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之父叛明降清,郑成功却抗清收复台湾,两父子之间有什么矛盾?
因为郑成功是一个非常正直,民族情结非常强烈的人,但是他的父亲却为了一己之力选择降清,所以父子间的矛盾很激烈。
清军统帅两次写信向郑芝龙招降,在博洛许以“铸闽粤总督印以相待”后,郑芝龙决定前往福州向博洛投降,以兑现清朝对他的承诺。对于郑氏海商集团来说,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也是一个事关民族气节的大是大非的时刻,郑成功以泣相谏,反对郑芝龙降清。
郑芝龙则不为所动,一意孤行,终于铸成大错。这是一次发生在父子之间的决定家族前途命运的“隆中对”:这一降一战,既反映了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在政治上的高下立判,体现了郑氏父子在战略上的生死异途,更关系到郑氏海商集团的兴衰成败。
郑芝龙在降清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上,先是自作主张,并未与其弟、子密商;次则一意孤行,弟、子苦劝不听,置若罔闻;再则刚愎自用,不听弟、子提醒,孤身赴会,惹成大祸;终则一入牢笼,身不由己,只能任清廷摆布,最后一家十一口人被杀,这就是一代枭雄的悲惨结局。
相比之下,此时年方22岁、羽翼未丰的郑成功,在与父亲郑芝龙的对话中,却显露出其雄才大略郑成功有两次体现其战略思想的进言指出“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对郑芝龙的劝谏:“大开海道,兴贩各港,以足其饷”。
实际上郑成功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开启了其坚持近十六年的抗清斗争以及驱逐荷夷、开疆拓土的波澜壮阔的一生。郑芝龙和郑成功。他们虽是父子.但其历史功罪,却有截然不同。
所以我们做人也要像郑成功一样,要怀有一颗爱国的心,要时刻为人民着想,不要为了一己之力最后伤害了自己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