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为什么现在才安葬?
袁隆平院士到现在才安葬是因为安葬地经过了多方面的考察。
11月15日,袁隆平院士安葬仪式举行。对于袁院士为何时隔近6个月后下葬,10时许,新京报记者与袁院士助手杨先生取得联系。
杨先生表示,因袁院士去世后社会国家对他的安葬地都很重视,长沙、江西的家乡等希望袁院士能够归葬到他们那里,经过多方面考察后,最终确认安葬在唐人万寿园。
袁隆平院士的生平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冲破了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1976年起,杂交水稻的成果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为了实现“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宏大愿望,他又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不断向水稻要高产。
2021年5月22日,这位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人与世长辞,享年91岁。但他牵挂的杂交水稻事业仍在赓续向前,捷讯频传。
9月28日,四川省米易县,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三优2号”实现了第三代杂交水稻作为中稻种植的超高产收成,平均亩产为1085.99公斤。
10月17日,湖南省衡南县,第三代杂交稻“三优1号”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36.1公斤,加上7月份此地测产的早稻平均亩产667.8公斤,得到了一个让人惊喜的新纪录——双季稻周年亩产1603.9公斤。
10月26日,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双季稻测产结果为1586.86公斤,也实现了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的攻关目标,创造了当地双季稻亩产最高纪录。
以上内容参考 新京报-袁隆平院士为何时隔近6个月后下葬?助手回应
20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