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悲魔和因慈心而流泪有什么区别?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悲是同体大悲,类似同情心和感同身受。
悲魔是你生起了“悲伤”“痛苦”的心,也就是说被外境所迷了,太投入太入戏了。
同情心和感同身受是大悲心,但是要悲智双运,如果没有了智慧同时运行,就容易进入悲魔里。
要能体验到对方的痛苦,这是大悲心。还要能知道对方痛苦的原因是因为对方迷而不悟所造成的,更要知道对方所受之苦正是在帮助对方消除恶业,并非是绝对的坏事。
悲魔还有点类似观察者的心理投射。由于对方是迷的,所以对方虽处苦中但未必能感觉到苦,观察者通过自己的心理认知去投射的认为对方很苦,然后自己伤心痛苦起来。就如同林黛玉看到落花,她自己悲痛的不得了,其实人家花本身一点悲痛都没有,是林黛玉自己心里的悲痛投射在了花上而已。说重点,主要还是因为观察者没有开智慧,虽有所悟但毕竟还是没有完全彻悟,依旧是迷者而已。
(仅供参考)
悲魔是你生起了“悲伤”“痛苦”的心,也就是说被外境所迷了,太投入太入戏了。
同情心和感同身受是大悲心,但是要悲智双运,如果没有了智慧同时运行,就容易进入悲魔里。
要能体验到对方的痛苦,这是大悲心。还要能知道对方痛苦的原因是因为对方迷而不悟所造成的,更要知道对方所受之苦正是在帮助对方消除恶业,并非是绝对的坏事。
悲魔还有点类似观察者的心理投射。由于对方是迷的,所以对方虽处苦中但未必能感觉到苦,观察者通过自己的心理认知去投射的认为对方很苦,然后自己伤心痛苦起来。就如同林黛玉看到落花,她自己悲痛的不得了,其实人家花本身一点悲痛都没有,是林黛玉自己心里的悲痛投射在了花上而已。说重点,主要还是因为观察者没有开智慧,虽有所悟但毕竟还是没有完全彻悟,依旧是迷者而已。
(仅供参考)
展开全部
悲魔是以幻为实的,从内心真正的感到伤心,以为是真慈悲!
而大菩萨的真慈悲,是虽行慈悲行,而不执慈悲相!
以上是在下一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师兄参考!阿弥陀佛!
而大菩萨的真慈悲,是虽行慈悲行,而不执慈悲相!
以上是在下一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师兄参考!阿弥陀佛!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0-05-25
展开全部
无益、无穷地悲伤哭泣,就是悲魔;慈予乐、悲拔苦,是名慈悲。
着了悲魔会失去正念,就知伤心,还自以为这是大悲同体;
慈悲一定是不糊涂的,因为无论是给予快乐还是拔除痛苦,都需要明智的言行。
所以,悲魔和因慈心而流泪的区别:前者引人沉浸陷落、后者让人振作超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悲魔是因执著有我而悲,见闻觉知外境于己身而生悲,如果无我及我所的话,何以成悲魔?
因慈心流泪是心系他众,不忍他众受苦,这是慈悲心流露,非我执。
因慈心流泪是心系他众,不忍他众受苦,这是慈悲心流露,非我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文殊师利问经:
佛告文殊师利。如此即是一切智相。若我逆制戒人当谤我。何以故。我不作罪云何强说。此非一切智。何以故。我无罪过故。【如来无慈悲心。】不饶益不摄受众生。如人无子而说有子某时当生。空有此言云何可信?何以故。不真实故。若真见生子则生信心。
如来如如不动,岂有流泪之理?心有所迷,着于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有所缚,是为众生,不名如来,则受生死!所以,如来慈悲,非凡夫所说的伤心、痴情!而只是一种同情,别无它意,然而同情本无所得,亦无所给,施教佛法,让人自解,即是慈悲,若不受学,非佛之过。
佛告文殊师利。如此即是一切智相。若我逆制戒人当谤我。何以故。我不作罪云何强说。此非一切智。何以故。我无罪过故。【如来无慈悲心。】不饶益不摄受众生。如人无子而说有子某时当生。空有此言云何可信?何以故。不真实故。若真见生子则生信心。
如来如如不动,岂有流泪之理?心有所迷,着于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有所缚,是为众生,不名如来,则受生死!所以,如来慈悲,非凡夫所说的伤心、痴情!而只是一种同情,别无它意,然而同情本无所得,亦无所给,施教佛法,让人自解,即是慈悲,若不受学,非佛之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