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酸碱知识点总结归纳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果要问初中学生化学哪个内容最难,相信大部分的同学都会回答:“酸碱盐”。所以,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酸碱盐知识,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化学酸碱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化学酸碱知识点总结
来源:网络
一、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 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
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个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
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
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九、酸与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十、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初中化学酸碱知识解题技巧
一、熟练记忆规律是应用的前提
酸碱盐部分虽然题型众多,如:鉴别、推断、除杂……,但是这些应用离不开最基础的知识点:即: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熟练记忆。
通过学习可知:酸的通性有五点、碱和盐的通性各有四点。对于这些化学性质必须加以强化记忆和灵活记忆。可采用图表记忆法以及变式记忆法等。
如: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浓缩为下图记忆较好(图表记忆法)
在此基础上,再做变式练习,增加对化学性质的多角度记忆(变式记忆法)。如:
(1)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2)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生成盐的规律有几条等。
通过如上www.gEO2k.cOM练习,即可起到加强知识的同化和异化的作用。
二、掌握“规矩”,可成“方圆”
记忆住以上规律就可以熟练应用了吗?当然不能。在大量练习中同学们发现以上规律中有很多是有 “规矩” 有条件的。因此在记住规律的前提下,还要记住规律应用的条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应用。比如:可根据不同反应类型来灵活记忆有关反应的条件。归纳如下:
例如:写出下列物质中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氧化铁、烧碱溶液、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二氧化碳
思路点拨:
此类题目是考察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反应规律和反应发生条件的较好范例。解题时,为防止产生丢落现象,可采用以铁为起点逐次向后延伸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以氧化铁为新起点逐次顺推……的方法。经判断共发生8个反应。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判断的过程中,自然强化了有关反应规律以及反应发生条件的记忆。这样的习题同学们可多找一些,做成卡片常备左右,随时加以练习,功到自然成。
三、抓重点题型,学会以点带面
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时长收效甚微。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可以说鉴别、除杂、推断这三类题型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下面结合相关例题简要归纳一下各自特点。
例一: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各组溶液:
A NaOH、NaCl溶液、稀HCl ()
B 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
C K2CO3、BaCl2溶液、NaCl溶液 ( )
D NaOH、Ca(OH)2溶液、稀HCl ( )
E NH4NO3、(NH4)2SO4、Na2CO3、NaCl溶液 ( )
思路点拨:
鉴别题的原则是:抓住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以最明显的现象,达到鉴别的目的。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鉴别。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如:产生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析:A、通过物质分类,显然依次符合碱性、中性、酸性,当然加石蕊试液鉴别。
B、 通过观察发现:Na2CO3遇酸(H+)产生气体,而AgNO3遇CL-产生沉淀,而KNO3遇盐酸无现象,故加盐酸来鉴别。
C、由上可知:K2CO3遇酸(H+)产生气体,BaCl2溶液遇SO42-有沉淀,而NaCl溶液遇稀硫酸无现象,故加稀硫酸来鉴别。
D、Ca(OH)2溶液遇CO32-有沉淀,稀HCl 遇CO32-有气体,而NaOH 遇CO32-无明显现象,故加Na2CO3或K2CO3鉴别。
E、观察可知:NH4+遇OH-产生氨气,而Ba2+遇CO32-、SO42-均有沉淀产生,取样后分别滴加Ba(OH)2溶液,只有气体产生的是NH4NO3,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的是(NH4)2SO4,只有沉淀产生的是Na2CO3,无现象的是NaCl。
在实际应用中,同学们还可以将鉴别题按一次性鉴别、多次性鉴别、不加其他试剂鉴别、两两混合鉴别等进行分类,根据各自独有的特点,总结解题技巧,从而达到全面掌握不同鉴别类型的目的。
例二:选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2)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
(3)除去碳酸钙固体中的碳酸钠
(4)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5)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6)除去Cu粉中的Fe粉
思路点拨:
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原物质的量)、不变(不改变原物质状态)、易分(除杂后易于分离)、先物后化(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应用中有转化法、沉淀法、吸收法、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
解析:(1)通过高温加热或灼烧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钙,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
(2)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蒸发。
(3)可采用先加适量水溶解,再过滤的方法。
(4)可采用通过炽热的碳层或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但显然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具有吸收杂质彻底、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
(5)由于含有Cu2+、SO42-两种杂质离子,故可采用同时沉淀法。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后,过滤即可得氯化钠溶液。
(6)由于Fe、Cu分别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的前后,所以可采用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溶解并过滤的方法来实现。也可采用加足量硫酸铜溶液并过滤的方法。
例三、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N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当滴入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推断题所用到的知识储备有如下几点:(1)物质的特殊色态、溶解性(包括物质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如:铜离子溶液为蓝色,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等,常见白色沉淀有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等。蓝色沉淀有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有氢氧化铁。初中不溶于酸的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2)会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3)三种离子(硫酸根、碳酸根、氯离子)鉴定的正逆推理。(4)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如:“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词的理解。一道好的推断题正是对于以上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综合性考察。
解析:推断题的解答依据是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典型的实验现象。此题由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可知:CuSO4(蓝色溶液)一定不存在;同时K2CO3、CaCl2由于相遇会产生沉淀,所以K2CO3、CaCl2或存其一或均不存在。由“滴加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沉淀有可能来自硝酸钡与K2CO3或K2SO4反应生成的碳酸钡、硫酸钡沉淀中的一者或两者。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可知:碳酸钡、硫酸钡均存在,进而推出K2CO3、K2SO4均存在。因为K2CO3存在,所以CaCl2一定不存在。而KNO3由于存在与否,均不会对以上鉴别推断造成影响,所以KNO3可能存在,也可以说可能不存在。
此题,在练习过程中,完全可以略加改动。如:若“沉淀全部溶解”推断结果怎样?若“沉淀全不溶”推断结果又会怎样?……。同学们一旦掌握了这种一题多变、一题多做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必然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初中化学知识点记忆技巧
1、化合价实质之歌
化合价实质要记准, 金正非负单质零;
氢一氧二应记住, 正负总价和为零;
许多元素有变价, 条件不同价不同。
注:“金正”指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正价:“非负”指非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负价。
2、化合价之歌
氢氯钾钠一价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磷五价,
二四六硫都齐啦。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
三二四五氮都有,二四六七锰来占,铜汞二价最常见。
氟氯溴碘本负一,特殊情况为正七。
3、书写化学式之歌
先念后写再标价,约分之后相交叉。
4、书写化学方程式之歌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写对化学式,式子要配平;气体和沉淀,箭号标分明。
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6、物质溶解性之歌
钾钠硝酸铵盐溶,盐酸不溶银亚汞;
硫酸铅、钡沉水中,碳酸、硫酸镁微溶;
溶碱有五位,钾钠铵钙钡。
7、关于元素周期表可以每五种元素为一句去记忆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8、化学、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
化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
两种变化有区别,有无新物作判断;
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
变化都由性质定,物性化性是关键。
9、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10、化学式
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交叉写右下;
约简价数作角码,化合价规则去检查。
猜你喜欢:
1. 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资料
2. 初三化学上学期学习总结
3. 初三学习化学方法总结
4. 初三化学酸和碱知识点复习
5. 初三化学的学习方法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酸碱知识点总结
来源:网络
一、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 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
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个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
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
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九、酸与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十、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初中化学酸碱知识解题技巧
一、熟练记忆规律是应用的前提
酸碱盐部分虽然题型众多,如:鉴别、推断、除杂……,但是这些应用离不开最基础的知识点:即: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熟练记忆。
通过学习可知:酸的通性有五点、碱和盐的通性各有四点。对于这些化学性质必须加以强化记忆和灵活记忆。可采用图表记忆法以及变式记忆法等。
如: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浓缩为下图记忆较好(图表记忆法)
在此基础上,再做变式练习,增加对化学性质的多角度记忆(变式记忆法)。如:
(1)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2)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生成盐的规律有几条等。
通过如上www.gEO2k.cOM练习,即可起到加强知识的同化和异化的作用。
二、掌握“规矩”,可成“方圆”
记忆住以上规律就可以熟练应用了吗?当然不能。在大量练习中同学们发现以上规律中有很多是有 “规矩” 有条件的。因此在记住规律的前提下,还要记住规律应用的条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应用。比如:可根据不同反应类型来灵活记忆有关反应的条件。归纳如下:
例如:写出下列物质中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氧化铁、烧碱溶液、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二氧化碳
思路点拨:
此类题目是考察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反应规律和反应发生条件的较好范例。解题时,为防止产生丢落现象,可采用以铁为起点逐次向后延伸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以氧化铁为新起点逐次顺推……的方法。经判断共发生8个反应。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判断的过程中,自然强化了有关反应规律以及反应发生条件的记忆。这样的习题同学们可多找一些,做成卡片常备左右,随时加以练习,功到自然成。
三、抓重点题型,学会以点带面
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时长收效甚微。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可以说鉴别、除杂、推断这三类题型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下面结合相关例题简要归纳一下各自特点。
例一: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各组溶液:
A NaOH、NaCl溶液、稀HCl ()
B Na2CO3、AgNO3溶液、KNO3溶液 ()
C K2CO3、BaCl2溶液、NaCl溶液 ( )
D NaOH、Ca(OH)2溶液、稀HCl ( )
E NH4NO3、(NH4)2SO4、Na2CO3、NaCl溶液 ( )
思路点拨:
鉴别题的原则是:抓住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以最明显的现象,达到鉴别的目的。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鉴别。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如:产生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解析:A、通过物质分类,显然依次符合碱性、中性、酸性,当然加石蕊试液鉴别。
B、 通过观察发现:Na2CO3遇酸(H+)产生气体,而AgNO3遇CL-产生沉淀,而KNO3遇盐酸无现象,故加盐酸来鉴别。
C、由上可知:K2CO3遇酸(H+)产生气体,BaCl2溶液遇SO42-有沉淀,而NaCl溶液遇稀硫酸无现象,故加稀硫酸来鉴别。
D、Ca(OH)2溶液遇CO32-有沉淀,稀HCl 遇CO32-有气体,而NaOH 遇CO32-无明显现象,故加Na2CO3或K2CO3鉴别。
E、观察可知:NH4+遇OH-产生氨气,而Ba2+遇CO32-、SO42-均有沉淀产生,取样后分别滴加Ba(OH)2溶液,只有气体产生的是NH4NO3,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的是(NH4)2SO4,只有沉淀产生的是Na2CO3,无现象的是NaCl。
在实际应用中,同学们还可以将鉴别题按一次性鉴别、多次性鉴别、不加其他试剂鉴别、两两混合鉴别等进行分类,根据各自独有的特点,总结解题技巧,从而达到全面掌握不同鉴别类型的目的。
例二:选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2)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
(3)除去碳酸钙固体中的碳酸钠
(4)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5)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6)除去Cu粉中的Fe粉
思路点拨:
除杂的原则是:不增(不增加新杂质)、不减(不减少原物质的量)、不变(不改变原物质状态)、易分(除杂后易于分离)、先物后化(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应用中有转化法、沉淀法、吸收法、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
解析:(1)通过高温加热或灼烧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钙,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
(2)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蒸发。
(3)可采用先加适量水溶解,再过滤的方法。
(4)可采用通过炽热的碳层或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但显然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具有吸收杂质彻底、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
(5)由于含有Cu2+、SO42-两种杂质离子,故可采用同时沉淀法。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后,过滤即可得氯化钠溶液。
(6)由于Fe、Cu分别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的前后,所以可采用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溶解并过滤的方法来实现。也可采用加足量硫酸铜溶液并过滤的方法。
例三、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N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当滴入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推断题所用到的知识储备有如下几点:(1)物质的特殊色态、溶解性(包括物质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如:铜离子溶液为蓝色,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等,常见白色沉淀有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等。蓝色沉淀有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有氢氧化铁。初中不溶于酸的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2)会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3)三种离子(硫酸根、碳酸根、氯离子)鉴定的正逆推理。(4)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如:“全部溶”、“部分溶”、“全不溶”等词的理解。一道好的推断题正是对于以上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综合性考察。
解析:推断题的解答依据是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典型的实验现象。此题由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可知:CuSO4(蓝色溶液)一定不存在;同时K2CO3、CaCl2由于相遇会产生沉淀,所以K2CO3、CaCl2或存其一或均不存在。由“滴加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沉淀有可能来自硝酸钡与K2CO3或K2SO4反应生成的碳酸钡、硫酸钡沉淀中的一者或两者。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可知:碳酸钡、硫酸钡均存在,进而推出K2CO3、K2SO4均存在。因为K2CO3存在,所以CaCl2一定不存在。而KNO3由于存在与否,均不会对以上鉴别推断造成影响,所以KNO3可能存在,也可以说可能不存在。
此题,在练习过程中,完全可以略加改动。如:若“沉淀全部溶解”推断结果怎样?若“沉淀全不溶”推断结果又会怎样?……。同学们一旦掌握了这种一题多变、一题多做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必然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初中化学知识点记忆技巧
1、化合价实质之歌
化合价实质要记准, 金正非负单质零;
氢一氧二应记住, 正负总价和为零;
许多元素有变价, 条件不同价不同。
注:“金正”指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正价:“非负”指非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负价。
2、化合价之歌
氢氯钾钠一价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磷五价,
二四六硫都齐啦。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
三二四五氮都有,二四六七锰来占,铜汞二价最常见。
氟氯溴碘本负一,特殊情况为正七。
3、书写化学式之歌
先念后写再标价,约分之后相交叉。
4、书写化学方程式之歌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写对化学式,式子要配平;气体和沉淀,箭号标分明。
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6、物质溶解性之歌
钾钠硝酸铵盐溶,盐酸不溶银亚汞;
硫酸铅、钡沉水中,碳酸、硫酸镁微溶;
溶碱有五位,钾钠铵钙钡。
7、关于元素周期表可以每五种元素为一句去记忆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8、化学、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
化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
两种变化有区别,有无新物作判断;
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
变化都由性质定,物性化性是关键。
9、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10、化学式
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交叉写右下;
约简价数作角码,化合价规则去检查。
猜你喜欢:
1. 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资料
2. 初三化学上学期学习总结
3. 初三学习化学方法总结
4. 初三化学酸和碱知识点复习
5. 初三化学的学习方法总结归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GamryRaman
2023-05-24 广告
2023-05-24 广告
您好,电化学工作站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打开电脑和电化学工作站,并预热20分钟使其达到稳定状态。2. 配置好实验所要用的溶液,固定好电极,打开电化学工作软件。3. 在菜单栏中选择“setup”,然后单击“Technique”,选择...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GamryRaman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