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最后结局如何?
滇军最后结局是卢汉通电全国宣布云南起义,滇军消亡。
滇军前身是云南新军,即建于光绪三十四年的陆军19镇。辛亥革命后,唐继尧利用先后任贵州都督、云南都督的机会,逐步控制和统一了全部滇军。
民国四年,滇军又称“云南护国军”。民国十六年2月6日,滇系内部发生政变,云南四镇守使倒唐,龙云成为滇系军阀首领。1949年12月9日,卢汉通电全国宣布云南起义,滇军消亡。
历史评价
“在京调查一年,始知全国军队中,军械之充足,无出云南右者”,滇军“兵皆土著,体格伟壮,性情勇猛”,“编练纯采新式”,“上级将校多由日本士官学校出身,中下级将校多由滇讲武堂出身”,“由德国购入极新式军火,共值八百余万两,山炮、野炮、机关枪无一不备,而弹药尤为丰富”。
民国初年,滇军精锐,冠于全国;军阀混战时期,滇军一度称霸西南,影响全国;抗日战争时期,滇军为国之劲旅,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滇军走上了光荣的道路。
滇军最后结局是卢汉通电全国宣布云南起义,滇军消亡。
滇军前身是云南新军,即建于光绪三十四年的陆军19镇。辛亥革命后,唐继尧利用先后任贵州都督、云南都督的机会,逐步控制和统一了全部滇军。
民国四年,滇军又称“云南护国军”。民国十六年2月6日,滇系内部发生政变,云南四镇守使倒唐,龙云成为滇系军阀首领。1949年12月9日,卢汉通电全国宣布云南起义,滇军消亡。
滇军的军需粮秣:
云南光复后,滇军的粮秣供应一是由军需局购办,然后价拨给各部队,二是部队自行在驻地或过境地征粮。据《续云南通志长编·卷二十四军务略上》记载,自民国元年至二十年,军需局共购办大米73384石,豆料16871石,平均每年购办大米3669石,豆料843石。
尚不能保障部队食用,无论驻防或过境部队还就地征补派款,以保障军需。据宣威县记载,自民国元年=至十年=共供应过境部队粮秣达1000石。
1949年12月9日,卢汉通电全国宣布云南起义,滇军消亡。
滇军,为民国期间以蔡锷、唐继尧、龙云、卢汉等为主要将领的云南部队的统称,由云南地方实力派组建、指挥和武装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军队,是近代中国的一支颇有特色的武装力量。滇军前身是云南新军,即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陆军19镇。
辛亥革命后,唐继尧利用先后任贵州都督、云南都督的机会,逐步控制和统一了全部滇军。民国四年(1915年),滇军又称“云南护国军”。民国十六年(1927年)2月6日,滇系内部发生政变,云南四镇守使倒唐,龙云成为滇系军阀首领。
历史评价:
在鲁南会战中,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致电卢汉:“贵军此次在台儿庄附近集中之际,仓促遭遇敌之主力与大平原中,以血肉之躯,与敌机械化部队艰苦奋战,前仆后继,鏖战八昼夜,初不以伤亡惨重稍形气馁,不惟使台儿庄固如磐石,抑且使抗战大局转危为安。忠勇奋发,是资楷模。”
日本在台儿庄战役中报纸记载:“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
在抗日战争中,包括滇军在内的广大爱国军民与日寇浴血奋战,给了侵略者沉重打击,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坚定了全国人民和国民政府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1949年12月9日,卢汉通电全国宣布云南起义,滇军消亡。
滇军,为民国期间以蔡锷、唐继尧、龙云、卢汉等为主要将领的云南部队的统称,由云南地方实力派组建、指挥和武装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军队,是近代中国的一支颇有特色的武装力量。滇军前身是云南新军,即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陆军19镇。
辛亥革命后,唐继尧利用先后任贵州都督、云南都督的机会,逐步控制和统一了全部滇军。民国四年(1915年),滇军又称“云南护国军”。民国十六年(1927年)2月6日,滇系内部发生政变,云南四镇守使倒唐,龙云成为滇系军阀首领。
滇军发展历史
光绪元年(1875年),云南巡抚岑毓英奏准,抽调绿营马、步、守兵,设立练军。
光绪二年(1876年),因补充楚军和粮饷不济,将云南练军7300名,裁减为4500名,编为12个营(每营375名)。
光绪九年(1883年),滇军扩充至14个营,约5250名。练军成为滇军主力,并在中法战争中得到较快发展。
光绪十年(1884年),岑毓英统率进入越南的云南清军已达25个营,11800余人。中法战争结束前,滇军营数已达131个营(每营300人计,约49000人)并已开始大量装备新式洋枪洋炮。
光绪十一年(1885年),滇军回国后,岑毓英将战时各兵种分别汰留,挑选精壮补还绿营旧制,守兵留防汛地,抽出马、步、战兵,分派大员统带,择要驻防训练。并在战兵内抽出7500名,编成绥远、怀远、安边、忠字、义字5号防军,以越南为主要战备方向,拨归开化、临元两镇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