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靖难之战中,燕王朱棣的兵力增长情况是如何的?
起初明惠帝(建文帝)朱允炆削藩的时候,很多藩王的势力都被搞定,但准备动朱棣的时候,朱棣起兵了。这个时候,朱棣手上兵力约有5万,因为朱棣当时驻北京,目标就是抵御北元的袭扰,任务很重,因此,他的部队不仅数量比其他藩王多,质量也更好。
另外,当朱棣起兵后,北方很多他的旧将纷纷加入,此时他的兵力增加到8万余人。在靖难的过程之中,他又骗得宁王的朵颜三卫和部分被收买的部将,兵力超过10万人。
与此同时,朱棣还不断征招北方各地的百姓入伍,在与李景隆大军对弈之时,朱棣的兵力已有近20万。李景隆战败后,朱棣接收俘虏,继续征招。在与盛庸、铁铉的聊城大战中,朱棣大败,损失近8万人。
后朱棣短暂修养,待内线报京师(南京)空虚,遂改道直取南京。出发时朱棣的兵力有20余万,到京师时,余15万。此时李景隆开门献城,朱允炆放火烧宫,死活不知,靖难结束。
总体来说,朱棣兵力最盛之时,总人数也接近30万。而建文帝朱允炆的人马虽多,但经真定之战,郑灞之战,白河沟之战后,主力已经丧失殆尽。另守疆部队不可能全部抽走,等最后京师被围,需要勤王的时候,已然来不及了。
扩展资料: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朱棣旧部,降朱棣从战者甚多。朱棣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
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擅长于防守)为大将军,率师30万伐朱棣。先锋抵雄县,为朱棣所袭,9千人全部战死。复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败。朱允炆遂以勋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调兵50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北平。
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相当于雇佣兵,均为蒙古骑兵,战斗力极强),兵力骤增。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朱棣长子朱高炽镇守,用冰冻住城墙,使李景隆无法破城)。
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灞大破李景隆军。朱允炆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双方又战于白沟河,李景隆再次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败还。九月,朝廷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今山东聊城),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
建文三年(1401年),建文帝恢复齐、黄官职。二月,燕师再度南下。三月,在滹沱河打败盛庸,再在藁城打败吴杰等。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他们外出募师勤王。当时,朱棣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
建文三年(1401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得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朱棣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棣
另外,当朱棣起兵后,北方很多他的旧将纷纷加入,此时他的兵力增加到8万余人。在靖难的过程之中,他又骗得宁王的朵颜三卫和部分被收买的部将,兵力超过10万人。
与此同时,朱棣还不断征招北方各地的百姓入伍,在与李景隆大军对弈之时,朱棣的兵力已有近20万。李景隆战败后,朱棣接收俘虏,继续征招。在与盛庸、铁铉的聊城大战中,朱棣大败,损失近8万人。
后朱棣短暂修养,待内线报京师(南京)空虚,遂改道直取南京。出发时朱棣的兵力有20余万,到京师时,余15万。此时李景隆开门献城,朱允炆放火烧宫,死活不知,靖难结束。
总体来说,朱棣兵力最盛之时,总人数也接近30万。而建文帝朱允炆的人马虽多,但经真定之战,郑灞之战,白河沟之战后,主力已经丧失殆尽。另守疆部队不可能全部抽走,等最后京师被围,需要勤王的时候,已然来不及了。
日期:1399年8月6日-1402年7月13日
地点:中国华北、华东地区
起因:建文帝削藩
结果:朱棣军攻下首都南京,惠帝朱允炆失踪,朱棣登上帝位,是为明成祖。
领土变更:无
参战方
燕王朱棣军(燕军、北军)
明朝政府军(南军)
指挥官和领导者
燕王朱棣
燕世子朱高炽
高阳王朱高煦
庆寿寺住持姚广孝(道衍)
燕王府右长史金忠
都指挥佥事张玉
都指挥佥事朱能
都指挥佥事丘福
都指挥同知谭渊
左军都督顾成等
明惠帝朱允炆
征虏大将军、长兴侯耿炳文
征虏大将军、曹国公李景隆
平燕将军、历城侯盛庸
右军都督佥事平安
兵部尚书铁铉
魏国公徐辉祖
左都督何福等
兵力
袭大宁前:约4万
袭大宁后:约12万
耿炳文:30万,实际指挥13万
李景隆:50万,后增至60万
盛庸:不定,一度达到20万
重要战事:
郑村坝之战
李景隆军丧师十余万
白沟河之战
李景隆六十万基本都丢给了朱棣
东昌之战
盛庸拜朱棣 获靖难以来第一场大捷,双方兵力基本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