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腊八: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
2、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过了初十,开始卖卫画门神、挂千、金银箔、烧纸、窗户眼、天地百分等等。二十日以后,以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草炒豆等物,是为“祭灶”准备的。
3、腊月二十二以后:
(1)腊月二十三,小年夜,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2)扫尘日,即腊月二十四,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
(3)腊月二十五,有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
(4)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
(5)腊月二十七,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
(6)腊月二十八,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7)腊月二十九,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
4、除夕,贴春联、守岁、放爆竹等。
5、初一,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
6、初六,送穷,启市。
7、正月十五,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
8、正月十九,燕九节。
扩展资料:
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的原因
“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月里的传统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或者只是趣味罢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腊月
1、腊八,也就是我们说的“腊八节”这一天基本上家家户户是要喝腊八粥的。
2、初九至二十二,基本上就是延续了腊八节,因为古时的春节实际上从这一天就开始了.民谣说:"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佛教徒中称腊八为"成道节".民间有熬粥供佛、馈送亲友邻居、自食,以及有来泡"腊八蒜"的风俗习惯。
3、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
4、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人们要在这一天吃年夜饭,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贴年画、燃爆竹、祭祖、压岁钱、上坟等
5、正月初一是向长辈拜年,初二回娘家,初四是迎接财神,初五大扫除,初六的话送财神开始营业。
6、正月十五的时候要:吃汤圆、赏花灯、踩高跷、舞狮子。还有就是猜灯谜。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6、过了正月十五,基本上最隆重的春节就过去了,该上班的上班,该干活的干活.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2、初九至二十二,基本上就是延续了腊八节,因为古时的春节实际上从这一天就开始了。民谣说:"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佛教徒中称腊八为"成道节"。民间有熬粥供佛、馈送亲友邻居、自食,以及有来泡"腊八蒜"的风俗习惯。
3、到了二十三或者二十四,就到了我们说的“小年”,当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俗,老北京的童谣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三过小年的时候,有些地方还有祭灶神的习俗,祭灶是旧历到来的信号,老北京人称"过小年"。
4、除夕,也就是我们说的大年三十,真正的春节来临了,很多地方这个时候半夜12点的时候准时放鞭炮,迎接新年,接新年后就要串门了,一般就是小辈去本家的长辈问候一下,这一项活动很多地方放在了大年初一进行。
4、然后就是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吃元宵,放烟花,走花灯是不少地方共有的习俗,只不过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很多地方仅仅有吃元宵的习俗了,因为城市放烟花有限制。
5、过了正月十五,基本上最隆重的春节就过去了,该上班的上班,该干活的干活。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纯手打,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