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谚语
关于秋雨的谚语: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
十场秋雨要穿棉
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东北风,雨太公。
早晨雾露仰满天,热煞骡子晒煞獾。
早晨馒头云,下午雷雨淋。
栽秧要抢先,割麦要抢天。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盐缸返潮老砖湿,一至二天就有雨。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田园里受熬煎。
天上黄橙橙,无雨也起负。
三月雾蒙蒙,必然起狂风。
日出红如血,竿后大雨落。
晴蜓赶会拦路蚊,风雨不久就来临。
南闪大门开,北闪有雨来。
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大雨就来到。
旱怕南云涨,涝怕北云生。
东酱雾露西酱雨,日落乌云接,明天把工歇。
大麦黄,钓鱼忙。
楚润九桶水,月晕起风雨。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不刮风,难下秋雨。
延伸阅读:
秋雨飘飘,一点点加重凉意。一滴滴,一声声,敲打着窗外的芭蕉,敲打着满阶的霜叶,敲打着冬天的边缘。理不完,飘不断……
坐在窗前。窗外纷飞着如筝如磬的雨声,屋里盛满如水的寒凉。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一层棉。”在这如烟似雾的秋雨中,静听天籁,寒意愈加嚣狂,他告诉我们冬天的脚步已经近了。
秋天,该是始于第一场秋雨。第一场秋雨,带来的凉意几乎是微不足道,那随雨落下的一点点凉意,所带来的短暂而轻微的秋的信息,太稀薄、太飘渺了,还来不及驻足就已散漫开去,对气候不是特别敏感的人是根本察觉不到的。雨后天晴,“秋老虎”的天气,和盛夏没有什么区别,秋天的到来往往被忽略。
以后的一两场秋雨落下,空气中的凉意稍稍增加了点,似乎有了秋天的感觉,但还是不太明显。白天,那秋意散布于各种浊气中,让人察觉不到。只是到了夜晚,夜阑人静时,各种浊气下沉,空气中只剩下那微凉的秋,轻盈得薄雾一般,与水气相触,凝成珍珠一样的露水。正所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那丝丝的凉气穿过门窗的缝隙,进入到人家里,游走在熟睡的人中间,那些露胳膊露腿的,全身弥漫了寒凉,丝丝凉气已浸到骨子里了,朦胧中摸索着东西覆在袒露之处以御寒凉。这就是秋特有的气息。若再接连下几场秋雨,秋的气息便渐觉浓厚了。两、三场雨后感受到的秋,不过刚刚齐过膝盖,这会儿感受到的秋,已经没过胸口了。早晚再出门就该加厚衣服了。
一场又一场的秋雨,将天空洗涮的更净、更蓝,朵朵云彩白得耀眼。丝丝寒凉的雨中,秋的溶解度越发的浓高。秋天的雨水不同于任何季节的雨水,她的奇妙是别的季节所无法比拟的`。“听听那冷雨”,不是那雨冷,是雨中的秋冷。秋雨落在庄稼地里,“高粱羞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它们熟了,香了,甜了。秋雨落在枝头,金黄的柿子,红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红通通的枣,紫溜溜的葡萄……它们熟了,香了,甜了。如果还嫌它们不够香,不够甜,那么,再等一两场秋雨洒洒,就更香了,更甜了。秋雨落在草木上,呈现出多种色彩,每种色彩又分出深浅浓淡。如果嫌它们的颜色还不够养眼,那么,也再等几场秋雨洒洒,那颜色就更丰润了,饱和了。秋雨染红了枫叶,浇黄了田野……只有秋雨才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冬雨也是冷雨,但只是冷,断不会有这种本事。
莫嫌那秋雨冷清、唠叨,一下起来,淅淅沥沥不止。尤其是暮秋的几场雨,已是愈加的寒凉。“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高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别懊恼,别沮丧,且喜这场场秋雨带来越来越多的秋。缺了雨的秋,那稻子可能就不会丰满,那枫叶可能就不会红透,那天空可能就有些浑浊……岂不可惜了一个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秋雨一场景色,场场都不同。
静守着这一窗秋雨,感悟着秋雨的美丽,聆听着雨中这感动季节的又一弦旷世乐章,不免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