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新诗到来的标志?随便问一句,对于郭其人如何评价?
展开全部
不可否认郭沫若在新诗和文学上具有一定的成就,但他缺乏文人应有的傲气与风骨,在那个政治为上信仰偏激的时代,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写了很多实在不值称道的东西,比如诗集〈百花齐放〉,他用100种花为题,写了101首诗,来歌颂当时百花齐放的政策。在诗的结构上,表现为“形象描述——政治概念”的公式,即从对花的形态、肌理特征的描述,上升为对政治命题的说明。例如由水仙花的“只凭一勺水,几粒石子过活”,而联系起“总路线”的“多快好省”的口号,说这是“活得省,活得好,活得多”的“促进派”。
他有自知之明。郭沫若在1959 年致陈明远的两封信中曾说:“我的《百花齐放》是一场大失败!尽管有人作些表面文章吹捧,但我是深以为憾的。”又说:“尽管《百花齐放》发表后博得一片溢美之誉,但我还没有糊涂到丧失自知之明的地步。那样单调刻板的二段八行的形式,接连101 首都用的同一尺寸,确实削足适履,倒像是方方正正、四平八稳的花盆架子,装在植物园里,勉强地插上规格统一的标签。”“现在我自己重读一遍也赧然汗颜,悔不该当初硬着头皮赶这个时髦。”但再愧不可当,这也是他自己的选择,是他自己的历史足迹,永远留在那里,抹煞不去。
上世纪中后期,文艺界曾流传过这样的顺口溜:“郭老,郭老,诗多不好。换了名字,发表不了!”这是郭沫若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他有自知之明。郭沫若在1959 年致陈明远的两封信中曾说:“我的《百花齐放》是一场大失败!尽管有人作些表面文章吹捧,但我是深以为憾的。”又说:“尽管《百花齐放》发表后博得一片溢美之誉,但我还没有糊涂到丧失自知之明的地步。那样单调刻板的二段八行的形式,接连101 首都用的同一尺寸,确实削足适履,倒像是方方正正、四平八稳的花盆架子,装在植物园里,勉强地插上规格统一的标签。”“现在我自己重读一遍也赧然汗颜,悔不该当初硬着头皮赶这个时髦。”但再愧不可当,这也是他自己的选择,是他自己的历史足迹,永远留在那里,抹煞不去。
上世纪中后期,文艺界曾流传过这样的顺口溜:“郭老,郭老,诗多不好。换了名字,发表不了!”这是郭沫若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展开全部
其实,这个我也不太了解。《女神》好像在当时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内容形式都很独特,大胆挑战新式写作风格,而且主题思想深刻,这在当时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女神》产生的年代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自由民主思潮照亮夜空的时代。人们从“五四”运动中看到了重建祖国、复兴民族的希望,开始了崭新的追求。封建传统的旧道德、旧礼教和专制政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抨击,一种强烈的反抗、破坏、革新、创造欲望充溢着整个的“五四”时代,《女神》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孕育而成的,它以鲜明的叛逆立场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奏响了“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至于郭本人,虽然读的作品不多,但他那强烈的爱国情和满腔赤忱还是蛮感动人的。本人其实对他没有很强好感,可能是受之前鲁迅写的一篇文章的影响吧,总之涉及到名人个人性格和生活的问题不好说。我们记住他们的贡献就好
至于郭本人,虽然读的作品不多,但他那强烈的爱国情和满腔赤忱还是蛮感动人的。本人其实对他没有很强好感,可能是受之前鲁迅写的一篇文章的影响吧,总之涉及到名人个人性格和生活的问题不好说。我们记住他们的贡献就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他开启先河,其人也也一定的文学造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