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主要功绩和过失 急求!!!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过失:
忽必烈在晚年遭遇了一连串打击。他最钟爱的妻子察必于1281 年先他去世。五年之后,他最喜爱的儿子真金,也是他亲自选定的皇位继承人,英年早逝。或许由于这些个人悲剧的刺激,他开始酗酒,并且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他的体重迅速增加,越来越肥胖,并被因酗酒而引起的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与此同时,他的一些政策也遭到了失败。
成绩:
忽必烈和蒙古朝廷都促进了戏剧。他们很少进行干预,剧作者可以设计各种主题不用担心政府的审查。一种更积极的趋势是忽必烈和其他官员曾命令在宫廷进行一些剧目的演出。他们看来还充当了一些剧作家的庇护人,他们对白话文的支持方便了剧作家的写作,因此对元剧的发展作出贡献。
朝廷还促进书籍的更广泛传播,因此元朝的印刷术保持了宋朝所达到的高水准。
忽必烈甚至还寻求获得中国数量不多的基督教徒和外国基督教徒的支持和协助。在忽必烈即位以前,基督教使者已经到达蒙古宫廷,例如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和鲁不鲁乞,而且几位工匠例如著名的手工艺人威廉·布涉曾为大汗蒙哥服务过。但忽必烈采取更关切的态度邀请和招募外国基督徒。
忽必烈在晚年遭遇了一连串打击。他最钟爱的妻子察必于1281 年先他去世。五年之后,他最喜爱的儿子真金,也是他亲自选定的皇位继承人,英年早逝。或许由于这些个人悲剧的刺激,他开始酗酒,并且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他的体重迅速增加,越来越肥胖,并被因酗酒而引起的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与此同时,他的一些政策也遭到了失败。
成绩:
忽必烈和蒙古朝廷都促进了戏剧。他们很少进行干预,剧作者可以设计各种主题不用担心政府的审查。一种更积极的趋势是忽必烈和其他官员曾命令在宫廷进行一些剧目的演出。他们看来还充当了一些剧作家的庇护人,他们对白话文的支持方便了剧作家的写作,因此对元剧的发展作出贡献。
朝廷还促进书籍的更广泛传播,因此元朝的印刷术保持了宋朝所达到的高水准。
忽必烈甚至还寻求获得中国数量不多的基督教徒和外国基督教徒的支持和协助。在忽必烈即位以前,基督教使者已经到达蒙古宫廷,例如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和鲁不鲁乞,而且几位工匠例如著名的手工艺人威廉·布涉曾为大汗蒙哥服务过。但忽必烈采取更关切的态度邀请和招募外国基督徒。
展开全部
屠杀了北方金境内的汉人1800万,几乎全部的女真人,北方人民几乎被屠戮殆尽,所剩不过十之一二,四川人几乎被屠戮殆尽,上千万被杀的只剩80万,南方宋境内也是屠杀过半,稍有抵抗尽屠其城,西夏境内党项族被你灭族,汉人亦被屠杀,西夏国1000万人被屠杀殆尽,中华大地上被蒙古人屠杀的人数主要是汉人以7000万作为世界吉尼斯纪录保存在1985年版的吉尼斯纪录!是汉族人最大的仇敌,魔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忽必烈功绩
忽必烈期间,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施政策略
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忽必烈大力削弱诸王勋贵及汉人世侯的权力,建立了军事、赋税制度。在削夺宗藩领地的行政权、军权及司法权的同时,又从税收、领民关系、食邑官任命等方面,削夺诸王在食邑的实力基础。
二、平定了李憻及乃颜、海都叛!乱
李嬗是红禊军叛逆李全的养子。公元1226年李全降蒙,以每年贡献金币换取山东淮南行省长官之职,后在攻宋战役中败死。李嬗承袭益都行省长官,专制山东达30余年。公元1260年,李嬗被封为江淮大都督,准备兵变。公元1262年,他断然发动军事叛!乱,占领益都,后被忽必烈击败,忽必烈借机迫使汉人世侯交出实权和军权。
公元1287年4月宗王乃颜(成吉思汗弟斡赤斤之后裔)反于东北,西北海都许以10万人相助。6月乃颜败于大兴安岭东,被俘处死;海都败则远遁,不备复来。
三、注重农桑,兴修水利
忽必烈确定“以农桑为急务”,采取了一系列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设立各级专管农业生产的机构。中央专设都水监,各处设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还限制牧场侵占农田,禁止牲畜损坏庄稼。又大力推行屯田政策,利用镇戍军士开荒屯田和募民实边屯田。屯田政策的实施,
使荒芜的土地得到了开垦,减轻了人民(负担,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忽必烈在边疆地区设置岭北、云南、辽阳等行省和土蕃宣慰司、澎湖巡检司等机构,加强对蒙古、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西藏(当时称为“乌斯藏”)、台湾地区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密切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元朝的大统一,对我国边疆地区社会生产的发展起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忽必烈的屯垦和徙民的措施,客观上促进了边疆地区落后经济的迅速提高。早在成吉思汗时期,把大批工匠和俘虏从中亚各地迁到长城以北地区,又强迫长城内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迁往长城以外。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为了对付同西北诸王的斗争,曾利用从内地签发的汉军,并招募各族人民,在和林、上都等城市周围和阿尔泰山、杭爱山、克鲁伦河等地屯田积谷。东北地区、西南地区、河西走廊的屯田以及吐蕃(西藏)的进一步处于大统一的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这一切都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各兄弟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联系、提高,有利于各族人民之间进一步的了解和融合。历史的发展,不是蒙古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所能改变的。但在忽必烈的武力控制下,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人民起义持续不断。
五、改元建号,立都汉地
忽必烈于公元1260年继汗位,宣布建元“中统”,采用中国传统王朝年号纪年。至公元1264年又改年号为“至元”。公元1271年(至元八年)宣布改“大蒙古”为“大元”。这是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表示国家广袤无疆。忽必烈为了配合汉法的实施,放弃了大蒙古的都城漠北和林,在漠南和中原设两个都城。公元1263年(中统四年)升开平府为上都,建宗庙宫室。到公元1271年(至元
八年)将燕京改名为大都(今北京市),其地位超过了上都,被定为元朝的都城。 -
六、建立国家机构和严密的法律体系
成吉思汗实行的是军政合一的体制,比较简单。忽必烈命刘秉忠、许衡确定国家机构和职官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立枢密院,主管军务;设立御史台,职掌百官纠察。另设大宗正宗,仍置达鲁花赤(断事官,只管蒙古公事)。地方上,是行书省(简称行省),公元1290年全国除中书省直辖山东、山西、河北外,全国分置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等10个行省,西藏属宣政院。这是我国历史上以“省”作为地方行政区的开始。行省以下行政区为路、府、州、县四级,边远地区有“军”的建制。
公元1292年,颁行了“至元新格”法律。到公元1323年最终制定元律“大元通制”。
七、承认和提倡以儒学为主的汉族传统文化
忽必烈兴办学校,公元1288年统计,全国各地所建学校24400余所。公元1267年(至元四年)忽必烈在上都重建孔子庙,推崇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忽必烈虽讲求功利,主张改革,但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当他逐渐领会儒家宣扬三纲五常的“妙用”后,便搞起尊孔崇儒活动。他统治的后期,全国到处建“宣圣庙”,设学官,开学堂,规定用程、朱的一套讲儒学。当时还大量录用汉族儒生学者,保存颁刻典籍。
八、制定蒙古新字
忽必烈为了提高蒙古族的文化水平,命吐藩僧人八思巴制定了蒙古新字,颁行天下。还设立诸路蒙古学教授,召集学者用蒙文新字翻译《资治通鉴》等一批汉文经籍。
九、重视科技的发展
公元1276年(至元十三年),忽必烈立局改修新历,命许衡、王恂和郭守敬主持。郭守敬是元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继承前人的丰富遗产,吸收阿拉伯人的天文知识,在全国各地设立27个测所, “东极高丽,西至滇池,南腧朱崖,北尽铁勒”(《元史·天文志》),·其最北的北海测景所,据推算设在北纬6405'处,已近北极圈了。公元1281年(至元十八年)冬,《授时分》颁行。它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现在国际上通行的格利哥里历的年周期相同,而格利哥里历到1582年才开始使用,比《授时历》晚300年。
公元1280年,忽必烈遣都实寻求黄河之源,由潘昂撰成《河源志》;据载:河源在土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余泓,沮洳散涣,弗可逼视,方可七八十里。…”.
公元1270年,忽必烈设置司农司,根据当时农业生产经验,编成《农桑揖要》一书。 在忽必烈时期,已印造过“宝钞”。宝钞的流通,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代替了宋代的交子、会子等仅作为兑换券性质的纸币。宝钞的出现,也是世界真正纸币的开始,是世界货币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此外,忽必烈时期的文化艺术和史学等也得到了发展。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可堪称我国古典文学的一支灿烂绚丽的花朵。与忽必烈同时代的关汉卿(大都人,生于13世纪20年代,卒于公元1297年前后),他共创63个杂剧,其中《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其代表作。
忽必烈过失
忽必烈最大的失败是对外远征的失利。在此之前,他的对外远征也曾遭到过挫折,但却从没有经历过像13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那样完全彻底的失败。1274年他的军队在远征日本时就曾遭受过挫折,但是这次失败是由无法预见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因此还可以解释为一次偶然的事件。而后来的失败则纯粹是由于政策不恰当的改变而造成的,因此他就无论如何也难辞其咎了。新政策完全背离了蒙古人传统的扩张主义观点。蒙古军事力量从未尝试过向海外扩张,因此蒙古人普遍缺乏海上作战的经验。同时,他们也不具备在亚洲南部地区地面作战的经验。由于不熟悉地形,他们的作战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忽必烈期间,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施政策略
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忽必烈大力削弱诸王勋贵及汉人世侯的权力,建立了军事、赋税制度。在削夺宗藩领地的行政权、军权及司法权的同时,又从税收、领民关系、食邑官任命等方面,削夺诸王在食邑的实力基础。
二、平定了李憻及乃颜、海都叛!乱
李嬗是红禊军叛逆李全的养子。公元1226年李全降蒙,以每年贡献金币换取山东淮南行省长官之职,后在攻宋战役中败死。李嬗承袭益都行省长官,专制山东达30余年。公元1260年,李嬗被封为江淮大都督,准备兵变。公元1262年,他断然发动军事叛!乱,占领益都,后被忽必烈击败,忽必烈借机迫使汉人世侯交出实权和军权。
公元1287年4月宗王乃颜(成吉思汗弟斡赤斤之后裔)反于东北,西北海都许以10万人相助。6月乃颜败于大兴安岭东,被俘处死;海都败则远遁,不备复来。
三、注重农桑,兴修水利
忽必烈确定“以农桑为急务”,采取了一系列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设立各级专管农业生产的机构。中央专设都水监,各处设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还限制牧场侵占农田,禁止牲畜损坏庄稼。又大力推行屯田政策,利用镇戍军士开荒屯田和募民实边屯田。屯田政策的实施,
使荒芜的土地得到了开垦,减轻了人民(负担,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忽必烈在边疆地区设置岭北、云南、辽阳等行省和土蕃宣慰司、澎湖巡检司等机构,加强对蒙古、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西藏(当时称为“乌斯藏”)、台湾地区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密切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元朝的大统一,对我国边疆地区社会生产的发展起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忽必烈的屯垦和徙民的措施,客观上促进了边疆地区落后经济的迅速提高。早在成吉思汗时期,把大批工匠和俘虏从中亚各地迁到长城以北地区,又强迫长城内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迁往长城以外。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为了对付同西北诸王的斗争,曾利用从内地签发的汉军,并招募各族人民,在和林、上都等城市周围和阿尔泰山、杭爱山、克鲁伦河等地屯田积谷。东北地区、西南地区、河西走廊的屯田以及吐蕃(西藏)的进一步处于大统一的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这一切都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各兄弟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联系、提高,有利于各族人民之间进一步的了解和融合。历史的发展,不是蒙古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所能改变的。但在忽必烈的武力控制下,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人民起义持续不断。
五、改元建号,立都汉地
忽必烈于公元1260年继汗位,宣布建元“中统”,采用中国传统王朝年号纪年。至公元1264年又改年号为“至元”。公元1271年(至元八年)宣布改“大蒙古”为“大元”。这是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表示国家广袤无疆。忽必烈为了配合汉法的实施,放弃了大蒙古的都城漠北和林,在漠南和中原设两个都城。公元1263年(中统四年)升开平府为上都,建宗庙宫室。到公元1271年(至元
八年)将燕京改名为大都(今北京市),其地位超过了上都,被定为元朝的都城。 -
六、建立国家机构和严密的法律体系
成吉思汗实行的是军政合一的体制,比较简单。忽必烈命刘秉忠、许衡确定国家机构和职官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立枢密院,主管军务;设立御史台,职掌百官纠察。另设大宗正宗,仍置达鲁花赤(断事官,只管蒙古公事)。地方上,是行书省(简称行省),公元1290年全国除中书省直辖山东、山西、河北外,全国分置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等10个行省,西藏属宣政院。这是我国历史上以“省”作为地方行政区的开始。行省以下行政区为路、府、州、县四级,边远地区有“军”的建制。
公元1292年,颁行了“至元新格”法律。到公元1323年最终制定元律“大元通制”。
七、承认和提倡以儒学为主的汉族传统文化
忽必烈兴办学校,公元1288年统计,全国各地所建学校24400余所。公元1267年(至元四年)忽必烈在上都重建孔子庙,推崇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忽必烈虽讲求功利,主张改革,但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当他逐渐领会儒家宣扬三纲五常的“妙用”后,便搞起尊孔崇儒活动。他统治的后期,全国到处建“宣圣庙”,设学官,开学堂,规定用程、朱的一套讲儒学。当时还大量录用汉族儒生学者,保存颁刻典籍。
八、制定蒙古新字
忽必烈为了提高蒙古族的文化水平,命吐藩僧人八思巴制定了蒙古新字,颁行天下。还设立诸路蒙古学教授,召集学者用蒙文新字翻译《资治通鉴》等一批汉文经籍。
九、重视科技的发展
公元1276年(至元十三年),忽必烈立局改修新历,命许衡、王恂和郭守敬主持。郭守敬是元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继承前人的丰富遗产,吸收阿拉伯人的天文知识,在全国各地设立27个测所, “东极高丽,西至滇池,南腧朱崖,北尽铁勒”(《元史·天文志》),·其最北的北海测景所,据推算设在北纬6405'处,已近北极圈了。公元1281年(至元十八年)冬,《授时分》颁行。它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现在国际上通行的格利哥里历的年周期相同,而格利哥里历到1582年才开始使用,比《授时历》晚300年。
公元1280年,忽必烈遣都实寻求黄河之源,由潘昂撰成《河源志》;据载:河源在土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余泓,沮洳散涣,弗可逼视,方可七八十里。…”.
公元1270年,忽必烈设置司农司,根据当时农业生产经验,编成《农桑揖要》一书。 在忽必烈时期,已印造过“宝钞”。宝钞的流通,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代替了宋代的交子、会子等仅作为兑换券性质的纸币。宝钞的出现,也是世界真正纸币的开始,是世界货币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此外,忽必烈时期的文化艺术和史学等也得到了发展。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可堪称我国古典文学的一支灿烂绚丽的花朵。与忽必烈同时代的关汉卿(大都人,生于13世纪20年代,卒于公元1297年前后),他共创63个杂剧,其中《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其代表作。
忽必烈过失
忽必烈最大的失败是对外远征的失利。在此之前,他的对外远征也曾遭到过挫折,但却从没有经历过像13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那样完全彻底的失败。1274年他的军队在远征日本时就曾遭受过挫折,但是这次失败是由无法预见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因此还可以解释为一次偶然的事件。而后来的失败则纯粹是由于政策不恰当的改变而造成的,因此他就无论如何也难辞其咎了。新政策完全背离了蒙古人传统的扩张主义观点。蒙古军事力量从未尝试过向海外扩张,因此蒙古人普遍缺乏海上作战的经验。同时,他们也不具备在亚洲南部地区地面作战的经验。由于不熟悉地形,他们的作战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