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一:含义不同
孤:春秋时,诸侯平时自称寡人,一旦国有灾祸,则称孤,或者孤家。
寡: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国的国君对天子称臣,对他人则自称寡人。寡人的意思是寡德之人,乃王侯自谦之语。
朕:古人占卜,往往以龟壳置于火上烘烤,从其细微裂纹预测吉凶。舟之缝隙,也甚细微,与龟壳裂纹相似,所以朕引申为征兆、迹象之意。
区别二:来源不同
孤:唐朝之时,与寡人一样,孤家也成为皇帝专用。后世所谓称孤道寡,就是称王称帝之意。
寡:王侯称寡人在春秋战国时为最盛,凡王侯公卿均可称“寡人”。那时各国相争,人口众多即是强盛之兆,有德而人心归向,“寡人”是自谦为寡德之人。到了汉代,“寡人”渐渐成为皇帝的专用语了。
朕:在秦始皇以前,朕只是一个普通的字,谁都可以用的,并非国君专有。此前国君专有的是孤和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谦称。还有一个说法,因为秦始皇姓嬴名政,故秦始皇自称为“政”。“朕”与“政”音近,所以为避皇帝讳,他人皆不得称朕,朕遂为皇帝独用。
区别三:用法不同
寡:寡人,寡德之人。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的。
《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诗?邶风》:“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唐以后唯皇帝得称寡人。
朕:先秦之时,不论尊卑,皆可自称朕,因为舟之缝隙细微,有自谦之意。此时的朕,有时指“我”,有时指“我的”。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李斯提议:“天子自称曰‘朕’”,秦始皇从之。从此,朕遂专为皇帝自称,意指“天下皆朕,皇权独尊”。
孤:到了战国之时,孤家与寡人已无区别,都是诸侯自谦之语,意谓道孤德寡。自秦始皇开始,孤归了王爷以下的贵族,例如侯爵,孙权致书曹操,“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一)孤。《说文解字》(下简曰《说文》)云:“无父也。’段玉裁注(下简曰段注)云:“孟子曰:幼而无父曰孤。引申之,凡单独皆曰孤。孤则不相酬应,故背恩者曰孤负。孤则人轻贱之,故郑注仪礼曰:不以己尊孤人也。”没有父亲的孩童叫孤,故今有孤儿之称,是为本义。引申为背恩者曰孤负,今作辜负。《康熙字典》孤,“负也。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毛曰:凡孤负之孤当作孤,俗作辜非。”孤负之作辜负,已约成焉,明而了之可以矣。此需明孤单引申出孤负(辜负)、卑贱。
这里孤负互文,恩德对举,犹今背弃恩德。故知侯王自谦不管取义孤负,还是卑贱,义悉克通。刘备曾在新野拜见诸葛亮时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力,欲信义于天下”④之孤,作“孤负恩德〔之人)”、“卑贱(之人)即都通。可证。
(二)寡。《说文》:“少也”。段注:“引申之,凡保然单独皆曰寡。老而无夫倮然单独,所以孟子日:“老而无夫曰寡”。(《孟子·梁惠王章句下》)。《论语·为政》:“则寡尤”,皇疏:“少也”,亦可证。少与不足义通,谦从而取义。而用以表谦时则常以寡字组的形式出现。如《礼记·坊记》:“自称其君日寡君”注:“寡君,犹言少德之君,言之谦。”连类而及成寡人。《礼记·曲礼》:“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注:“寡人,谦也。”寡君、寡人等构,实为寡德之君、寡德之人动宾定语的省称.。古代侯王十分注重以仁德礼义施教,所以对下臣群僚要用自谦词。孤引申的结果具有孤负(辜负)义,而寡则与不足旁通。孤负(辜负)、不足,正好用以表述德行方面的阙憾。所以二词连言后还可以表谦。《吕氏春秋·君守》:“君名孤寡,人君之谦称也。”是亦为同。如有折异的话,我以为孤如前述尚引申出‘卑贱,义(此与作自谦无害)。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朕”主要用于殷商、西周汉语中,可以指代任何说话人。殷商汉语中的“朕”只是一个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没有谦敬等语用功能;西周汉语中的“朕”具有了表尊敬义的语用功能。古文《尚书·商书》中伊尹三次使用“联”自称。列举如下:
1)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鸣条,朕哉自毫。(《尚书·伊训》)
2)钦厥止,率乃祖枚行,惟朕以泽,万世有辞。(《尚书·太甲上》)
3)朕承王之休无歝(《尚书·太甲中》)
简而言之呢,就是“寡人”“寡君”“孤”是谦辞,“寡人”“孤”是自谦词,“孤”是对自己君王的谦辞,区别在于说话人主体的不同。
“朕”在三代是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吾”、“余”,只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他将“朕”作为皇帝指称自己的第一人称代词,是地位与权力的象征,一般人是不能用的。
孤:古代君王、诸候的自称
寡:古代王侯的谦称
朕:皇帝的自称。秦灭六国以后,天子始自称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