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上)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沃伦·巴菲特
《滚雪球》是2009年1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艾丽斯·施罗德,其揭开了巴菲特的真实人生,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和普通人一样遭遇过挫折和失败的巴菲特,如何在投资和商业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和财富的故事。
这本书分上、下两册。我花了近1个月的时间读完上册,共计536页,这本书读起来,内容上不是很难懂,只是涉及到外国的人名、公司的轮歼名称、地点的名称等,不熟悉,在理清关系上也很费周折。
尤其是巴菲特与芒格投资的公司就像套娃似的,一环扣一环,所以往往看一小部分,就需要回顾一下,与之前看过的联系起来,才能弄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看这本书之前,只是知道巴菲特股神的称号,其他的都不清楚。看完本书后,对他本人、他的生活以及他的投资理念有了大概的了解。
01
巴菲特是一个很简单的普通人,简单到他的生活里只有“投资”这一件事情;简单到他的穿着里只有标志性的网球鞋、数年如一日的衬衫,穿破了还一直在穿的毛衣;简单到他的饮食只爱吃汉堡包、冰激凌。
他是一个非常执着于投资事业的人,除此之外,他对其他的事情都不感兴趣。因此,他的妻子苏珊就承担了他的饮食起居以及家里的大事小情。苏珊还负责照顾老人、孩子、兄弟姐妹等亲戚。
她非常能干,这些亲戚不管有什么事,都愿意找她帮忙。后来,她还志愿帮助一些黑人和穷苦人。她成了他们居住地奥马哈大部分人的朋友。
巴菲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投资上,他不仅自己投资,还帮助亲戚、朋友投资,后来发展到帮助其他合伙人进行投资。他很愿意为大家管理钱财,很高兴能够看到他所管理的钱财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当然,也正是因为他专注于投资这一件事情,而忽略了对他的妻子的陪伴。尽管他一直给她钱花,当孩子慢慢地长大,不再需要她付出更多的精力照顾他们的时候,她就会感到空虚。她有时会很早起床,开车到海边独自呆很久,再回来。
当时巴菲特深深地迷恋着凯瑟琳·格雷厄姆,他总会跟她一起出现在她的宴会等很多公开场合,或者一起旅游度假等。虽然,苏珊默许了这件事,但这也许是她感到孤独的一方面原因,因为她习惯了被巴菲特依赖,而这种情况下,她似乎不再被需要了。
后来苏珊勇敢地迈出了活出自己这一步。她开始发展她所喜欢的歌唱事业,她开演唱会,享受这属于她自己的时光,再后来,她独自搬到旧金山居住。
巴菲特在奥马哈过着没有苏珊的日子,这令他很不适应,他把生活过得一团糟,打电话乞求苏珊回来,苏珊拒绝了。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反思到他之前忽略了苏珊的感受,他很懊悔,也很无奈。
苏珊让她曾经救助过的阿斯特丽德·门克斯去给巴菲特做法,照顾一下他。可是令苏珊没有想到的是巴菲特和阿斯握差特丽德却走到了一起。他们经过协商,保持了这种三角关系。至此,巴菲特和阿斯特丽德居住在奥马哈,而苏珊独自居住在旧金山,但她仍然是巴菲特的妻子。
02
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时师从本杰明·格雷厄姆,他是格雷厄姆学生中的佼佼者。但是巴菲特毕业时想进入格雷厄姆创办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却被他拒绝了。几年后,他才有计划进入这个公司,跟随格雷厄姆学习投资的事情。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就是价值投资。他总是在寻找有价值的濒临破产的公司、银行等,找到后,他就会想方设法地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占有一定比例后,他就有控股权或者进入董事会的机会,使得这些公司向好的方向发展,他就能够赚到钱。他称这些公司为“烟蒂”,这也是跟格雷厄姆学习到的投资理念。
根据这样的投资理念,他拥有了很多公司的相当大比例的股票,最著名的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多元零售公司、《华盛顿邮报》等。
他有一个搭档查理·芒格,他们合作了很多项目,他经常戏称自己和查理·芒格是“连体婴”,他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热衷于投资,很少关注投资之外的事情。生活都比较单调,有人称巴菲特为“腊皮冲习惯性动物”,巴菲特却说,芒格才是“习惯性动物”呢。
巴菲特从小就有赚钱的想法,而且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通过送报纸、捡瓶盖等积攒他的第一桶金。然后用这些钱投资股票,使得这些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他还通过帮助合伙人打理钱来赚钱一定的费用。通过购买有价值公司的股票,使得他拥有的钱越来越多。多次登上富豪榜榜首的位置,获得股神的称号。
03
俗话说:“越富有的人越节俭。”这话用在巴菲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虽然有成百上千亿的资产,但他对花钱却很吝啬。
他的妻子苏珊和他的观念却不相同,每当苏珊想要改善家里条件或者做一些事情要花钱的时候,巴菲特都不怎么同意,都会与苏珊大吵一架,书中描述,“往往在吵架的时候,似乎就要过不到一起去了。”
巴菲特很爱苏珊,所以往往是吵完架后,巴菲特为了避免苏珊生气,就会给她钱,去做她想做的事情。苏珊能从巴菲特那里要到钱,但每次要钱都不是那么痛快,因为巴菲特往往看重这些钱今后的价值。
巴菲特本人不讲究吃,也不讲究穿,因此,他在自己身上的花销是很少的。他的吝啬还表现在对他的孩子上,他不给他们钱,只是给他们购买了贝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份。
大儿子豪伊和女儿苏茜没有钱,还想满足自己愿望的时候,就卖掉了这些股份。不管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巴菲特都不会再给他们钱,但苏珊会偶尔给他们钱。
04
看完这本书,掩卷深思,我感觉很矛盾。
一方面,我很佩服巴菲特在投资上的理念和他专注于某件事的执着,当然对他在投资事业上的成功也是很钦佩的。还有他通过筹建的慈善基金会,帮助了很多人。可以说他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他是别人的好朋友,好伙伴。
另一方面,回归家庭,虽然不能说他很失败,但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当他想挽回苏珊,让她回到他身边的时候,他也意识到了他对孩子的关爱太少。孩子与他之间没有太深的感情,他想增进父子之情,苦于为时已晚。
也许,人无完人,注定有得到就会有失去。我们不能太苛求一个人做到很完美。但是,看到别人的人生经历,往往会给我们一些启迪。我们就会扪心自问,到底我们想要的是什么?
另外,我们可以学习他的投资理念,寻找有价值而又值得投资的东西,长期持有。保证现金流,在股市低迷,别人恐慌的时候,大举买入。在股市高涨,别人都兴奋地买入的时候,卖出股票。
《滚雪球》是2009年1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艾丽斯·施罗德,其揭开了巴菲特的真实人生,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和普通人一样遭遇过挫折和失败的巴菲特,如何在投资和商业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和财富的故事。
这本书分上、下两册。我花了近1个月的时间读完上册,共计536页,这本书读起来,内容上不是很难懂,只是涉及到外国的人名、公司的轮歼名称、地点的名称等,不熟悉,在理清关系上也很费周折。
尤其是巴菲特与芒格投资的公司就像套娃似的,一环扣一环,所以往往看一小部分,就需要回顾一下,与之前看过的联系起来,才能弄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看这本书之前,只是知道巴菲特股神的称号,其他的都不清楚。看完本书后,对他本人、他的生活以及他的投资理念有了大概的了解。
01
巴菲特是一个很简单的普通人,简单到他的生活里只有“投资”这一件事情;简单到他的穿着里只有标志性的网球鞋、数年如一日的衬衫,穿破了还一直在穿的毛衣;简单到他的饮食只爱吃汉堡包、冰激凌。
他是一个非常执着于投资事业的人,除此之外,他对其他的事情都不感兴趣。因此,他的妻子苏珊就承担了他的饮食起居以及家里的大事小情。苏珊还负责照顾老人、孩子、兄弟姐妹等亲戚。
她非常能干,这些亲戚不管有什么事,都愿意找她帮忙。后来,她还志愿帮助一些黑人和穷苦人。她成了他们居住地奥马哈大部分人的朋友。
巴菲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投资上,他不仅自己投资,还帮助亲戚、朋友投资,后来发展到帮助其他合伙人进行投资。他很愿意为大家管理钱财,很高兴能够看到他所管理的钱财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当然,也正是因为他专注于投资这一件事情,而忽略了对他的妻子的陪伴。尽管他一直给她钱花,当孩子慢慢地长大,不再需要她付出更多的精力照顾他们的时候,她就会感到空虚。她有时会很早起床,开车到海边独自呆很久,再回来。
当时巴菲特深深地迷恋着凯瑟琳·格雷厄姆,他总会跟她一起出现在她的宴会等很多公开场合,或者一起旅游度假等。虽然,苏珊默许了这件事,但这也许是她感到孤独的一方面原因,因为她习惯了被巴菲特依赖,而这种情况下,她似乎不再被需要了。
后来苏珊勇敢地迈出了活出自己这一步。她开始发展她所喜欢的歌唱事业,她开演唱会,享受这属于她自己的时光,再后来,她独自搬到旧金山居住。
巴菲特在奥马哈过着没有苏珊的日子,这令他很不适应,他把生活过得一团糟,打电话乞求苏珊回来,苏珊拒绝了。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反思到他之前忽略了苏珊的感受,他很懊悔,也很无奈。
苏珊让她曾经救助过的阿斯特丽德·门克斯去给巴菲特做法,照顾一下他。可是令苏珊没有想到的是巴菲特和阿斯握差特丽德却走到了一起。他们经过协商,保持了这种三角关系。至此,巴菲特和阿斯特丽德居住在奥马哈,而苏珊独自居住在旧金山,但她仍然是巴菲特的妻子。
02
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时师从本杰明·格雷厄姆,他是格雷厄姆学生中的佼佼者。但是巴菲特毕业时想进入格雷厄姆创办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却被他拒绝了。几年后,他才有计划进入这个公司,跟随格雷厄姆学习投资的事情。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就是价值投资。他总是在寻找有价值的濒临破产的公司、银行等,找到后,他就会想方设法地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占有一定比例后,他就有控股权或者进入董事会的机会,使得这些公司向好的方向发展,他就能够赚到钱。他称这些公司为“烟蒂”,这也是跟格雷厄姆学习到的投资理念。
根据这样的投资理念,他拥有了很多公司的相当大比例的股票,最著名的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多元零售公司、《华盛顿邮报》等。
他有一个搭档查理·芒格,他们合作了很多项目,他经常戏称自己和查理·芒格是“连体婴”,他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热衷于投资,很少关注投资之外的事情。生活都比较单调,有人称巴菲特为“腊皮冲习惯性动物”,巴菲特却说,芒格才是“习惯性动物”呢。
巴菲特从小就有赚钱的想法,而且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通过送报纸、捡瓶盖等积攒他的第一桶金。然后用这些钱投资股票,使得这些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他还通过帮助合伙人打理钱来赚钱一定的费用。通过购买有价值公司的股票,使得他拥有的钱越来越多。多次登上富豪榜榜首的位置,获得股神的称号。
03
俗话说:“越富有的人越节俭。”这话用在巴菲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虽然有成百上千亿的资产,但他对花钱却很吝啬。
他的妻子苏珊和他的观念却不相同,每当苏珊想要改善家里条件或者做一些事情要花钱的时候,巴菲特都不怎么同意,都会与苏珊大吵一架,书中描述,“往往在吵架的时候,似乎就要过不到一起去了。”
巴菲特很爱苏珊,所以往往是吵完架后,巴菲特为了避免苏珊生气,就会给她钱,去做她想做的事情。苏珊能从巴菲特那里要到钱,但每次要钱都不是那么痛快,因为巴菲特往往看重这些钱今后的价值。
巴菲特本人不讲究吃,也不讲究穿,因此,他在自己身上的花销是很少的。他的吝啬还表现在对他的孩子上,他不给他们钱,只是给他们购买了贝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份。
大儿子豪伊和女儿苏茜没有钱,还想满足自己愿望的时候,就卖掉了这些股份。不管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巴菲特都不会再给他们钱,但苏珊会偶尔给他们钱。
04
看完这本书,掩卷深思,我感觉很矛盾。
一方面,我很佩服巴菲特在投资上的理念和他专注于某件事的执着,当然对他在投资事业上的成功也是很钦佩的。还有他通过筹建的慈善基金会,帮助了很多人。可以说他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他是别人的好朋友,好伙伴。
另一方面,回归家庭,虽然不能说他很失败,但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当他想挽回苏珊,让她回到他身边的时候,他也意识到了他对孩子的关爱太少。孩子与他之间没有太深的感情,他想增进父子之情,苦于为时已晚。
也许,人无完人,注定有得到就会有失去。我们不能太苛求一个人做到很完美。但是,看到别人的人生经历,往往会给我们一些启迪。我们就会扪心自问,到底我们想要的是什么?
另外,我们可以学习他的投资理念,寻找有价值而又值得投资的东西,长期持有。保证现金流,在股市低迷,别人恐慌的时候,大举买入。在股市高涨,别人都兴奋地买入的时候,卖出股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