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好一年级学生
展开全部
一年级的儿童则对“玩”比较感兴趣,一切以快乐为本,无忧无虑,所以要想教好一年级数学,首先必须激发、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下面是我在一年级进行数学教学中,采用的引发学生喜欢数学的几种做法。
一、创造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一年龄的儿童非常的天真可爱,一般以老师为中心,所以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也尤为重要。教师就是学生的表率,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年级教师尤其要注意,去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觉得你和蔼可亲,都愿意亲近你,都喜欢你。在无形中他们也会喜欢你所上的课,对那一门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我不仅让他们和老师交朋友,而且还和书中的数学伙伴“笑笑”
、“淘气”、“智慧老人”交朋友,我既做教师,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如果教师能处处为学生着想,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双方达到感情的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
二、注意运用生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正在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一年级儿童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这个过渡的开始。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4-2”这一减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思时,老师可以这样举例说明:“桌上有4个苹果,现在你吃掉2个,还剩多少个?”,“吃掉,少了2个,就是减去2的意思。”所以说“减法中的减号就是拿走、少掉、去掉的意思。”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新的知识。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的同时,要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为基础。另外,如果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来举例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三、寓教于趣,激发竞争意识,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的儿童大多数都喜欢讲故事、唱歌、跳舞,喜爱玩耍和参与老师组织的一些表演和游戏是一年级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的需要,教师可采用游戏,开火车,即兴表演等手段,使学生在玩耍、表演、游戏中学到知识,使到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上学期的第一课,认识10以内的数时,我把各数编成一个手指游戏,在游戏中边表演边学习数数,这对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来说感到特别亲切,非常兴趣。之后我还把手指游戏作为每次课前的一个安静游戏活动,能使全体学生在最短时间集中注意,进入课堂活动,一举多得;又如“0”的认识这一课可以上成一节故事课。以小兔采蘑菇、拔萝卜为线索,先由老师讲,然后可引导学生看图续讲,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并训练他们的看图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学学习中,能促使学生互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可以在数学课进行一些比赛,如比比谁写的字好、谁看到的东西多、谁数数又对又快、谁提的数学问题最多、谁做口算既准确又迅速……都是个人为单位的,还可以分小组来进行。例如,“10”的认识这一课可以把全班所有学生分成几组或同桌小朋友合作,看谁先把10根小棒数出来并且用线绑好。
四、亲自动手,在操作中使学生乐学、会学。
学生对事物的感知、知识的理解掌握、感性经验的获得,是通过表象的积累,再与听觉表象和其它表象的综合,形成有关事物的概念,获得抽象的知识。而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特点: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时间不长,好奇心强、好动,特别是一双手喜欢到处乱摸。根据这些特点,老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一些操作性的学习,寓教于玩,使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发展了学生的动作思维,达到了乐学和会学。例如在一年级数的组成教学里,学“7的组成”,让学生带7块小积木,让学生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再根据学生各个不同分法,归纳出“7的组成”。
五、善于表扬与奖励,唤醒学习需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类本质里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的确,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奖励,不希望受到别人的批评和不重视。所以,在教学中,只要老师能善于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并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当某个学生能正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或后进生有了点滴进步时,老师应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和奖励,可以采用鼓掌表扬,或奖励一个小红星、小奖品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错了,老师应以鼓励为主,以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一年级儿童来说,当他们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热切的向往之情,进而产生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情绪。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来唤醒他们的学习需要。例如,可以制定一个奖励制度,让他们渴望受到表扬、得到奖品,让他们明白想要受到表扬、得到奖品必须要把数学学好,告诉他们:理想、愿望与学好数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现在学好了数学你的愿望才可能实现。这样就可时刻激励学生要学好数学,避免产生阶段性学习,逐渐培养、巩固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唤醒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人人争当小老师,从小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一年级学生特别对老师崇拜,言听计从,他们都喜欢表现自己、领导别人,这就是人的表现欲和领导欲的真实写照。因此,做为老师应给学生一个自我表演的舞台,不要约束他们。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机会进行练习、实践,增强学生的自我锻炼,培养学生从小当学习的主人,从小培养自学能力,使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自然、愉快,增添学习兴趣,可采用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做法。例如在一年级的复习课中,对“10以内数的加法表”的复习,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于是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上轮流当“老师”,通过一问一答,复习旧知识。比如:我有时让学生当小老师,同桌之间互相批改作业,看哪个小老师又快又准确;有时对老师当天所讲的内容进行一问一答的复习,通过小组内的问答式学习,可以使成绩差的同学增多练习机会,在听、练中学会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寓学习于游戏中,如小老师问:“2+6=”学生答:“2+6=8”老师问:“为什么2+6=8?”学生答:“因为2和6组成8,所以2+6=8”,小老师再问:“2+6=8,6是什么数?2、8呢”?
总之,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愉快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喜欢数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从此打下“乐学”的思想基础。
一、创造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一年龄的儿童非常的天真可爱,一般以老师为中心,所以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也尤为重要。教师就是学生的表率,时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年级教师尤其要注意,去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觉得你和蔼可亲,都愿意亲近你,都喜欢你。在无形中他们也会喜欢你所上的课,对那一门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我不仅让他们和老师交朋友,而且还和书中的数学伙伴“笑笑”
、“淘气”、“智慧老人”交朋友,我既做教师,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如果教师能处处为学生着想,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双方达到感情的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
二、注意运用生动形象化的教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正在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一年级儿童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这个过渡的开始。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4-2”这一减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思时,老师可以这样举例说明:“桌上有4个苹果,现在你吃掉2个,还剩多少个?”,“吃掉,少了2个,就是减去2的意思。”所以说“减法中的减号就是拿走、少掉、去掉的意思。”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新的知识。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的同时,要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为基础。另外,如果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来举例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三、寓教于趣,激发竞争意识,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的儿童大多数都喜欢讲故事、唱歌、跳舞,喜爱玩耍和参与老师组织的一些表演和游戏是一年级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的需要,教师可采用游戏,开火车,即兴表演等手段,使学生在玩耍、表演、游戏中学到知识,使到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上学期的第一课,认识10以内的数时,我把各数编成一个手指游戏,在游戏中边表演边学习数数,这对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来说感到特别亲切,非常兴趣。之后我还把手指游戏作为每次课前的一个安静游戏活动,能使全体学生在最短时间集中注意,进入课堂活动,一举多得;又如“0”的认识这一课可以上成一节故事课。以小兔采蘑菇、拔萝卜为线索,先由老师讲,然后可引导学生看图续讲,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并训练他们的看图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学学习中,能促使学生互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可以在数学课进行一些比赛,如比比谁写的字好、谁看到的东西多、谁数数又对又快、谁提的数学问题最多、谁做口算既准确又迅速……都是个人为单位的,还可以分小组来进行。例如,“10”的认识这一课可以把全班所有学生分成几组或同桌小朋友合作,看谁先把10根小棒数出来并且用线绑好。
四、亲自动手,在操作中使学生乐学、会学。
学生对事物的感知、知识的理解掌握、感性经验的获得,是通过表象的积累,再与听觉表象和其它表象的综合,形成有关事物的概念,获得抽象的知识。而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特点: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时间不长,好奇心强、好动,特别是一双手喜欢到处乱摸。根据这些特点,老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一些操作性的学习,寓教于玩,使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发展了学生的动作思维,达到了乐学和会学。例如在一年级数的组成教学里,学“7的组成”,让学生带7块小积木,让学生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再根据学生各个不同分法,归纳出“7的组成”。
五、善于表扬与奖励,唤醒学习需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类本质里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的确,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奖励,不希望受到别人的批评和不重视。所以,在教学中,只要老师能善于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并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当某个学生能正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或后进生有了点滴进步时,老师应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和奖励,可以采用鼓掌表扬,或奖励一个小红星、小奖品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错了,老师应以鼓励为主,以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一年级儿童来说,当他们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热切的向往之情,进而产生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情绪。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来唤醒他们的学习需要。例如,可以制定一个奖励制度,让他们渴望受到表扬、得到奖品,让他们明白想要受到表扬、得到奖品必须要把数学学好,告诉他们:理想、愿望与学好数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现在学好了数学你的愿望才可能实现。这样就可时刻激励学生要学好数学,避免产生阶段性学习,逐渐培养、巩固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唤醒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人人争当小老师,从小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一年级学生特别对老师崇拜,言听计从,他们都喜欢表现自己、领导别人,这就是人的表现欲和领导欲的真实写照。因此,做为老师应给学生一个自我表演的舞台,不要约束他们。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机会进行练习、实践,增强学生的自我锻炼,培养学生从小当学习的主人,从小培养自学能力,使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自然、愉快,增添学习兴趣,可采用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做法。例如在一年级的复习课中,对“10以内数的加法表”的复习,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于是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上轮流当“老师”,通过一问一答,复习旧知识。比如:我有时让学生当小老师,同桌之间互相批改作业,看哪个小老师又快又准确;有时对老师当天所讲的内容进行一问一答的复习,通过小组内的问答式学习,可以使成绩差的同学增多练习机会,在听、练中学会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寓学习于游戏中,如小老师问:“2+6=”学生答:“2+6=8”老师问:“为什么2+6=8?”学生答:“因为2和6组成8,所以2+6=8”,小老师再问:“2+6=8,6是什么数?2、8呢”?
总之,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愉快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喜欢数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从此打下“乐学”的思想基础。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