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评级如何排序?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提问:经常看到机构对上市公司评级,其中有买入、增持、持有、推荐、强烈推荐、中性、强于大市等等,没有搞清排列顺序,哪个最高,哪个最低,麻烦帮忙解释。谢谢!一心答:由于业界对股票投资评级并无统一的规范,因此我们在阅读各证券公司研究所的报告时,常常看到不同分类的股票评级,而且即使是称谓相同的评级,其具体的定义也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申银万国的分类为“买入”、“增持”、“中性”与“减持”。其中“买入”的定义为: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股票相对强于市场表现20%以上,“增持”则是相对强于市场表现5%-20%。而海通证券的评级体系中虽也有“买入”、“增持”,但其“买入”是指未来6个月内相对大盘涨幅在15%以上,“增持”是指未来6个月内相对大盘涨幅介于5%与15%之间。对比可知,同样是给予一只股票“买入”的评级,申银万国的分析师理应比海通证券的分析师对该股后市表现更为乐观。
与上面不同,国信证券采用的股票评级体系为“推荐”、“谨慎推荐”、“中性”和“回避”。依据其定义,这里的“推荐”与申银万国的“买入”相类似,同样是指优于市场指数20%以上,不过,其“谨慎推荐”则是指优于市场指数10%-20%之间,与申银万国的“增持”稍有差别。
容易让人迷惑的是,在招商证券的评级体系中,“推荐”并非表示特别看好,只是“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涨幅为10-20%之间”,其“强烈推荐”才是最为看好的评级层次,即“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涨幅为20%以上”。从这里还可以发现,招商证券考虑的是股价的绝对涨幅,而非其他研究机构所指的相对涨幅。
此外,光大证券评级体系中的“最优”、“优势”大致与海通证券的“买入”与“增持”相对应。
综合来看,不同研究机构的评级体系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投资者在阅读研究报告时须留意各家机构对评级体系的具体定义,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例如,申银万国的分类为“买入”、“增持”、“中性”与“减持”。其中“买入”的定义为: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股票相对强于市场表现20%以上,“增持”则是相对强于市场表现5%-20%。而海通证券的评级体系中虽也有“买入”、“增持”,但其“买入”是指未来6个月内相对大盘涨幅在15%以上,“增持”是指未来6个月内相对大盘涨幅介于5%与15%之间。对比可知,同样是给予一只股票“买入”的评级,申银万国的分析师理应比海通证券的分析师对该股后市表现更为乐观。
与上面不同,国信证券采用的股票评级体系为“推荐”、“谨慎推荐”、“中性”和“回避”。依据其定义,这里的“推荐”与申银万国的“买入”相类似,同样是指优于市场指数20%以上,不过,其“谨慎推荐”则是指优于市场指数10%-20%之间,与申银万国的“增持”稍有差别。
容易让人迷惑的是,在招商证券的评级体系中,“推荐”并非表示特别看好,只是“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涨幅为10-20%之间”,其“强烈推荐”才是最为看好的评级层次,即“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涨幅为20%以上”。从这里还可以发现,招商证券考虑的是股价的绝对涨幅,而非其他研究机构所指的相对涨幅。
此外,光大证券评级体系中的“最优”、“优势”大致与海通证券的“买入”与“增持”相对应。
综合来看,不同研究机构的评级体系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投资者在阅读研究报告时须留意各家机构对评级体系的具体定义,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