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家长要怎么教育孩子
家长要怎么教育孩子,众所周知我们的孩子既是每个家庭的宠儿,又是每个家庭的期望,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那么大家知道家长要怎么教育孩子吗,一起来看看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吧!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1
道德情感教育方法
一、创设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爱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来说,周围的人都是孩子模仿的对方。因此,我们不仅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还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与品德教育相适应的人际社会交往环境。
榜样作用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在幼儿园,教师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应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本身的言行,都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其次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协调一致。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品德、行为、习惯和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中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而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教师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获得好的发展。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
(一)利用节日活动,进行道德教育。
利用节日对培养幼儿道德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在传统的节日中,我们都会开展不同教育活动。如“母亲节”节进行爱妈妈教育,通过身体的经历,让幼儿感受妈妈的辛苦与幸福,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孝顺长辈的情感,与老师一起制作展板“妈妈,您辛苦了”。同时教师要求幼儿在家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孩子之间起到榜样和鼓励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使幼儿懂得了尊敬妈妈等长辈,并且明白了表达感情要付之行动的道理。
(二)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抓住教育契机培养道德教育。
日常生活对幼儿道德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通过平时生活看似简单的日常行为,可以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诚实,勇敢,关心他人,等品德和行为习惯。对于年幼的幼儿来说,老师的关注与指导很重要,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一日生活对幼儿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游戏是幼儿的基础活动,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可以激发幼儿的团结意识,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持等品德和行为,如当幼儿走独木桥,个别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老师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勇敢与尝试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三)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幼儿的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各种的活动丰富幼儿德育的内容,如:在开展“文明你我他
礼仪靠大家”情景剧游戏,培养幼儿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又如“大带小”活动,大班哥哥带着小班弟弟妹妹一起劳动,一起进餐,一起游戏等。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倍加关心,而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无比信赖。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幼儿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团结友爱、和善交往、做事情要有责任心等优良品质。
三、多种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培养幼儿道德情感。
(一)暗示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因为暗示教育法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使他们感到平等,受到尊重。暗示的方法包括有语言的暗示,榜样的暗示等。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
(二)移情教育法
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经验不足的实际,采用“移情教育“手段,因为移情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内部情感,培养对于别人情感的敏感和理解。以听故事引导幼儿识别情感;续编故事感受情感;情景表演进一步感受情感,体验情感,并且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情景表演: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大意)讲述小朋友兰兰和红红给奶奶送礼物,一个有礼貌,一个没有礼貌,最后没有礼貌的孩子发现自己错了,并且承认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最后成为有礼貌的孩子。让孩子们比较系统地识别什么是文明的行为,并且会为别人“伤心”、“难过”“气愤”等情绪,尤其是活动的结束部分,老师注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活动,促进了幼儿的情感体验。
四、家园同步,共同开展德育教育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密不可分。在开学初期我们就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办园目标、教育目标、教育观点,让家长明确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利用“家校联系网”“家园联系册”每周的电话沟通等,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重视加强家园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努力使家长从观念上的积极认同转变到行动上的主动配合,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
要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一个长期的教育培养过程。必须丰富幼儿道德观念,并使这些观念与各种情感体验联结起来,要通过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来形成幼儿的道德情感,要经常对幼儿提出道德品质的要求,以使幼儿的道德情感体验不断概括和深化。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2
一、不可忽视的早期教育
如果说孩子的教育非得要等到入学后才开始,实际上已经错过最佳教育时期。因为感觉器官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生理基础,充分刺激孩子的感觉器官,能够促使大脑各部分机能积极活动。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1—3岁时期我们都是由着她“不怕脏,不怕累,不知危险”的天性任她发展,充分地刺激孩子的大脑,婴幼儿时期跳皮的表现其实是大脑飞速发育的信号,我们不能因为脏或是看似危险的行为而强行干预。
二、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重视教育的父母们都知道“情商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等能力是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后最终是创建辉煌人生,还是成为一个平庸的人的法宝。总之,养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习惯决定性格,习惯主宰人生。每一个习惯在开始形成的几天特别重要,因此,我教育孩子每做一个决定之前先想好该不该做,一开头就要坚持做下来,不能半途而费。
为了强化自制力,我经常带孩子逛超市,但前提是不允许买东西,不管如何哭闹都是不能破坏规定的,做到不轻易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孩子总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不愿与小朋友分享的,我告诉她不要在小朋友面前眩耀,不然就和小朋友一同分享,独吞是不正常的,不要让小孩养成浪费金钱、追求虚荣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
在她小学三年级时,我因工作上的不顺利,心里十分委屈。她当时不知道我为什么难过,而且又不理睬她,于是她出门上学时塞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妈妈,是不是上班出了什么事?没关系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要勇敢地去面对事实,笑一笑吧。妈妈,不要难过了,坏事不一定就是坏事,它会转变,别难过了,把事情说出来,俗话说“有难同当”说出来就没事了。”小小年纪就能用这样思维考虑问题,正确处理问题,还能激励别人,已初具体贴他人、乐观的品性了。这张纸条至今都完好地保存着。
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靠自己,学习要独立,家长只能是起到提醒的作用。
尊重学习时间
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意地培养一种“学习时间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学习一开始必须专心,不允许做任何杂事,如喝茶,说话,下位,上厕所等,大人有事也不能打搅孩子。
作业必须独立完成
学习是自己的事必须由她自觉地把学习搞好,我们只用抽查的办法来监督,这种办法有利于培养她学习的自觉性。
克服惰性
先看书,再写作业,遇到不懂的自己先思考,后尽量查阅权威工具书,避免养成不懂就依赖别人给答案的惰性。每天有计划地安排预习、复习各门功课,不要等到要考试了才临时抱佛脚,事倍功半。
进入初中,初中生活和小学生活完全不同。功课的紧张,生理的变化,一时间她很不适应,手忙脚乱,成绩看着走向滑坡。为了不让她在初中阶段走弯路,我们一次次地把失败摆在桌面上找原因,找短板。一次次地安慰、鼓励,剔除小学的学习方法,制定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也许是小时候奠定的那种不服输,克服困难的勇气,让她很快成绩开始有新的起色。
其实,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孩子以外,还要对孩子的失败与进步多给予鼓励,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四、青春期教育
初中阶段,青春期逆反心理不经意地就会表现出来,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等的发展,影响孩子的因素就更多元化了,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受到外界不好行为影响的机率就大,这个时候家长应多用心沟通交流。孩子一天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学校度过,晚上回到家又忙着写不完的作业。所以我们无论多忙,都应该抽时间更多地和孩子在一起,了解孩子的点滴变化,做到心中有数,让孩子正确、轻松地度过青春期。针对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我们还应主动地调整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
讲平等
由于青春期逆反的抗拒心理,家长命令式的态度已经过时,对孩子不单单只是要语言上的平等,而是行动上、内心深处的平等。
做朋友
用对待朋友的方式和孩子谈话,这样和她相处时就不会无所顾忌而是会讲究谈话的时机和长短了。大大减少了发生争执的机会,谈话变得更有效,也更愉快。
有限的满足,抓大放小,尽量放权
青春期孩子追求独立,对这种心理我们要把孩子有把握做好的事都交给她自己去管,出现原则问题时家长既要讲原则,又要讲方法,往往方法比原则更重要,因为方法不对,伤了感情,原则再正确也卖不出去了。但也不能维护感情,在重要原则上让步。
五、不做书呆子
过高的期望值使当今的孩子无形中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无情扼杀了孩子们自由轻松快乐活跃的天性,做为家长,要及时地舒缓孩子的压力,在假期尽量安排孩子出外游玩,放松之余又能淘冶情操,锻炼身体,还能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社会实践知识。
父母是孩子的教科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言行举止都会随着周围环境与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仅仅端正认识,提高素质,营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孩子教育还需要与学校,与老师相互配合,沟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做为家长,我们愿意与学校积极配合,尽到子女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