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合适的润滑油?
2018-08-28 · GT润滑油,超凡的驾驶体验!
国产车发动机早期大部分品牌参照或者购买了日、美系发动机,选择机油的时候以30标号机油为主
德系车发动机多数带涡轮,发动机工作温度普遍比别的车系高些,加上德系车发动机设计为了流出足够的热膨胀空间,所以德系大部分车在出厂推荐30或者40粘度,目的是为了让机油提供更好的高温保护以及稳定性。
美系车在调教和设计上不像德系车发动机温度那么高,大部分车型基本以低粘度为主如30或者20的,根据公里数适当增加机油粘度
日系车一直以来追求的都是节能环保,在机油样一贯使用低粘度机油,发动机设计独特,大部分车型在出厂推荐都是20粘度机油,同样根据公里数适当增加机油粘度
最简单的选择机油方法是根据保养手册以及驾驶习惯、驾驶环境来决定咨询购买机油的商家
步骤/方法
第一是选择品牌
这个看似简单,但却是最容易受“专家意见”左右的因素。绝大多数专家的建议都是让你在选择润滑油的时候尽可能奢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刺激润滑油市场的繁荣。所以,在选择品牌的时候,建议车主首先有自己的原则——我选择的润滑油应该是能够在车辆预期使用年限里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最便宜的润滑油。有了这个原则,你就不难估计到这样一个问题——整车制造商在车辆使用手册上的建议用油已经能够完全满足发动机的需要(大多数厂商推荐的换油周期也显得有些奢侈),超越这个推荐用油标准去选择润滑油就有些浪费了。虽然很多专家都说润滑油的品牌对品质有很大的影响,但其实组成润滑油的基础油和添加剂,国内和国际上主要供应商也就那么几家。国产的长城、昆仑和统一,国外的一些品牌都在国内采购基础油(因为目前全球只有中国、美国和委内瑞拉拥有环烷基原油资源,这种原油是生产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的必备原料)。至于添加剂(或者说配方),全球也仅有几家公司做的比较专业,包括一些国际品牌也在向这几家添加剂生产企业采购添加剂。这和整车制造商向同一家零部件企业采购零部件还略有不同,因为作为化工产品的添加剂在质量上的差别并不如不同价位的机械产品那样大。因此,API质量级别和粘温特性相同的润滑油,其产品的差异性并不大,完全可以放弃对国产品牌的成见。当然,有个前提是,国产的某些小品牌,其质量控制上令人很不放心,虽然也同样标识为某一API质量级别和黏温特性,但其倾点和闪点等技术参数却难以达到应有的标准。对这些品牌,消费者就要睁大眼睛——通常只有过于贪图便宜的消费者才会选择这些品牌第二是选择API质量级别
这个API质量级别其实是美国汽车工业协会早年制定的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几乎每年这个标准都在向更高质量级别的润滑油推进。这主要是环境保护的压力迫使一些整车制造商需要考虑润滑油本身对整车排放的影响。因此就又有了我们上期谈到的ILSAC认证。目前欧洲呼声最高的欧Ⅴ排放就需要至少采用SM级并通过ILSAC的GF-4认证的润滑油,因为它降低了润滑油中的磷含量,减小了尾气排放中三元催化剂失效的可能性。而国内目前用的比较多的则是API SL/GF-3、API SJ/GF-2和API SH/GF-1。通常来说,这些质量级别的润滑油节能效果在1.1%~1.6%之间。选择何种质量级别的润滑油要依车型和车辆的生产时间而定,这个在整车的使用手册里有明确说明。大致来说,目前国内的经济型轿车大多推荐使用SG、SH和SJ级别的润滑油(其实SJ级别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中高档轿车的需要),中高档轿车则推荐采用SL和SM级别的润滑油。通常来说,如果花钱买了更高级别的润滑油,可以适当延长换油周期。第三是选择黏温特性
上期我们已经介绍了一些黏温特性的问题。很多车主很在乎自己所在地区的温度跨度。在国内的大多数地区,冬夏季温度变化并不大。国内不少整车制造商都会把车辆开到新疆进行整车试验,已经检验了其装车润滑油在温差较大地区的稳定性。而且国内的昆仑等润滑油企业已经推出了5W/50的润滑油,这种润滑油能够在-30 ℃~50 ℃稳定工作。不过也不是说一定要选择温度跨度大的润滑油,通常不同黏温特性的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表现会有较大不同,例如10W/40在高温下稳定性就远远好过5W/30。在国外,为了达到苛刻的环保要求,整车制造商推荐用户采用5W/20,而赛车为了保证在高温高转速下对发动机的保护和减少摩擦阻力,一般采用10W/50或者10W/60的润滑油。5W/20虽然省燃油,但抗剪切性能不好,而且也不适合我国大多数地区气候。10W/50或者10W/60则在耐久性上难以用在家用轿车上。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季温度长期徘徊在30 ℃~40 ℃,显然更应该选用5W/40或者10W/40的润滑油。而新疆等地,由于夏季温差很大,则更应该考虑温度跨度大的润滑油,而且在冬季最好更换粘度更低的型号,这样润滑油的低温特性比较好了解这上面这3点,很多车主还会关心换油周期的问题。通常来说,出于扩大销量的考虑,润滑油生产厂家已经对自己的产品使用寿命有很保守的估计,即使这样,通常各类合成润滑油的使用寿命也是1年或者3万km,这已经大大超过几乎所有整车制造商推荐的换油周期。
注意事项
润滑脂的使用温度应至少低于其滴点20~30度 在使用温度高时,应选择抗氧化性能好、蒸发损失小和滴点高的脂;在使用温度低时,应选择低启动矩、相似粘度小的脂,如以合油为基础油的脂。
所选的润滑脂应与被润滑摩擦副的使用速度相适应 在高转速时,要选用低粘度基础油制成的锥入度较大的润滑脂;对于低速用的脂,应选择以高粘度基础油制成的高锥入度牌号的润滑脂。
所选润滑脂应与负荷大小相适应 重负荷时,应选择基础油粘度高、稠化剂含量高的润滑脂。负荷特别大时,应注意选择加有极压添加剂或填料(二硫化钼、石墨)的润滑脂;中低负荷时,一般选用2号稠度皂纤维结构短、中等粘度基础油的润滑脂。
所选润滑脂应与所使用的环境条件相适应
在空气潮湿或与水接触的环境下,应选用如钙基、锂基、复合锂基等抗水性好的脂;尘埃多时,应选择较稠硬(即牌号高一些)的脂,这样密封性较好,可防止杂质混入摩擦副中。
在强化学介质环境下,应选用如氟碳润滑脂这样的抗化学介质的合成油润滑脂。
所选润滑脂应与摩擦副的供脂方式相适应
属集中供脂时,应选择00~1号润滑脂;对于定期用脂枪、脂杯等加注脂的部位,应选择1~3号润滑脂;对于长期使用而不换脂的部位,应选用2号或3号润滑脂。
所选润滑脂应与摩擦副的工作状态相适应
如在振动较大时,应用粘度高、粘附性和减振性好的脂,如高粘度环烷基或混合基润滑油稠化的复合皂基润滑脂。
所选润滑脂应与其使用目的相适应 对于润滑用的脂须按摩擦副的类型、工况、工作状态、环境条件和供脂方式等的不同而作具体选择;对于保护用的脂,应能有效地保护金属免受腐蚀,如保护与海水水接触的机件,应选择粘附能力强、抗水能力大的铝基润滑脂;一般保护用脂可选用固体烃稠化高粘度基础油制成的脂。对于密封用脂,应注意其抵抗被密封介质溶剂的性能。
所选润滑脂应尽量保证减少脂的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锂基脂、复合皂基脂、聚脲脂等多效通用的润滑脂。这样,既减少了脂的品种,简化了脂的管理,且因多效脂使用寿命长而可降低用脂成本,减少维修费用。
1、负荷负荷大,则选粘度大、油性或极压性良好的油;负荷小,则选粘度低的油;冲击较大的场合,也应选粘度大、极压性好的油品。
2、运动速度速度高选低粘度油,低速部件可选粘度大一些的油,但对加有抗磨添加剂的油品,不必过分强调高粘度。
3、温度温度分为环境温度和工作温度。环境温度低,选粘度和凝点(或倾点)较低的润滑油,反之可以高一些;工作温度高,则选粘度较大、闪点较高、氧化安定性好的润滑油,甚至可选用固体润滑剂;温度变化范围大的,要选用粘温特性好(粘度指数高)的润滑油。
4、环境湿度及与水接触潮湿环境及与水接触较多的工况条件,应选抗乳化性较强、油性和防锈性能较好的润滑油。
二、参考设备说明书的推荐选择工业润滑油
设备说明书推荐的油品可作为选油的主要参考,但应注意随着技术进步,劣质油品将被逐渐淘汰,合理选用高质油品在经济上是合算的。因此,即使是旧设备,也不应继续使用被淘汰的劣质油品;进口、先进设备所用润滑油应立足国产。
三、根据应用场合选用润滑油品种及粘度等级
国产润滑油是按应用场合、组成和特性,用编码符号进行命名的。因此选用时可先根据应用场合确定组别,再根据工况条件确定品种和粘度等级。
在润滑管理中,选好油品后一般应尽量避免代用或混用。但有时会碰上因供应或其它原因而不得不代用或混用油品,这时应掌握下列原则:
1、只有同类油品或性能相近、添加剂类型相似的油品才可以代用或混用。
2、代用油品的粘度以不超过原用油粘度的士25%为宜,一般可采用粘度稍大的代用油品,但液压油、主轴油则宜选粘度稍低的代用油品。
3、质量上只能以高代低,不能以低代高。对工作温度变化大的机械,则只能以粘温性好的代粘温性差的;低温环境选代用油,其凝点或倾点应低于工作温度10℃;高温工作应选闪点高、氧化安定性和热安定性好的代用油品。
4、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同名润滑油,其所加的添加剂可能不同,因此,在旧油中混入不同厂家生产的新油以前,最好先做混用试验,即以1:1混合加温搅拌、观察,如无异味、沉淀等异常现象方可混合使用。
2018-09-16
优质润滑油除能更好地保护发动机、减少换油的次数外,还能节省燃料油开销。
①选择润滑油的使用级别时应根据发动机的要求。没必要在较低级别的发动机上使用高级润滑油,降级使用不经济;切勿将低级别的润滑油用在要求较高的发动机上,否则会造成发动机早期磨损和损坏。
②尽量选择多级油。多级油的黏温性能好,对发动机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使用时间长,节省燃料,而且四季通用,便于管理。基于多级油的特性,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早发黑、润滑油压力较普通润滑油小的现象,均系正常。
③尽量选择一些名牌,吉安驰润滑油就可以。
④选择润滑油尽量注意黏度。如发动机状况良好,环境温度较低,应尽可能使用黏度较小的润滑油,保持润滑的效率。一味地选用高黏度的机油,会使发动机运转时的阻力增加,从而使燃料消耗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