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字

 我来答
影视达人17
2022-09-04 · TA获得超过587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3.4万
展开全部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丢掉阅读的能力是非常可悲的,阅读就像一场春雨,读后感也可以写成读书笔记的形式,学会精读是把书读透的重要途径,看看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动手写出自己的感悟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字1

  这是一本读起来颇费力的书。虽然闻名已久,但若不是某人搬来的书籍里有这么一本现成的摆在这,我自己是断然不会买回来的。如果说阅读一本本书是品尝一条条鲜美的鱼的话,这是一本教织渔网的书。如果遇到一个不爱吃鱼的人,亦或者还没尝过鱼味道的孩子,先看了它恐怕要对阅读本身起反效果。它适合那些爱吃鱼,但吃鱼的品种比较单一,希望换品种捕来吃吃的人;或者那些希望一鱼多做的人。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决定多读书,也就不妨先看看如何教读书的书。

  书里开宗明义的回答了读什么样书以及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一本消遣或娱乐性的书可能会给你带来一时欢愉,但是除了享乐之外,你也不可能再期待其他的收获了。书不止是为了取悦你,而是为了提升你。”这个理念与时下流行的走出舒适区的理念是类似的。想想自己近些年读的书也多是让自己颇舒服的没长进的'书。可问题在于,生活已然不易,取悦自己似乎没什么不对。说到底是个比例的问题,不能全然舒服,也不该全然艰苦。

  书中提出一套体系化有成效的阅读要围绕如下四个问题进行:

  1、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有道理吗?全部有,部分有?

  4、这本书跟我的关系是什么?

  读完了能回答出上述问题才算没白读。当然世上很多书是不必也不配用这种方法去读的。只有那些值得一而再再而三重读的经典,若不如此这般,按作者的说法就属于暴殄天物了。

  书后的附录上列了一份推荐书单,在我看来属于“真·终身书单”。适合致力于系统了解西方文明的人阅读。如果能读完,恐怕会比很多西方人还要了解他们自己。浏览完目录后,我就知道自己是看不完了,但也有些收获,比如没有这个书单,我估计不会看柏拉图的《对话录》,估计就不会知道苏格拉底是个智慧风趣的矮胖子了。这是后话,另作他表。

  还有一些意外的惊喜,来源于它考察书籍好坏的方法其实还蛮适合处理工作问题以及人生困惑的。

  比如它谈到理论性问题和实用性问题的维度,如果覆盖全面了,会构成一篇清晰的工作汇报。其中,理论性问题包括: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情况下才存在?为什么会有这件事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和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的事,或不同的事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而实用性问题则包括: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采取什么样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以什么顺序行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比那样做更好一些?

  再比如它指出如何看待那些反对你、不认同你的人:“如果他们不能用自己的话重述你的观点,你就知道他们其实并不了解你在说什么。这时你不理会他们的批评是绝对有道理的。他们的意见无关紧要,因为那只是毫无理解的批评而已。只有当你发现某个人像你自己一般真的知道你在说什么的时候,你才需要为他的同意而欢喜,或者为他的反对而苦恼。就像他反对一样,他也要有同意的心理准备。”

  在“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一章,作者其实也给出了人生建议:就算一开始不太清楚,也不要焦虑。事实上,一开始本来就是不清楚的。故事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在生命中,我们不可能期望了解每一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或把一生全都看清楚。但是,当我们回顾过去时,我们便了解为什么了。

  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希望能用这个新生命带来的假期,读完计划读的书,更多的了解有形的世界、无形的思想、实用的技巧,以及更好的了解我自己。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00字字2

  当拿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时,我拿到教室先向小伙伴们炫耀了一番,然后洗手拆封。并没有急于阅读,我想好好认真看看,毕竟第一次参加这种读书活动,第一次领到这种书。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特别注重这种母校情节。这次活动也是华电烙印的一部分,我怀念母校,珍惜现在,这本书我倍感珍惜。

  

  打开书,大致翻阅了一下。先读的是译序。译序中有这么一段"我是个做出版工作的人,成日与书为伍,结果到那个春节前的前两个月才知道这本书,到自己四十四岁这一年才读到这本书,几乎可说无地自容".我有点诧异,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能让一个出版人这样对自己感到惭愧,我很期待。接着在序言中作者道出一个事实——许许多多学生进入中学之后成绩很差,就是因为读不懂书中的意义。这让我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一针见血,一语见真知。

  我想起自己在高中时期,每当考察一篇阅读理解的中心思想与段落大意时,大多时候很吃力,很烧脑,也有很多时候不能写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老师曾经对诗歌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给出了一个万能公式,大概是"手法+景象+效果+感情",运用的次数多了,大致能得到七八成的分数。现在想起来真是自惭形秽。读书不得要领真的很无奈,想要进步却不能。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每个年龄阶段的困惑,这便是成长吧。

  

  在阅读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西方人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人注重综合式思维,西方人偏向分析式思维,这本书尤其在这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对一个概念反复解释,解释到小学生水平也能明白,这是一本不用查字典的书,作者已为读者能读懂而做到无障碍阅读做了大量的工作,感谢作者。不过,我还是习惯于精读,作者提到的有的略读有的速读可能暂且做不到。我想要么课外多多阅读来增加阅读的技巧历练,或者需对此书再次阅读,以便吸取其精华,更进一步认识到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对于作者讲解的阅读技巧暂未作出总结。我想等读完之后做一个比较细致的阅读技巧总结。因为真正要是作出那种树状图式的总结可能这些技巧就成了花架子,不总结的话可能会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就像以前的错题本,写了之后便利用不起来了。

  

  在阅读中,看到了作者提出几个引起我非常大的共鸣的说法,分享在如下:

  把文章的写作与阅读比作棒球运动中的双方。"听众或读者的‘接收’。应该像是棒球中的捕手才对。捕手在接球时所发挥的动作是跟投手或打击手一样的。投手或者打击手是负责‘发送’的工作。他的行动概念就在让球动起来这件事上。捕手或者外野手的责任是‘接收’,他的行动就是让球停下来,两者都是一种活动,只是方式有点不同。如果说有什么是被动的,就是那只球了。"对于这点,我深有体会。

  例如我在看《道德经》时,有的篇章只是欣赏句子写的美,当然还是自己理解的那种美,并不一定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那一种美,而在网上看如白岩松、曾仕强、李中华等一些前辈的讲解却是别样般的有滋有味。又如,对于同一本书,当再回头读第二遍时,对于作者讲的同一件事或者同一段话又有了新的见解或者之前不明白的地方一下子明白人家在说什么了。这也许就是平时说的温故而知新。

  我的上述困惑在这本书中也得到了解答。那就是"一开始不相等的理解程度。"我当时并没有完成与作者真正的沟通。而"阅读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内,虽然不能说完全了解,但总是要达到与作者相当的程度。要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仍需很多努力,不管是在阅读方面的成长还是在人生阅历上的历练。我一直相信书读百遍—其艺自现这句话。

  阅读艺术的概念。"阅读艺术:这是一个凭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定义很简单,但对我来说很深刻。

  粗略的书籍分类。"一种是虚构的小说类,另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这也是一种知识的累积吧。

  提出值得现在教育者与伪读者深思的说法"口语主义"."‘口语主义’即一种使用文字,没有体会其中的思想传达,或没有注意到其中意指的经验的坏习惯,那只是在玩弄文字。这些读者从来就没法超越文字本身,他们只能记忆与背诵所读的东西而已。现代教育家所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违反了教育的艺术,他们只想要背诵文字,最后却适得其反。"现在标题党遍地都是,好多人早已与深阅读背道而驰,渐行渐远,这是阅读的不幸与最大的悲哀。

  感谢作者在第二篇中对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及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名作做的概要分析,有很大的启发性。

  最后感谢图书馆的各位老师,感谢你们倾心举办此次活动,感谢你们精心挑选这本书,学生很受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