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 我来答
W无情冷血

2023-08-09 · TA获得超过641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7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738万
展开全部
1、改善父母与孩子之间紧张的关系,和孩子做朋友。无论多忙,都要花一些时间和孩子聊一聊,今天发生了什么样的事,这会让孩子明白父母是关注自己的,拉近和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
2、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不要强迫孩子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即使父母知道这个东西对他好,可以试着和孩子讲清利弊,如果孩子还是不喜欢,不要强迫;
3、和孩子架起沟通的桥梁,家长要用爱关心,用信任理解,使孩子恢复自信。恰当的夸奖孩子,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有自信。
4、不要讽刺挖苦孩子,也不要比较孩子。
让孩子知道,即使自己在外面遇到了不好的事,变得脆弱了,只要回到家,父母就能为自己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他们可以放心的在我们的面前示弱,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
5、多和孩子一起运动,读书。
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而内啡肽可以给孩子带来欢悦感。和孩子一起跑步,爬山,甚至散步。都是增加亲子互动的好机会。
6、教会孩子接受挫折,有承受失败的勇气。
失败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家长也不会因为孩子失败就对孩子减少爱意。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还会经历和各种各样的挫折,随着他们长大,我们可以提供的帮助寥寥无几。但是我们可以塑造他们强大的身心,让孩子有接受失败的勇气。
绝情vD4Y
2023-03-23 · TA获得超过39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4万
展开全部
近日,话题#妈妈给女儿停掉抗抑郁药换成维生素#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女儿小升初不适应,成绩一落千丈,杭州学霸妈妈竟擅自给她停掉抗抑郁药物,换成维生素。
一个初中女生,竟然出现了自杀倾向,需要定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尽管如此,孩子的情绪变化依然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甚至被看作是“作”“不想上学”。据报道,女孩的父母都毕业于国内顶尖大学。为人父母,常犯的一种错误是,以“过来人”的口吻教育甚至训斥孩子,全然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与心理需求。从学霸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种种表现不过是“小题大做”,但从心理老师的角度看,“这无疑把孩子推向了另一个深渊。”
孩子也有自己的焦虑和烦恼,他们也需要倾听和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是否以“少年不知愁滋味”嗤之以鼻,甚至是以“为赋新词强说愁”为名横加指责、无情打压?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有研究认为,成年期抑郁症在青少年时期已发病。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同时也是一种痛心疾首的现实: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让他们远离抑郁症的困扰和伤害,已经刻不容缓。
抑郁与抑郁症,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对应着截然不同的反应:抑郁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而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病症。更重要的是,心理疾病往往比身体疾病更加难以察觉和治愈。压力难免会导致抑郁,而长期的压力很容易使无处释放的情绪累积成病症。在此过程中,如果个人的心声得不到倾听,抑郁症患者的心结就很难被打开,随着他们与世界的隔阂越来越大,难免会产生过度自卑自责等一系列负面情绪,甚至因此走上极端。
近日,24岁杭州女孩郑灵华因粉色头发遭遇大规模网暴,最终导致情绪抑郁而去世。在痛心花季少年陨落的同时,不少网友都在问:为什么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也许我们更应该追问一句:家庭和社会应该为此做些什么?
人人手握麦克风的现实语境下,公共意见对个体的影响日益加深,出于被孤立的恐惧,很多人倾向于相信多数人的声音,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就盲目站队、喊打喊杀。借助网络扩音器的加持,网络暴力的杀伤力往往会被瞬间放大,无差别攻击随时可能对准任何一个人。突如其来的网络暴力,很容易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打击网络暴力,守护指尖上的文明,才能维护公共利益,保障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
从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父母更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通过和睦的家庭氛围提高孩子的情绪免疫力。现实生活中,群体或情境会对个体产生直接的影响力,每个人都是情绪的“接收器”,同时又是情绪的“放大器”。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但如果不能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化解他们成长的烦恼,孩子则有可能“输在当下”——漫漫人生路上,孩子的心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