,先后经过文渊阁再到内阁制度,皇帝最终还是找了一班人来协助自己,并且内阁制度在永乐年间已经比较成熟。然而,内个一开始只是皇帝身边的一个秘书班子,明朝中后期以朱厚照,朱厚熜,朱翊钧,三人未代表的皇帝,几乎不问朝政,所以内阁大学士的权利也就越来越大。
张居正就是明朝最伟大的内阁首辅,在自己的政治对手高拱倒台后,便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实行考成法和一条鞭法,是明朝发展停滞了数十年经济又得意复苏。在张居正执政的十年里,他的权利很大,甚至连皇帝小万历都很怕他。
在其死后,明朝是彻底的走向了灭亡。
明太祖朱元璋发动胡惟庸案废除宰相制,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所有事宜皆由皇帝处理。但是想朱元璋这种堪称顶级劳模的皇帝毕竟不多,后任皇帝明显力不从心。所以从朱允炆到朱棣,先后经过文渊阁再到内阁制度,皇帝最终还是找了一班人来协助自己,并且内阁制度在永乐年间已经比较成熟。然而,内个一开始只是皇帝身边的一个秘书班子,明朝中后期以朱厚照,朱厚熜,朱翊钧,三人未代表的皇帝,几乎不问朝政,所以内阁大学士的权利也就越来越大。
张居正就是明朝最伟大的内阁首辅,在自己的政治对手高拱倒台后,便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实行考成法和一条鞭法,是明朝发展停滞了数十年经济又得意复苏。在张居正执政的十年里,他的权利很大,甚至连皇帝小万历都很怕他。
在其死后,明朝是彻底的走向了灭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不是,黄淮是明朝最早当上内阁首辅的,但当时的内阁制度并不完善。
黄淮之后是解缙、胡广、杨荣,到杨士奇永乐二十八年担任,此时内阁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了。
张居正是明朝第四十七任内阁首辅,也算是明朝最强的内阁首辅。
明朝的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名义上相当于宰相之职,但无宰相之权,实际上只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和首席顾问。
黄淮之后是解缙、胡广、杨荣,到杨士奇永乐二十八年担任,此时内阁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了。
张居正是明朝第四十七任内阁首辅,也算是明朝最强的内阁首辅。
明朝的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名义上相当于宰相之职,但无宰相之权,实际上只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和首席顾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