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于泉城济南。她经历过北宋时期的繁华,也经历过南宋时的颠沛流离。她的诗词,前后期有很大区别。
李清照认为,词“别是一家”。她的诗词风格婉约,语言清新柔美,被称为婉约派词宗。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都是婉约派杰出的代表。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名不虚传。
李清照中年以后的作品,惆怅、哀伤,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故去丈夫的怀念。这和她年轻时期轻松活泼的风格有很大差异。如果说言为心声,那么,李清照的诗词,便是她坎坷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
1127年,44岁的李清照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故。当时,金人南下,宋徽宗被俘,北宋朝廷不复存在。康王赵构即位后,建立南宋。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在打算南下时,不得已舍弃一些体积大的,比较重的藏品,经历一番忍痛割爱的舍弃后,还剩余十五车之多。
南下途中,李清照万分感慨。因为丈夫赵明诚的临阵脱逃,李清照怀念项羽的凛然悲壮,于是写了一首绝句,词风颇有豪迈之气。人活着,要成为像萧何、韩信那样的杰出人物,哪怕死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这句诗的灵感,来自于屈原。屈原曾说,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夏日绝句 李清照 〔宋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们为什么思念项羽?因为他宁肯在吴江自刎,也不想苟且偷生。这首绝句,写出了李清照内心的不屈服以及强烈的爱国心。
1129年8月,赵明诚去世,中年丧夫,是人生最大的悲痛。李清照强忍悲伤,为了保护那些珍贵文物,她一个人坚强地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李清照在南方写的很多诗词,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宋代〕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写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已是52岁的老人。家破人亡的伤口还未愈合,一路风雨跟随她多年的金石文物,珍贵书籍,散失殆尽。回想起昔日在青州故乡与丈夫一起度过的温馨岁月,李清照万分悲痛。凄凉的处境,让她变得沉默,心情也前所未有的沉重。
而她深沉的感情,在词开头便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晚春的庭院,一阵风雨之后,落花满地,连尘土都沾满花的清香。李清照没有明写心情郁闷,而是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让我们感同身受。
上片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下片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一种一泻千里的酣畅淋漓之感。那种刻骨之伤,难言的哀愁,包含在字里行间。诗词是什么?是诗人的泪。每一个字,都有一段心酸的往事。
李清照用声声慢这个词牌填的一首词,则把亡国之恨、丧夫之痛,生活之孤苦,离乡之艰难,写得淋漓尽致。正如她在词中所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不正是她真实的心境吗?一系列叠词的运用,是李清照的独创,也是她的词风独特之处。
李清照孤独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春天的时候,无心欣赏美景。秋风萧瑟中,内心难免更加悲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空中飞过的大雁,可是以前的旧相识,如今相视无语,物是人非。
院中的菊花,昨日还是繁花满枝,一夜风雨后,一片狼藉。梧桐的落叶铺满地面,雨点打在落叶上,更像滴在心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读到此处,还有谁不会动容?读者深深同情这位才女的坎坷命运。
难能可贵的是,中年以后的李清照虽然坎坷艰难,但是她从未消极厌世,而是以顽强的意志独自生活。她后期的作品除了感怀身世,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关注。
1133年,50岁的李清照在诗中写道: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故国和故乡,一直是每一位爱国诗人内心深处的伤痛,李清照也是如此。她渴望收复失地,渴望朝廷出兵,希望有生之年回到故乡的小院,颐养天年。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晚年的李清照,词风渐渐豪迈。她在一首绝句中写道: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气势磅礴,堪称千古绝唱。
李清照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写作,立志完成丈夫的遗作《金石录》。1143年,60岁的李清照终于完成了《金石录》的校勘和整理的繁琐工作,为后人留下一部经典著作。
晚年的李清照,在一首清平乐中写道: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漂泊半生的她,早已两鬓白发,离家千里,归期漫漫。回首往事,小时候的她喜欢在雪中折梅花。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啊!失去亲人后的她,依然每年折梅花,插在花瓶里,却再也没有当初的心情。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无声滑落的眼泪,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这句诗,则是李清照情感的升华,她没有因为身世凄惨而消沉,而是牢记国家之难,忧国的情怀跃然纸上。国家处于艰难的境地,哪里还有心情欣赏梅花呢?
因此,李清照中年以后的诗词风格既有感伤,又有豪迈。家国情怀融合在一起,在很多词中都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