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阿司匹林,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心梗、脑梗?
心梗、脑梗发病机制类似,我们就以心梗为代表来说。心梗就是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出现完全性堵塞,导致堵塞血管远端的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心肌细胞不可再生,死一个就少一个,心肌细胞越少,越容易出现心衰,所以冠心病是导致心衰的主要病因。
冠状动脉出现堵塞的原因是主要是, 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在破裂部位聚集形成血栓 ,导致血管闭塞。正常血液中的血小板处于休眠状态,当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暴露出血管内皮下物质,可迅速激活血小板,血小板在此处聚集,形成血栓。手上出现伤口后,出血很快能止住,就是因为血小板在破损处形成血栓,堵住了血管破口。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通过不同的途径,均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这是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梗的机制 。可以看到,血小板活化是在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之后才发生的,那要预防心梗,最重要的是,避免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
粥样硬化斑块内部是堆积的胆固醇,胆固醇堆积越多,斑块越大。动脉血管壁由三层组成,从内到位分别是内膜、中膜和外膜。正常血管内膜是非常光滑和完整的。当血管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持续升高,和(或)血管内皮受损后,胆固醇随着内皮细胞破损的缝隙就进入血管内膜下,随着胆固醇堆积的越来越多,粥样硬化斑块越来越大,血管管腔也越来越小。由此可见, 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有两个:高胆固醇血症和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的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龄) 。因此要预防心梗,我们需要从源头上避免粥样硬化斑块出现,应该要控制好两个危险因素, 一是降低胆固醇,二是避免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的因素 。
体内的胆固醇20%是从食物中吸收的,80%是体内细胞自己合成的。胆固醇并不完全是有害的,因为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某些激素的原料,发挥着正常的生理功能。
降低胆固醇一方面是减少摄入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猪牛羊肉等;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减少细胞合成胆固醇 ,目前降脂治疗最普遍使用的是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以减少胆固醇合成,有效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另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防止斑块破裂,减少心梗发生。
蛋黄中也含有胆固醇,很多人怕胆固醇升高,就不吃蛋黄。其实,蛋黄中虽然含有胆固醇,但相比于体内合成的胆固醇来说,这个量是很少的,而且蛋黄中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没必要舍弃蛋黄。
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 mmol/L,第1年内冠心病、心梗、脑梗等事件降低约10%,2年后降低约16%,3年后降低约20%。此后治疗每延长1年,心脑血管病变风险进一步降低1.5%。治疗5年后其风险降低20-25%,治疗40年后降低50-55%。这组数据告诉我们,如果有胆固醇增高就应该及早治疗,并且要长期坚持治疗,这样能给心脑血管系统提供可靠的保护。
很多因素可以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可控制的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
血压升高后,血管内皮承受的血液冲击力更大,更容易出现血管内皮损伤,尤其是在血管分叉部位。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内。服用降压药的患者,也要定期监测,保证血压达标,若血压不能有效控制,需要到心内科进行调药,保证血压达标,才能有效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危害。吸烟、糖尿病同样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害,使心梗的发生率升高。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简称"三高",对心血管疾病来说,这三种属于等危因素,在降低胆固醇治疗的同时,必须也要控制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的因素。
一说吃药、尤其又是终身吃药,很多人就会有抗拒心理,总会问有没有别的不用药的方法?
答案是有。但很少人能做到。那就是生活方式调整,调整饮食,避免久坐的生活方式,增加体力劳动或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可以说运动是三高的克星,运动治百病。不用药预防心梗、脑梗的方法,简单说就是 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如果再加四个字的话,就是"持之以恒"。
你今天流的汗,迟早有一天会变成你身上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