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逍遥津之战中,张辽是如何以少胜多的?
三国中不少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虽然实际对比大多有所夸张,但张辽八百精骑大破孙权的却是实打实的经典。此战不像三大战役那么出名,但精彩程度和影响力丝毫不差。
公元214年夏,刘备大军大破成都,占据了巴蜀。曹操与孙权在长江濡须口,进行了一次交锋,无果而终。曹操北迁长江江边的民众,筑皖城合肥作为淮南地区遏制孙权的基地和进攻孙权的跳板。孙权因刘备以得巴蜀,向刘备讨要巴蜀,刘备自然不会同意,双方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公元215年3月,曹操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刘备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不得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归还给孙权,换来两家和平,史称湘水划界。
在这之后孙权为拿下曹操在淮南最后一个据点——合肥。但被张辽的计谋大的落荒而逃,甚至对日后三国的发展和走向起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张辽到底用了什么计谋?
公元215年7月曹操入南郑,张鲁逃亡巴中,成为刘备和曹操争取投降的焦点。与刘备取得和平后,孙权率大军自陆口向东北方向挺进,此前孙权已经攻下皖城,俘虏了曹操的庐江太守朱光和参军董和,还有孙权此战的目标是曹操留在淮南的最后一个据点合肥。城里只有张辽,李典,乐进率领7000余守军。曹操大军远在汉中,张辽自知不敌,还特意辟藏舟浦。8月孙权大军抵达合肥城外踌躇满志,志在必得,东吴大将大半都到了合肥前线,大约8-10万人。张辽一方7000余人,敢从之士800人。逍遥津之战在这场敌我双方相差悬殊的兵力下展开了。
由于张辽兵力与孙权相差兵力甚远,张辽决定以攻为守,从7000余守兵中选出800精骑奇袭孙权大军。张辽又杀牛,开剥牛肉,将牛肉赏给八百名敢死者,准备着大战。第二天张辽李典率领800精骑杀入孙权军中,吓得孙权不敢出城。张辽进出两次,带领得胜之军突破重围,返回合肥。
在东吴军队“围辽数重”之后,张辽便率左右将士突围,杀出一条血路。第二次突围中,张辽带领着先出的数十人,又杀入了重围,救出馀众数百人。东吴军皆披靡溃败,望风而退,不敢再抵挡他们。从凌晨战到中午,吴军将士原本高昂的斗志都萎靡下去了。
张辽通过以攻为守,出其不意,一击制胜。同时对自己的将士们,不抛弃不放弃也是更加的坚定军心,也是逍遥津之战胜利的一个重大原因。
吕布起兵兖州时派人招抚李典的族长李乾,因李乾拒绝而被杀。其子李整起兵与吕布对抗,后来其族人李进击败了吕布,李典在这一些战斗中有功,因此出名。张辽既然从吕布在兖州作战,肯定是跟李典一族交过手,搞不好杀了李典家不少族人。但好在张辽能够和李典本着以大局为重,在作战中并没有产生隔阂。
也有史料记载,身为主将的张辽表现的太小器,竟然在害怕部下不服从命令,并且这个命令实际是曹操直接部署的,而李典则慷慨激昂,反倒像个临阵鼓舞下属的主将气概。但不管怎样,攘外必先安内,两人的和解也是此次战役获胜的原因之一。
由于军中疫病,士气低落,孙权下令撤军。东吴各兵团接到撤军令,纷纷兵皆就路,各自退去了。张辽在城上瞭望吴军的退军情况,发现东吴军队大多已经先行出发了,而在逍遥津以北只仅剩下少量的兵力。张辽觇望知之,率诸军追击,同时分兵去毁桥。
张辽步骑齐出,很快到达津北。孙权见状,心知不妙,赶紧派人去将前面已撤退的部队叫回,无奈那些部队已上路一段时间,一时还赶不回来。甘宁拉弓拼命射箭,看到东吴军战士人人战志消靡,鼓吹手惊怖而不能复鸣。于是,甘宁大声责问鼓吹手为何不吹号擂鼓,甚至拔刀欲斫之,鼓吹手便擂鼓吹号,东吴军听到,士气为之一振。
虽然追击效果并不成功,但是也对孙权乃至东吴早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张辽威震江东,江东小儿啼哭不肯止者,其父母只要吓唬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童就没有敢哭泣的了。
除了张辽军内部计谋和战略,这次战争也有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
1.盛夏之时,淮北湿热,不久孙权军中开始流行疫疾,孙权不得只能全军而退。
2.孙权军在张辽的进攻后士气低迷,直接吓破了胆。
3.孙权对于自己的实力太过自信,导致自己险些被抓,更加挫败自己军队的士气。
4.吴国采用私兵制,招募和控制军队的权力被个人或者家族占有,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家政府对全国军队的控制产生制约和冲突。
逍遥津之战的胜利对曹魏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因为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带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不但化解了合肥之围,也为曹操势力南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挫败了孙权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