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音乐理念对西方音乐艺术的影响] 古希腊对西方音乐的贡献
展开全部
古希腊文明中的音乐理念,关涉到了音乐本体与音乐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公元前8世纪到21世纪,西方音乐在其发展进程中总或多或多地显露着这样一块文化底色。 古希腊的音乐文化承载了神话,寄托了人们的思想。人们把古希腊神话中的音乐的情感视为一种具有魔法的力量。在早期古希腊人的音乐观念中,音乐甚至具有让人情感达到狂热和具有诱惑力的认识。希腊神话中的狄尔尼索斯被人们用音乐的形式祭莫和尊敬。众所周知,狄尔尼索斯是酒神,是享乐主义的代名词。在希腊人眼中,“放纵、释放、狂欢”的酒神为何会被如此的推崇?源自古希腊人对音乐的认识,他们认为音乐是对“美”与“善“的感知和理解。对人性的无限尊重和理解,让他们从情感中发现音乐的力量。在强调“神性”的同时,也强调了对“人”本体的认识和认同。正是这种认同和理解,使得西方音乐自其产生起就抹上了人性的光芒。即使在历史的进程中,这种光芒曾被遮蔽,却始终不曾消失。
古希腊的音乐已成为绝响,而文化理念延续下来。纵观西方音乐文明史。不难发现,古希腊音乐中强调人自身情感的意识.象一股暗流,支持着整个音乐文化的发展。以文艺复兴时期为例,16世纪的历史学家们认为文艺复兴是古希腊文化的复活。单纯说它是一种音乐本体的复活,显然是不完全符合事实的。因为古希腊的音乐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已经成为了绝响,迄今无踪迹可寻。但,笔者以为,如果将文艺复兴的音乐视为古希腊音乐文化的“复苏”,则是有迹可寻的。文艺复兴是对中世纪的结束。中世纪的教会休制使得宗教音乐得到迅速得发展,却也给音乐频添了些许束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历史学界认为“中世纪”是一个“无所作为”的“黑暗世界”,这样的看法矛头直指的就是,以宗教束缚、禁锢音乐发展的行为,(随着整个音乐史学的发展,这种看法在当代已逐步有所改变。)音乐文化受到了挟制,而在艺术冢的观忿中,却奔腾着理性的觉醒。他们需要通过音乐艺术来抒发情感,需要让情感得到音乐的满足。因此,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活跃起来。Burgundian school(勃艮第乐派)、Netherlands school(尼德兰乐派)的作曲家们为“人”写作,为“艺术”写作。在跳出了宗教的条条框框后回归于真实情感的认知。拉索作品中富于人情,充满真挚的复调呤唱;法国尚松在宗教音乐中的运用……。艺术形式的不拘一格,正是在理性地认识了“人性”后的觉醒。威尼斯和罗马乐派在孥守宗教音乐的同时.也让“冷漠”的神性领域也透出了人世间的温情。当然这仅仅是众多文明再现中的一次而已。
古希腊音乐在强调和谐的同时也强调着对比。早在赫拉克力特的和谐观念中就认为“和谐产生于事物问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种极为辨证的观念。音乐是在协和与不协和之间达成的平衡,7个乐音实际上也是由稳定到不稳定再趋于稳定的走向:而音程与和弦的出现更是人类音乐艺术对和谐的一个完美的诠释。
西方音乐追求对比,认为对比是动力性的来源.这与中国音乐略有不同。中国音乐讲究统一中的“易”。这并不是单纯地针对声音的物理属性而言的,它更多地来自对音乐文化属性――美学上的理解。由古希腊就建立起的这种“对比”思维,在西方音乐几千年的发展脉络中随处可见。中世纪骑士歌曲中AAB巴歌体,文艺复兴时期器乐音乐中的托卡塔,巴洛克时期的二部曲式,“对比”思维都渗透在西方音乐文化的之中。到了古典主义时期三位大师的创作则是把“对比”视为了音乐最自然的表现,同时也为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们树立“个性”奠定了基础。20世纪后,这种“对比”的体现不仅仅停留于对作品形态上的创造,音乐的内涵与外延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特点,“对比”思维也以不同的音乐表象而存在。
事物总在曲折中发展,音乐的进程也不例外。音乐具有强大的娱乐性,这种娱乐性体现了人们对感官欲望(对宏大音响、技巧炫耀等)的追求。但过分地追求音乐的外在表现,则会使音乐内容沉溺于浮夸。古希腊音乐文化中的“清晰”“纯净”常被后世音乐文化所吸取。格鲁克对歌剧的改革无疑成为历史上一个较为有力的证据。在他的改革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力排单纯快乐的意图。笔者认为,不可否认,古希腊的音乐文化中也有享乐主义的成分存在,在前面的文字中我们曾提到过,但是这种享乐是以情感为出发点的,与后来歌剧艺术以“炫耀技巧”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古典主义先驱者格鲁克的歌剧为例,音乐以自然清新,简洁朴素为主,即使在咏叹调的创作上,他也追求一种纯净,摆脱繁芜。虽然德彪西曾说过:“格鲁克的歌剧中戏剧胜过音乐,他选择了希腊题材……这就使人们对您(格鲁克)的音乐和希腊艺术之间的虚构关系发表最洋洋得意的话。”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格鲁克的音乐是在追求“返回自然”和“体现戏剧的真实性”。他自己曾表明“我还相信,最重要的工作是致力于追求一种单纯的美,我力避牺牲了明朗去夸耀艰辛”。
古希腊审美观念导致了西方音乐艺术形式上的独特风采。希腊语中“M0usike”,并非单指今天我们所说的音乐,而是指诗乐、歌舞、戏剧的结合体,这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歌剧这一综合艺术产生的蓝本。西方音乐中浪漫主义时期的戏剧大师瓦格纳。正是这样一位强调古希腊悲剧综合艺术的延续者。按照他的“乐剧”理论,戏剧是目的.音乐是手段.手段必须服从目的。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必须紧密结合成为统一的有机体。为了让这种综合性更加明朗化,他在歌剧创作中始终让乐队音乐贯穿于各幕中,并认为不应该从形式上分宣叙调和咏叹调。同时,瓦格纳在他的歌剧中,也选择了神话作为题材。他认为神话的寓意是用诗歌来表达的,诗歌必须用人声唱出来。因为只有音乐可以传达诗意所触发的强烈感情。这种艺术表达与古希腊时期的酒神颂形成了共识。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强调了综合性,强调了情感对音乐的作用。只是古希腊的综合是一种自然的选择,而瓦格纳所要表现的综合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创作。
古希腊的音乐文化是一个西方音乐化的源头。今天,我们再次追寻古希腊音乐文化,不仅仅追逐的是它的形式与音响,更多的是我们能借之了解西方音乐发展的脉络,同时这也是音乐创作的一个突破口。它不再是失落的绝响,而是被召唤的文明。
责任编辑:蒋晗玉
古希腊的音乐已成为绝响,而文化理念延续下来。纵观西方音乐文明史。不难发现,古希腊音乐中强调人自身情感的意识.象一股暗流,支持着整个音乐文化的发展。以文艺复兴时期为例,16世纪的历史学家们认为文艺复兴是古希腊文化的复活。单纯说它是一种音乐本体的复活,显然是不完全符合事实的。因为古希腊的音乐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已经成为了绝响,迄今无踪迹可寻。但,笔者以为,如果将文艺复兴的音乐视为古希腊音乐文化的“复苏”,则是有迹可寻的。文艺复兴是对中世纪的结束。中世纪的教会休制使得宗教音乐得到迅速得发展,却也给音乐频添了些许束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历史学界认为“中世纪”是一个“无所作为”的“黑暗世界”,这样的看法矛头直指的就是,以宗教束缚、禁锢音乐发展的行为,(随着整个音乐史学的发展,这种看法在当代已逐步有所改变。)音乐文化受到了挟制,而在艺术冢的观忿中,却奔腾着理性的觉醒。他们需要通过音乐艺术来抒发情感,需要让情感得到音乐的满足。因此,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活跃起来。Burgundian school(勃艮第乐派)、Netherlands school(尼德兰乐派)的作曲家们为“人”写作,为“艺术”写作。在跳出了宗教的条条框框后回归于真实情感的认知。拉索作品中富于人情,充满真挚的复调呤唱;法国尚松在宗教音乐中的运用……。艺术形式的不拘一格,正是在理性地认识了“人性”后的觉醒。威尼斯和罗马乐派在孥守宗教音乐的同时.也让“冷漠”的神性领域也透出了人世间的温情。当然这仅仅是众多文明再现中的一次而已。
古希腊音乐在强调和谐的同时也强调着对比。早在赫拉克力特的和谐观念中就认为“和谐产生于事物问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是一种极为辨证的观念。音乐是在协和与不协和之间达成的平衡,7个乐音实际上也是由稳定到不稳定再趋于稳定的走向:而音程与和弦的出现更是人类音乐艺术对和谐的一个完美的诠释。
西方音乐追求对比,认为对比是动力性的来源.这与中国音乐略有不同。中国音乐讲究统一中的“易”。这并不是单纯地针对声音的物理属性而言的,它更多地来自对音乐文化属性――美学上的理解。由古希腊就建立起的这种“对比”思维,在西方音乐几千年的发展脉络中随处可见。中世纪骑士歌曲中AAB巴歌体,文艺复兴时期器乐音乐中的托卡塔,巴洛克时期的二部曲式,“对比”思维都渗透在西方音乐文化的之中。到了古典主义时期三位大师的创作则是把“对比”视为了音乐最自然的表现,同时也为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们树立“个性”奠定了基础。20世纪后,这种“对比”的体现不仅仅停留于对作品形态上的创造,音乐的内涵与外延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特点,“对比”思维也以不同的音乐表象而存在。
事物总在曲折中发展,音乐的进程也不例外。音乐具有强大的娱乐性,这种娱乐性体现了人们对感官欲望(对宏大音响、技巧炫耀等)的追求。但过分地追求音乐的外在表现,则会使音乐内容沉溺于浮夸。古希腊音乐文化中的“清晰”“纯净”常被后世音乐文化所吸取。格鲁克对歌剧的改革无疑成为历史上一个较为有力的证据。在他的改革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力排单纯快乐的意图。笔者认为,不可否认,古希腊的音乐文化中也有享乐主义的成分存在,在前面的文字中我们曾提到过,但是这种享乐是以情感为出发点的,与后来歌剧艺术以“炫耀技巧”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古典主义先驱者格鲁克的歌剧为例,音乐以自然清新,简洁朴素为主,即使在咏叹调的创作上,他也追求一种纯净,摆脱繁芜。虽然德彪西曾说过:“格鲁克的歌剧中戏剧胜过音乐,他选择了希腊题材……这就使人们对您(格鲁克)的音乐和希腊艺术之间的虚构关系发表最洋洋得意的话。”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格鲁克的音乐是在追求“返回自然”和“体现戏剧的真实性”。他自己曾表明“我还相信,最重要的工作是致力于追求一种单纯的美,我力避牺牲了明朗去夸耀艰辛”。
古希腊审美观念导致了西方音乐艺术形式上的独特风采。希腊语中“M0usike”,并非单指今天我们所说的音乐,而是指诗乐、歌舞、戏剧的结合体,这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歌剧这一综合艺术产生的蓝本。西方音乐中浪漫主义时期的戏剧大师瓦格纳。正是这样一位强调古希腊悲剧综合艺术的延续者。按照他的“乐剧”理论,戏剧是目的.音乐是手段.手段必须服从目的。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必须紧密结合成为统一的有机体。为了让这种综合性更加明朗化,他在歌剧创作中始终让乐队音乐贯穿于各幕中,并认为不应该从形式上分宣叙调和咏叹调。同时,瓦格纳在他的歌剧中,也选择了神话作为题材。他认为神话的寓意是用诗歌来表达的,诗歌必须用人声唱出来。因为只有音乐可以传达诗意所触发的强烈感情。这种艺术表达与古希腊时期的酒神颂形成了共识。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强调了综合性,强调了情感对音乐的作用。只是古希腊的综合是一种自然的选择,而瓦格纳所要表现的综合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创作。
古希腊的音乐文化是一个西方音乐化的源头。今天,我们再次追寻古希腊音乐文化,不仅仅追逐的是它的形式与音响,更多的是我们能借之了解西方音乐发展的脉络,同时这也是音乐创作的一个突破口。它不再是失落的绝响,而是被召唤的文明。
责任编辑:蒋晗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