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目前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水土流失
青藏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三种类型,此外,在一些地区重力侵蚀和泥石流也很发育.
二、草地退化
草地退化是当前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全区退化草原面积已达11万平方千米,占草原面积的13.93%,而且退化日趋严重.草地退化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超载过牧.全区各县普遍超载30%~50%,有些超载高达1倍以上;只有少数几个县草原利用尚不充分,潜力较大.
2、草原鼠虫害.鼠虫不仅对草原植被造成极大破坏,而且由于对地表的破坏而往往造成大面积风蚀和水土流失.草原毛虫以牧草茎叶为食,严重时牧草被采食殆尽.近年来,鼠虫害的危害面积不断扩大,是造成草原严重的沙化、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草原畜牧业政策不配套.牧区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压力大,也是草原退化的潜在原因.
三、土地沙漠化
西藏沙漠化土地与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8.17%,这一比例比全国沙漠与沙漠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15.9%的比例高出2.3个百分点.
四、地质灾害
西藏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以上,制约了西藏经济的正常发展.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泥石流、崩塌、滑坡、冻胀融沉、碎石流和冰湖溃决等.
青藏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三种类型,此外,在一些地区重力侵蚀和泥石流也很发育.
二、草地退化
草地退化是当前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全区退化草原面积已达11万平方千米,占草原面积的13.93%,而且退化日趋严重.草地退化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超载过牧.全区各县普遍超载30%~50%,有些超载高达1倍以上;只有少数几个县草原利用尚不充分,潜力较大.
2、草原鼠虫害.鼠虫不仅对草原植被造成极大破坏,而且由于对地表的破坏而往往造成大面积风蚀和水土流失.草原毛虫以牧草茎叶为食,严重时牧草被采食殆尽.近年来,鼠虫害的危害面积不断扩大,是造成草原严重的沙化、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草原畜牧业政策不配套.牧区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压力大,也是草原退化的潜在原因.
三、土地沙漠化
西藏沙漠化土地与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8.17%,这一比例比全国沙漠与沙漠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15.9%的比例高出2.3个百分点.
四、地质灾害
西藏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以上,制约了西藏经济的正常发展.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泥石流、崩塌、滑坡、冻胀融沉、碎石流和冰湖溃决等.
展开全部
青藏高原的环境和灾害问题
青藏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高原总面积的1/2,是我国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由于地势高亢和山脉阻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青藏高原是我国著名的“江河源”和“生态源”,对我国生态环境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些年,由于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原因,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势.
一、水土流失
青藏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三种类型,此外,在一些地区重力侵蚀和泥石流也很发育.
水蚀区主要集中于藏东的“三江”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等降水较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面积的80%以上.由于山高坡陡,表层岩石破碎,土壤熟化程度低,土层砾石含量高,一旦地表植被遭到扰动或破坏,极易造成大面积的侵蚀,甚至诱发滑坡、泥石流,引发严重灾害.
风蚀区主要集中在阿里地区、那曲地区的中西部及加查山以西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区.这些地区土质疏松,加之干旱少雨,地表植被稀少,大风作用常造成严重的风力侵蚀.
冻融侵蚀分为冰川侵蚀和冻土侵蚀,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的高海拔地区.西藏东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和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分布较多的海洋性冰川.冰雪经常崩落,冰川活力旺盛,由于其补给量和消融量很大,经常形成爆发性洪水泥石流.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青藏高原内部山地.大陆性冰川侵蚀作用较弱,但夏天会突然滑动,造成灾害.过渡性冰川主要分布于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其侵蚀作用介于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之间.多年冻土区和季节性冻土区主要分布在喀喇昆仑山、昆仑山以南至雅鲁藏布江北侧及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南侧海拔4200米~4780米的地带亦为季节性冻土区.其次是山坡上的草皮和表土在重复的冻融作用下,一旦被水饱和、稀释则形成融冻泥流,顺坡沿冻土层徐徐蠕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也越来越大,新增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同时陡坡地开垦逐年增多,草原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沙化、退化,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逐渐加剧.
二、草地退化
草地退化是当前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全区退化草原面积已达11万平方千米,占草原面积的13.93%,而且退化日趋严重.草地退化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超载过牧.全区各县普遍超载30%~50%,有些超载高达1倍以上;只有少数几个县草原利用尚不充分,潜力较大.
2、草原鼠虫害.鼠虫不仅对草原植被造成极大破坏,而且由于对地表的破坏而往往造成大面积风蚀和水土流失.草原毛虫以牧草茎叶为食,严重时牧草被采食殆尽.近年来,鼠虫害的危害面积不断扩大,是造成草原严重的沙化、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草原畜牧业政策不配套.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西藏实行了“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的牧区经济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调动了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但草原经营者对草原管理、保护和建设的责任、义务不明确.短期行为普遍,超载过牧,甚至不惜用破坏草原的代价来换取暂时的利益,对草原进行掠夺式经营.牧区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压力大,也是草原退化的潜在原因.
三、土地沙漠化
西藏沙漠化土地与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8.17%,这一比例比全国沙漠与沙漠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15.9%的比例高出2.3个百分点.全区各类沙漠化土地分布的县(市),除昌都地区的昌都县、江达县、类乌齐县和那曲地区的巴青县、索县等5县无沙漠化土地外,其余69个县(市、区)均有各类沙漠化土地分布.在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18县(市、区)中,就有4000平方千米沙漠化土地与潜在沙漠化土地.在全区21万平方千米沙漠化土地与潜在沙漠化土地中,中度沙漠化达51.9%,占有较大比重;其次为轻度沙漠化土地占30.73%;潜在沙漠化土地和严重沙漠化土地仅分别占6.25%和1.54%.这一比例反映出沙漠化总体处于正在发展至强烈发展程度阶段.它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沙漠化呈现发展的态势.目前,受风沙危害的耕地面积达310平方千米,占总耕地面积的13.8%,沙漠化使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耕地质量不断下降.据测算,严重沙漠化农田每公顷每年损失有机质达1644千克,其中氮80.4千克、磷335.4千克.风蚀过程可吹跑种籽、拔起幼苗、吹露根系及风打沙割等,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地质灾害
西藏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以上,制约了西藏经济的正常发展.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泥石流、崩塌、滑坡、冻胀融沉、碎石流和冰湖溃决等.在地域上,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及藏东“三江”地区以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震和冰湖溃决为主;藏北高原及喜马拉雅山北坡高海拔地区以冻胀融沉、碎石流为主.西藏尼洋河风光泥石流主要发育在地形较为陡峻的大江大河两岸及其一、二级支流内.已知西藏发育各类泥石流3054处,根据航、卫片解译的有7210处.泥石流强烈发育区分布于昌都地区中南部、林芝地区大部及那曲地区嘉黎县,面积13.02万平方千米,泥石流密度﹥0.5个/平方千米.分布集中、暴发频繁、规模巨大的泥石流主要出现在怒江、帕隆藏布、尼洋河及其支流的两侧.川藏公路(南线)有沟谷型泥石流沟341条.泥石流中等发育区分布于昌都地区西北部、那曲地区东部、拉萨市东南部、林芝地区西部及山南、日喀则地区的大部地区.以中小型暴雨型泥石流为主,密度0.1~0.5个/平方千米,局部地段形成泥石流强烈发育带.泥石流轻微发育区分布于日喀则地区西部及阿里地区南部,面积8.74万平方千米.崩塌、滑坡灾害是仅次于泥石流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布于藏东“三江”流域、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的深切峡谷和主要公路沿线,总面积37.5万平方千米.已知崩塌滑坡有3304处,根据航、卫片解译超过21300处.崩塌滑坡强烈发育区,主要分布于昌都地区中南部、林芝地区大部及日喀则地区的吉隆、聂拉木县和山南地区东南部等地.崩塌滑坡中等发育区,主要分布于那曲地区东南部、林芝地区西部、山南地区北部、拉萨市南部及日喀则大部地区.崩塌滑坡轻微发育区,主要分布于阿里地区南部.冻胀融沉主要分布在海拔4610米以上大面积连续分布的多年冻土和多年岛状冻土区.强烈发育区分布在藏北高原北部地区,面积34.6万平方千米.中等发育区分布在藏北高原南部地区,面积33.4万平方千米.冰湖溃决主要分布在藏东和藏南地区.碎石流分布广泛,面积66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及横断山等山区.
青藏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高原总面积的1/2,是我国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由于地势高亢和山脉阻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青藏高原是我国著名的“江河源”和“生态源”,对我国生态环境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些年,由于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原因,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势.
一、水土流失
青藏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三种类型,此外,在一些地区重力侵蚀和泥石流也很发育.
水蚀区主要集中于藏东的“三江”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等降水较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面积的80%以上.由于山高坡陡,表层岩石破碎,土壤熟化程度低,土层砾石含量高,一旦地表植被遭到扰动或破坏,极易造成大面积的侵蚀,甚至诱发滑坡、泥石流,引发严重灾害.
风蚀区主要集中在阿里地区、那曲地区的中西部及加查山以西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区.这些地区土质疏松,加之干旱少雨,地表植被稀少,大风作用常造成严重的风力侵蚀.
冻融侵蚀分为冰川侵蚀和冻土侵蚀,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的高海拔地区.西藏东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和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分布较多的海洋性冰川.冰雪经常崩落,冰川活力旺盛,由于其补给量和消融量很大,经常形成爆发性洪水泥石流.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青藏高原内部山地.大陆性冰川侵蚀作用较弱,但夏天会突然滑动,造成灾害.过渡性冰川主要分布于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其侵蚀作用介于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之间.多年冻土区和季节性冻土区主要分布在喀喇昆仑山、昆仑山以南至雅鲁藏布江北侧及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南侧海拔4200米~4780米的地带亦为季节性冻土区.其次是山坡上的草皮和表土在重复的冻融作用下,一旦被水饱和、稀释则形成融冻泥流,顺坡沿冻土层徐徐蠕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也越来越大,新增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同时陡坡地开垦逐年增多,草原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沙化、退化,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逐渐加剧.
二、草地退化
草地退化是当前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全区退化草原面积已达11万平方千米,占草原面积的13.93%,而且退化日趋严重.草地退化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超载过牧.全区各县普遍超载30%~50%,有些超载高达1倍以上;只有少数几个县草原利用尚不充分,潜力较大.
2、草原鼠虫害.鼠虫不仅对草原植被造成极大破坏,而且由于对地表的破坏而往往造成大面积风蚀和水土流失.草原毛虫以牧草茎叶为食,严重时牧草被采食殆尽.近年来,鼠虫害的危害面积不断扩大,是造成草原严重的沙化、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草原畜牧业政策不配套.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西藏实行了“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的牧区经济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调动了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但草原经营者对草原管理、保护和建设的责任、义务不明确.短期行为普遍,超载过牧,甚至不惜用破坏草原的代价来换取暂时的利益,对草原进行掠夺式经营.牧区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压力大,也是草原退化的潜在原因.
三、土地沙漠化
西藏沙漠化土地与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8.17%,这一比例比全国沙漠与沙漠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15.9%的比例高出2.3个百分点.全区各类沙漠化土地分布的县(市),除昌都地区的昌都县、江达县、类乌齐县和那曲地区的巴青县、索县等5县无沙漠化土地外,其余69个县(市、区)均有各类沙漠化土地分布.在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18县(市、区)中,就有4000平方千米沙漠化土地与潜在沙漠化土地.在全区21万平方千米沙漠化土地与潜在沙漠化土地中,中度沙漠化达51.9%,占有较大比重;其次为轻度沙漠化土地占30.73%;潜在沙漠化土地和严重沙漠化土地仅分别占6.25%和1.54%.这一比例反映出沙漠化总体处于正在发展至强烈发展程度阶段.它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沙漠化呈现发展的态势.目前,受风沙危害的耕地面积达310平方千米,占总耕地面积的13.8%,沙漠化使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耕地质量不断下降.据测算,严重沙漠化农田每公顷每年损失有机质达1644千克,其中氮80.4千克、磷335.4千克.风蚀过程可吹跑种籽、拔起幼苗、吹露根系及风打沙割等,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地质灾害
西藏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以上,制约了西藏经济的正常发展.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泥石流、崩塌、滑坡、冻胀融沉、碎石流和冰湖溃决等.在地域上,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及藏东“三江”地区以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震和冰湖溃决为主;藏北高原及喜马拉雅山北坡高海拔地区以冻胀融沉、碎石流为主.西藏尼洋河风光泥石流主要发育在地形较为陡峻的大江大河两岸及其一、二级支流内.已知西藏发育各类泥石流3054处,根据航、卫片解译的有7210处.泥石流强烈发育区分布于昌都地区中南部、林芝地区大部及那曲地区嘉黎县,面积13.02万平方千米,泥石流密度﹥0.5个/平方千米.分布集中、暴发频繁、规模巨大的泥石流主要出现在怒江、帕隆藏布、尼洋河及其支流的两侧.川藏公路(南线)有沟谷型泥石流沟341条.泥石流中等发育区分布于昌都地区西北部、那曲地区东部、拉萨市东南部、林芝地区西部及山南、日喀则地区的大部地区.以中小型暴雨型泥石流为主,密度0.1~0.5个/平方千米,局部地段形成泥石流强烈发育带.泥石流轻微发育区分布于日喀则地区西部及阿里地区南部,面积8.74万平方千米.崩塌、滑坡灾害是仅次于泥石流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布于藏东“三江”流域、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的深切峡谷和主要公路沿线,总面积37.5万平方千米.已知崩塌滑坡有3304处,根据航、卫片解译超过21300处.崩塌滑坡强烈发育区,主要分布于昌都地区中南部、林芝地区大部及日喀则地区的吉隆、聂拉木县和山南地区东南部等地.崩塌滑坡中等发育区,主要分布于那曲地区东南部、林芝地区西部、山南地区北部、拉萨市南部及日喀则大部地区.崩塌滑坡轻微发育区,主要分布于阿里地区南部.冻胀融沉主要分布在海拔4610米以上大面积连续分布的多年冻土和多年岛状冻土区.强烈发育区分布在藏北高原北部地区,面积34.6万平方千米.中等发育区分布在藏北高原南部地区,面积33.4万平方千米.冰湖溃决主要分布在藏东和藏南地区.碎石流分布广泛,面积66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及横断山等山区.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