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概括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从1939年到1944年,波兰在德国统治下时对犹太人进行了隔离统治,德国的其中一个商人辛德勒来到德国统治下的波拉地区开设了一间搪瓷厂,然后他开始雇用的是犹太人工作大发战争财,后来他突然间感悟了,开始贿赂军官帮助犹太人,给犹太人提供了避难所,最后向德国军官开出了1200人的名单,倾家荡产买下来犹太人的性命,感觉真的是非常伟大。
电影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凡救人一命,既拯救全世界”,这是一段如此深刻的历史,多么希望电影能早早结束,但如此一部经典的电影却又不想它早早完结,感动在于我们人类本是善良有良知的,印象深刻的就是永远都是黑白画面其中的唯一的一抹红色,让人的心灵触动太大,不管在任何时代也不管有多么的黑暗仍然会有人性的光辉在闪闪发光,经典的影片也不会因为色彩而让人感觉到沉闷,我觉得对这个电影要给五星好评。
当电影最后的时候辛德勒摘下自己的胸针说自己原本还想再救一个人痛哭失声的时候,我也是哭红了双眼,从电影的任何一个角度都已经达到了直击人心的冲击力,面对人性,面对生命,辛德勒做出了让历史铭记的经典,实在让人无法忘记。
经典对白
有一句话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你从来都不喝醉,那是绝佳的自制力,自制力其实就是权力,是当我们有绝对的理由去杀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却不那样做,那都是古代帝王风范,那才是权力。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执导的《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看了几遍,很受感动,很多人觉得它过誉了,但是我却觉得它是值得推崇的,它是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下面我就简单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从现在世俗的评价体系来看德国商人辛德勒是个纳粹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是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这样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但在当时特殊的情况下他确实是一位英雄,《辛德勒的名单》每一个出现在名单上的人都意味着可以继续活着,我们也都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逃过屠杀。这是因为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因为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辛德勒在战争期间让一部分人活了下来,他利用自己的关系希望救助更多人,也是值得敬佩的,记得影片中辛德勒本人眼睛湿润,几近落泪,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刻还是靠得住的。很多人也视他为救命恩人。
第二,这部影片的很多细节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其中的运用了大量的对比、隐喻蒙太奇,比如在焚尸场看见已死的红衣小女孩,与之前在人群中活蹦乱跳的她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们可以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再比如用水枪给闷在车里的犹太人散热解渴,在这样的战争情况下,人的生命是很难得到保障的,再比如焚尸时天上落的灰那么多,再配合那些德国小孩玩闹的片段,像下雪一样。残酷的集中营不知道让多少人失去了生命。两个对比,一个是无忧的德国孩子,一个是惨遭杀戮的犹太人,特别是出现的红衣女孩的尸体,直接跟德国小孩有很强对比。
总的来说,《辛德勒的名单》在今天对处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来说依然有启迪意义,我们更应该明白战争的残酷,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让我们可以继续幸福的生活。
当面对战争和时代的残酷,一个人的良知体现的尤为珍贵。在那段充斥着血腥和残暴的时间里,辛德勒这个曾经作为施暴者而存在的人,他的转变,他所做出的努力都是那样的光辉和值得赞扬。
看完了从头到尾以黑白两色为主旋律的电影,心情随着电影里的人物命运的变动而颠簸,或许,可以说,更多的是压抑。我无法将自己从这段电影里抽离,因为它记述的是一段真实存在过的历史。辛德勒这位主要人物,他给了我们不尽的感动与震撼。而这部电影摒弃了世人赋予的影片之外的“华衣”,就单从影片本身而言,它所反映出的深刻而丰富的内在,也会让人真的忍不住潸然泪下。电影中,在黑白色的电影基调中掺杂了一抹红色,那位红衣小女孩是作为希望的存在,而随着影片的缓缓结束,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最终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银幕上忽然出现了绚丽的色彩,耀眼的金色阳光洒落下来,那是解除了死亡的恐惧,重获新生的寓意。那些可怜的犹太人真的从血腥的洗礼中活了过来。那绚丽的色彩是世界欠他们的温暖。这一刻,便是“人性”的里程碑。
辛德勒,这个曾经唯利是图的纳粹商人,他的投机心理,作为一名商人的奸诈,最开始的对于犹太人的麻木,在影片开始便能轻易知晓,但这些并不影响他的伟大。人无完人,辛德勒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他有他闪光的人性,他值得赞美。生命诚可贵,活着的人,为什么要鄙薄自己的生命?
在影片的结尾,当收到幸存的犹太人送给他的金戒指,上有希伯来文: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一个世界,辛德勒先生的情绪是崩溃的,他以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却不禁觉得自己远远做的还不够多。他的胸针,他的车,他本可以救更多的人,他却没有。他泪流满面,抱怨自己的不够努力,没能赚更多的钱,以至于他能拯救的犹太人才区区1100多人。那一幕,着实让我动容。他倾家荡产救下聊这些犹太人,他的政府败了,他即将踏上流亡之路,但他却还想着这些他救下的人们。真正伟大的人不以自己的功绩而自傲,反而还在检讨自己的不足引以为罪孽。事实上,正如戒指上的箴言,辛德勒先生正是那段最黑暗岁月里的那道最亮的光。最后的最后,那些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代一个一个在辛德勒的墓碑上摆下石头,那是他们最虔诚的敬意。
记得第一次看《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在艺考班。那时候每天要看很多部电影,好多老电影都很难懂,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现在想想那时候接触这部影片,感触最深的大概就是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直到昨天我依然看不下去,我总觉得那些画面无比的揪心和残忍,可我知道,历史应该比这个更残酷吧。硬着头皮看下去,我看到了的不止残忍,还有人性的美和犹太民族的聪明,更有创作手法上的独到之处。
辛德勒是德国一个奸诈的商人,吃喝玩乐情人无数的他,是很多人中的一个,所以这样看来主人公并不特别。可是当他一次次目睹无辜的犹太人惨遭杀害,他的慈悲心开始召唤他去做一些什么。印象中最深的镜头就是他骑着马高高的俯视下边,犹太人们可怜的被杀。只有一个小女孩和人群反方向在走,那么小的生命,一个人穿越人流,试图去寻找安全的角落。我不得不说,这一个镜头太有震撼力了。而且小女孩是全片唯一有色彩的地方,红色象征着生命,却在最后惨遭屠杀。心酸,无奈……各种心思充斥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辛德勒的转变也是在这时候完成的。他名义上雇佣犹太人去他工厂打工,实则是为他们提供避难所。辛德勒的名单意味着安全和活下去。辛德勒和他的妻子倾家荡产,只为了去保护那些无辜的犹太人,免遭纳粹的杀害。在此之前,想要利用二战大赚一笔的辛德勒,已经从奸诈的商人形象转换为善良的“救世主”。和他有明显对比的就是负责集中营的军官,他以杀人为乐,觉得这是他权利的体现。他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杀人,包括他伸懒腰的时候都要拿着枪,辛德勒提醒他不要杀人,说赦免才能体现一个人的权利,可是他还是没能忍住。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设置,恰恰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之美。在战争面前,有的人选择变成恶魔,有的人则化身为天使。最动人的还是影片的高潮,当战争结束,纳粹即将走上法庭被绞刑的时候,被辛德勒救下的1000多人联名写信去保护他,证明他一直在保护犹太人,还送给辛德勒一枚亲手做的戒指,赠予他犹太民族的谚语。辛德勒那时候才更加觉醒了,他在后悔为什么不多救一点人呢?他的戒指是金的,至少可以救一个人……这就是最真实最美的人性。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重要是描写感受,具体如下:
三个小时无声无息、平静地溜走了,我的内心却始终无法平静。 起初看《辛德勒的名单》,不甚疑惑,93年拍的画面怎么是黑白的,不仅要忍受缓慢沉重的叙事,还要忍受单调无趣的黑白。
后来才明白黑代表黑暗,白代表阳光;黑代表绝望,白代表希望;黑代表罪恶,白代表善良。也或许只有这黑白才能象征那个时代。这部电影的背景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悲惨事件。
辛德勒,一个奥地利商人,开始对他的印象并不好,贪财好色,利用德国战争时期,逼犹太商人投资,然后和犹太会计stern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搪瓷用具卖给军队,大赚了一笔钱。
但后来当他目睹犹太人被集中惨杀,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他以生产军火需要大量劳力的名义,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费佛堡、费雪……辛德勒的名单救下了1100多名犹太人。
战争结束了,工人们获得了生存的自由,辛德勒则破产了,并因“战犯”罪名必须逃亡。但是他不曾后悔,而是遗憾自己未救出更多的人。看到这里,我不禁为自己先前的想法而感到惭愧。
曾听老师说过,犹太人聪明勤奋,在世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甚至连他们的面容都十分美丽,女生那深邃的大眼睛里,总是闪烁着温柔而智慧的光芒。
犹太人在面对悲惨境遇里的所表现出的坚强与乐观,和纳粹军官在杀戮中忘记自我的强烈对比令我不得不思考——究竟是什么,才能如此残杀同类,而在处于软弱处境的犹太人如何挣扎着渺小希望,目睹伸向他们的魔爪。
死亡的恐惧逐渐被淡化,但被纳粹军官践踏的人性和犹太人产生的绝望,反而令我更加深刻。通过这部电影,辛德勒无私的拯救行为,犹太人的顽强、乐观的美好秉性,纳粹军官的残忍都历历在目,好似回到了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引用万千观众的一句话:这部电影的感人,并不在于情节,而是在于可以唤起所有观者心底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