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篇2000字左右读书笔记啊!谢谢!!QQ:548862700 20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暑期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精选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书评舞台艺术点评读后感的心态扭曲了,
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
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
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
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
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
孩
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傅雷悟通了,
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
但
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理想国
曾经以为智者哲人如柏拉图者,
其著作势必是艰深、睿智、充满智慧的火花,
使我如坠云端
而不知所踪。
从来认为像
《理想国》
这样的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辉煌巨著一定也写得玄之又玄。
如今,看着柏拉图的《理想国》
,尽管依旧无法参透《理想国》中的奥妙,也无法深入的了
解它的深层次含义,
因为它就像一座空中花园,
必须有足够的思想阶梯才能够爬的上去,
但
它带给我的启迪确是深远的——尽管我只能仰望而叹之,
道听途说而思之,
片言只字而感之。
其实,
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
而在于它给世人
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
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
他一生著述颇丰,
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
《理
想国》由于柏拉图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其他才华,古希腊人还称赞他为阿波罗之子。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以站在城中高处能
将全国尽收眼底,
国人彼此面识为度。
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
因而他将理想国中
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
3
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
3
种品性。治国者
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
;
武士们辅助治国,
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
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
3
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
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
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
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
明了
正义之所在,
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
因为私产和
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
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
理想国还很重视教育,
因
为国民素质与品德的优劣决定国家的好坏。柏拉图甚至设想在建国之初就把所有
10
岁以上
的人遣送出国,
因为他们已受到旧文化的熏染,
难以改变。
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
受音乐、体育、数学到哲学的终身教育。教育内容要经严格选择,荷马、赫西俄德的史诗以
及悲剧诗人们的作品,一律不准传入国境,因为它们会毒害青年的心灵。
每个人为了各种需要,
就需要一种聚集的集体,
相互作为伙伴或为助手,
构成一个公共生活
区,这就是城邦。
柏拉图借用腓尼基人的故事,提出著名的五等人论,
把世人分成五等:
金银铜铁锡,高
低依次,这是世界的顺序。一等人可以做国家领袖,二等人可以做大臣,辅佐统治者,三等
人可做商人,四等人为农民和匠人,五等人为奴隶。
柏拉图所奉行的“正义”是一种各行其是,各安其职的社会状态。
《理想国》里论述了四种
政府和
“荣誉政治”
:
第一种叫斯巴达政体或者是克里特政体,这是一个广泛赞誉的是
“第
一等好”的理想国,其他的政体都是这一理想政体的蜕变。
第二种叫做寡头政制,是少数
人的统治军人政体中,是少数握有权势者聚敛财富,其名誉居第二,有很多害处。
第三种叫
民主政体,
是接着寡头政体之后产生的,
是贫富矛盾的尖锐化导致民众的革命的结果,
产生
民主政体(
Democracy
)
,又是与寡头政体相反的。第四种乃是与前述所有这三种都不同的
最为反动的僭主政制,这是国家的终极祸害。
有一种政体,极爱荣誉,
它是从贵族政体产生
出来的。制度本身的变动,也是因人的变动而变动不居的。
不同类型的政体,是不同类型的人的集体性格,政治制度是从城邦公民的习惯里产生出来。
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
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
但是在这个国
家中,
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
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
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
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
在今天看来,
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是
一个可怕的极权主义国家。但是“理想国其实是用正确的方式管理国家的科学家的观点”
,
柏拉图本人并没有试图实现理想国中的国家机器。
《理想国》中论述的快乐与痛苦的观点是我比较喜欢和赞同的。文章里说:
“我们通常认为
的相对痛苦来说的快乐,
或者相对快乐来说的痛苦,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或者痛苦,
而
只是它们的中间状态,
只是我们经历真正的痛苦或者快乐过后,
误把中间状态当成了痛苦或
快乐的反面,这其实只是一种假象。
事实上,
我们可以把痛苦的停止看成快乐,快乐的停止
看成痛苦。
”
痛苦与快乐之间的转化或是界定,
并不只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痛苦或者是快乐,
而是一种相对的,相依赖而存在,并相互转化。
理念世界,
是超脱于现实世界的高端存在。
在柏拉图的哲学中,
没有什么重要程度能够与
“理
念”
相提并论的。
在苏格拉底看来,
我们的世界不是我们认为的世界,
一切物质都是不真的,
因为它们只是个影子,是某个高于世界的投影。世界只是上天理念的投影。一切事物如是,
它的理念在天上,影子在大地上。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
释理念论,他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
“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
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性世界来
说,
是黑暗而单调的。
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
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
到外部事物。
我们大学生学习哲学不只是为了学习古代哲人们的经典思想或是意志理念,
而是学会分析的
方法和正确认识事物的方式,
提高自己的哲学修养,
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
追求正义和智慧。
读史记,发现中国
——《史记》读后感
一直不敢读《史记》
,因为它的厚重,因为它的深邃,因为它的博大。这个夏天,我鼓起勇
气翻开它的扉页,展现在我面前的果然是一个浩荡而滂沱的历史长河。
在读史记前,我刚读完《狼图腾》
,心中一直郁结着农耕文明“羊”的阴影,而《史记》让
我重新燃起了心的熊熊火焰。
翻开《史记》
,乱世与盛世,义士,死士,智士,忠义与背叛。各路人马在历史的舞台上舞
出属于自己的那一幕,
留下一段传说和史书中的浓墨,
便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是一种豪
迈,也是一种气概。
而史记就是这样一部大气滂沱的史书巨作,读完它,我似乎触摸到了历
史的脉搏,
我感受它的跳动,我知道它是鲜活的,
因为那里面流淌着的炎黄子孙的热血。如
果非要给《史记》这部史书加上背景音乐,我想那该是纯粹的鼓点,鸣鼓作战,勇往直前。
教科书对《史记》的描述是这样的:
“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
这部书共一百三十
篇
,
五十二万多字
.
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
,
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
,
都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
”
。我想,史记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在现代,人们更应该去读《史记》
,因为《史记》
里有我们现代人所缺少的东西——气节。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样的传世名句想来大家都应该知道,
而
在梁启超制定的《史记》十大名篇中,有五篇与气节有关。
“大江东去
楚王流芳”——《项
羽本纪》
,
“礼贤下士
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
,
“文武双雄
英风伟概”——《廉颇蔺
相如列传》
,
“功成不居
不屈权贵”
——
《鲁仲连邹阳列传》
,
“戎马一生
终难封侯”
——
《李
将军列传》
,
“史公记史
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
。至今读来,还是一字一句都灿烂光
华。
在那样的一个时代,
人们最看重的不是财富,
不是权术,
而是一个人的节气,也正是这样的
信仰让无数炎黄子孙在威逼面前不屈服,
在利诱面前不转移,
在身体和心灵都受到非人的折
磨后,
高贵的灵魂任然能够在小人面前折射出伟大的光芒。
他们的肉身虽殒灭,
但他们的灵
魂成为了巨人。
而在现代,
物质的气味已经掩盖了千百年来为中国人所信仰的气节,
君不见,
一家人能够因为一套房子的归属而大打出手;
君不见,
一个企业的员工会因为升职而明争暗
斗;君不见,朋友间会因为金钱而亲密无间也会因为金钱而分道扬镳。
无所谓气节,无所谓
忠义,只有最实际的利益还有权利。不得不说,这是现代中国人的悲哀。想来,中国人的信
仰缺失已经不是一段时间的问题了,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到现如今,我们经济上强大起来
了,但我们精神上仍然脆弱,可以说,这是十分危险的。
一个没有气节的民族无法以强大的
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一个没有气节的民族无法得到他人的尊重,
一个没有气节的民族
最终会被自己而打败。要知道,精神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而《史记》
,便是现代人最好的
精神补品。
诚然,我们在物质上要比前人优越许多,但在精神上,
前人的高度是现如今的我
们所无法企及的。
此外,
《史记》详细地记载了各个时代的风貌,饮食,服饰,礼节,兵器等等,所有的这
一切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这也是其他的史书所不能及的。看
《史记》看到的不仅仅是
史实,还有各个时代的精,气,神。很神奇,一项觉得古书无味的我竟在《史记》中读出了
另一种况味。千里单骑,
雪夜突袭,
一个个故事汇成了一个浩荡滂沱的历史长河。
曾以为古
书无味,怎料,一本《史记》
,一部史书著作,让我改变了想法。
在《史记》里,我最喜欢的是关于东周的部分。东周一个分裂而混乱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
中,总是不乏奇人志士,各路人马,来去纷纷,看似眼花缭乱,实则历史一直在按照预定好
的规律在向前行走。
郑庄王,一身智谋,怎奈寿有尽时;楚庄王,穷兵黩武,一生征战,也曾上演“楚王问鼎”
这样的历史大戏;齐桓公,管仲为辅,几成霸业,怎料晚年凄景。南宫长万,天生神力,却
也为孝为忠而死;无名老人,知恩报恩,泉下也结草。管仲,忠义一生,为桓公而治天下,
无奈晚年忠谏终成空。
我相信,中国人是有着强烈宗族观念的,
而《史记》
便是一部可以在过去寻找属于自己
的足迹的书。
中国人何以有今天?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到底经历了什么?中华民族的民族个性
到底是什么?我们真如某些外国人说的那样没有信仰没有民族个性吗?我们最原始最本真
的模样到底如何?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
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
(摘自《史记
?
五帝本
纪》
)
。
黄帝,中国人的祖先之一,虽然这个人物现认为只是一个虚构的形象,但是他代表了
那个时代的中国人。
在今天,
在这个世界多极化的时代,
我们中国人更应该相信我们是强大,
团结而又古老的民族。中华民族,要亮出自己的色彩,要相信,我们都是黄帝的后人,我们
来自一处,我们心向一方。
合上
《史记》
,
我又回到了这个安静的世界,
但是我的思绪仍然停留在那个金戈铁马的
时代。
我仿佛听见战鼓敲响的声音,
我仿佛看见冒死直谏的忠臣,
我仿佛看见帝王踏上宝座
的背影,
我仿佛看见战火纷飞的沙场,
我仿佛看见歌舞升平的盛世,
我仿佛看见战死沙场的
将士,
我仿佛看见雪夜突袭的出其不意,
我仿佛看见视死如归的坚韧不屈,
我仿佛看见一代
又一代中国人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创造着历史,
推动者历史长河的奔流。
我的视线渐渐模糊
起来,我看不见了,但我能感受到,那奔流的声音,就像是血脉在涌动。那有节律的声音,
分明告诉我,这是一个强大的民族,而这个民族的名字是,中华民族。
读《史记》
,发现中国。
孙子兵法
《千字文》有云:天地玄黄,宇宙洪
。华夏肇始以来,巍巍
5000
年,留下无数华章美文,
《孙子兵法》就是其中的奇葩。时间掩不去其魅力。读它如饮纯酒,又如醍醐灌顶,很多感
慨心得,不吐不快。
《孙子兵法》涉及方方面面,从我的角度和理解,在几方面如策略、和现代的联系等等
谈谈看法。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
兵,
狭义说就是战争,广义包含政治军
事等等。我们可以把它分为战术、战役、战略
3
大层次。毛主席说:
“战术上重视敌人,战
略上藐视敌人。
”战术上的胜利,也许能扭转一时的局势,但是,战略上的失误,确往往导
致身死国灭的惨剧。
古来有迦太基对罗马,项羽对刘邦,都是战无不胜,一战而身死国灭,图为古人扼腕!比较
近现代的两个例子,
我们可以更加感性的认识到《孙子兵法》
里的智慧。抛开意识形态和民
族感情不论,单纯的从“为兵”角度评论二战时的德日两国,都是战术上不无可取之处,但
是战略上的短视确导致了它们的彻底失败。孙子曰:昔之善战者,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
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
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孔子曰:
“过犹不及。
”
“中庸之道,忠恕而已矣。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无论一个国家,一只军队,小至一个公司、
家庭,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盲目的追求过分的目标,从而导致失败。说道德国,正是由于
对波兰、法国的胜利,或者再加上希特勒掌权后无论在外交、经济、军事上的一系列胜利,
使其冲昏了头脑,
不顾自己人力、
资源的条件,
盲目或者干脆说疯狂的向斯大林领导的苏联
叫板,宣战美国,从以几乎一国之力
vs
全世界,安能不败?如果,希特勒有战略头脑,能
够见好就收,在战胜法国之后,与苏联联手,自己联合意大利挥兵中东、北非,把地中海控
制为轴心的内湖,苏联南下东南欧及中亚,兵临英国的战略后方和人力、资源大本营印度,
则胜负尚未可知
有人说:
“阿拉伯人还在呼唤自己的毛泽东,
而印地安人确已经永远失去了拥有毛泽东的机
会了。
”当今世界命运最多舛的两个民族是库尔德和阿拉伯人,他们都在为建立一个独立、
统一的民族国家而苦苦奋斗。
我们这里不妨把视线拉向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焦点的阿拉伯。
二
战以后,
正像在印度那里做的一样,
阿拉伯也被老牌帝国主义者人为的分成了多个国家,
但
是,
同样的历史辉煌,
同样的文化信仰和同样的民族使阿拉伯的民族统一难以遏抑。
细心的
人可以注意到阿拉伯国家很多执政党都是“阿拉伯社会复兴党”
,他们的纲领都是致力于阿
拉伯的统一。
90
年代初,萨达姆做了最后一次尝试,可是也失败了。这次失败的影响,也
许只有阿拉伯人自己才能体味其中的苦涩,但是不妨碍我们来讨论其中的得失。客观的说,
从天时的角度,
90
年代之前的美苏争霸时期是最佳时机,那时,阿拉伯统一的最大阻力,
美军在半岛并无驻军。进入
90
年代,最佳时机已经失去,但是当时萨达姆如果真的能够审
时度势,掌握《孙子兵法》的精髓,也还有成功的可能。
“兵者,诡道也。
”
“故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在当时,埃及已经投入美国的怀
抱,可以不计。沙特、科威特和伊拉克加起来占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大部分,所以,萨达姆向
他们开刀的政策并没有错。
在苏丹、
约旦尤其是巴勒斯坦的人民在穷苦中挣扎的时候,
那些
王公们却一个个穷奢极欲,花天酒地,他们收进天下的财富,
金银珠宝,甚至在那里收藏飞
机!在那时,科威特国小不提,
沙特王族在国内已经是声名扫地,
在当时美国还没驻军的情
况下,
就像一个纸糊的空壳,一推既垮。
当时萨达姆应该在沙特积极扶持反对势力,就像本
拉登的“基地”组织这样的势力,首先推翻这样的反动政权。试想,如果当时萨达姆以阿拉
伯世界最强大的装甲力量,首先挥兵沙特,在沙漠开阔地带,美军来不及反映、调兵的
1
个月内扫平那些人间垃圾,
顺手收拾也门、
阿联酋、
卡塔儿、
阿曼和科威特这几个弹丸之地,
“兵贵神速”
。美军就是想调兵、登陆,也徒可奈何至少不会向历史那样那么轻而易举从从
容容的用几个月的时间派兵布阵,
把绞索绞在自己的脖子上了。
而且,
那时伊拉克已经控制
了石油产量的
60
%以上,美国就是动兵,难道不会考虑自己的成本和承受力么?利用石油
武器,就像在
70
年代那样的,
“不战而曲人之兵,上之上者也。
”也许,阿拉伯民族的历史,
将会改写,
但是历史不容假设,
“忘记历史意味着被判。
”
萨达姆首先出手科威特就已经是失
策,在此之后,进退失据,先裹足不前,畏首畏尾;后又突兵冒进,导致丧师,而后全面放
弃,一溃千里,简直就是李德反第五次“围剿”的翻版!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堡垒
主义,撤退中的投降主义。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军事上
的失败伴随的不仅仅是萨达姆本人的失败,
这是阿拉伯上世纪最后一次抗争,
现在,
伊拉克
已经为美国所控制,半岛上沙特之类王公也已经让美军驻扎得到他们的保护,相信在
50
年
以内,
不会再有统一的可能,我为阿拉伯一哭!前几天看见卡扎非的妥协。
这是一个浪漫的
英雄,
曾记得他以不足千万人口之一小国与美英叫板,
也曾记得他为了从新拟和分裂的和埃
及、
叙利亚组成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而亲自驾驶拖拉机推倒利比亚、
埃及国界时表现的浪漫
及淳朴,看到他现在脸上也已经沟壑纵横,在阿盟的开幕式上叼着雪茄,旁若无人,然后扭
头就走,离席而去。我想,这时,他看着身边阿拉伯国家这些首脑,心里充满着愤蔓,不,
应该是蔑视吧?
“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
上。
怒可以复喜,
愠可以复说,
亡国不可以复存,
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慎之,
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看着他的身影,我一叹,无奈的自全退却。英雄孤寂,夕阳陌路。
1
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
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
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
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
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
孩
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傅雷悟通了,
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
但
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理想国
曾经以为智者哲人如柏拉图者,
其著作势必是艰深、睿智、充满智慧的火花,
使我如坠云端
而不知所踪。
从来认为像
《理想国》
这样的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辉煌巨著一定也写得玄之又玄。
如今,看着柏拉图的《理想国》
,尽管依旧无法参透《理想国》中的奥妙,也无法深入的了
解它的深层次含义,
因为它就像一座空中花园,
必须有足够的思想阶梯才能够爬的上去,
但
它带给我的启迪确是深远的——尽管我只能仰望而叹之,
道听途说而思之,
片言只字而感之。
其实,
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
而在于它给世人
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
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
他一生著述颇丰,
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
《理
想国》由于柏拉图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其他才华,古希腊人还称赞他为阿波罗之子。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以站在城中高处能
将全国尽收眼底,
国人彼此面识为度。
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
因而他将理想国中
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
3
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
3
种品性。治国者
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
;
武士们辅助治国,
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
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
3
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
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
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
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
明了
正义之所在,
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
因为私产和
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
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
理想国还很重视教育,
因
为国民素质与品德的优劣决定国家的好坏。柏拉图甚至设想在建国之初就把所有
10
岁以上
的人遣送出国,
因为他们已受到旧文化的熏染,
难以改变。
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
受音乐、体育、数学到哲学的终身教育。教育内容要经严格选择,荷马、赫西俄德的史诗以
及悲剧诗人们的作品,一律不准传入国境,因为它们会毒害青年的心灵。
每个人为了各种需要,
就需要一种聚集的集体,
相互作为伙伴或为助手,
构成一个公共生活
区,这就是城邦。
柏拉图借用腓尼基人的故事,提出著名的五等人论,
把世人分成五等:
金银铜铁锡,高
低依次,这是世界的顺序。一等人可以做国家领袖,二等人可以做大臣,辅佐统治者,三等
人可做商人,四等人为农民和匠人,五等人为奴隶。
柏拉图所奉行的“正义”是一种各行其是,各安其职的社会状态。
《理想国》里论述了四种
政府和
“荣誉政治”
:
第一种叫斯巴达政体或者是克里特政体,这是一个广泛赞誉的是
“第
一等好”的理想国,其他的政体都是这一理想政体的蜕变。
第二种叫做寡头政制,是少数
人的统治军人政体中,是少数握有权势者聚敛财富,其名誉居第二,有很多害处。
第三种叫
民主政体,
是接着寡头政体之后产生的,
是贫富矛盾的尖锐化导致民众的革命的结果,
产生
民主政体(
Democracy
)
,又是与寡头政体相反的。第四种乃是与前述所有这三种都不同的
最为反动的僭主政制,这是国家的终极祸害。
有一种政体,极爱荣誉,
它是从贵族政体产生
出来的。制度本身的变动,也是因人的变动而变动不居的。
不同类型的政体,是不同类型的人的集体性格,政治制度是从城邦公民的习惯里产生出来。
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
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
但是在这个国
家中,
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
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
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
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
在今天看来,
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是
一个可怕的极权主义国家。但是“理想国其实是用正确的方式管理国家的科学家的观点”
,
柏拉图本人并没有试图实现理想国中的国家机器。
《理想国》中论述的快乐与痛苦的观点是我比较喜欢和赞同的。文章里说:
“我们通常认为
的相对痛苦来说的快乐,
或者相对快乐来说的痛苦,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或者痛苦,
而
只是它们的中间状态,
只是我们经历真正的痛苦或者快乐过后,
误把中间状态当成了痛苦或
快乐的反面,这其实只是一种假象。
事实上,
我们可以把痛苦的停止看成快乐,快乐的停止
看成痛苦。
”
痛苦与快乐之间的转化或是界定,
并不只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痛苦或者是快乐,
而是一种相对的,相依赖而存在,并相互转化。
理念世界,
是超脱于现实世界的高端存在。
在柏拉图的哲学中,
没有什么重要程度能够与
“理
念”
相提并论的。
在苏格拉底看来,
我们的世界不是我们认为的世界,
一切物质都是不真的,
因为它们只是个影子,是某个高于世界的投影。世界只是上天理念的投影。一切事物如是,
它的理念在天上,影子在大地上。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
释理念论,他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
“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
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性世界来
说,
是黑暗而单调的。
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
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
到外部事物。
我们大学生学习哲学不只是为了学习古代哲人们的经典思想或是意志理念,
而是学会分析的
方法和正确认识事物的方式,
提高自己的哲学修养,
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
追求正义和智慧。
读史记,发现中国
——《史记》读后感
一直不敢读《史记》
,因为它的厚重,因为它的深邃,因为它的博大。这个夏天,我鼓起勇
气翻开它的扉页,展现在我面前的果然是一个浩荡而滂沱的历史长河。
在读史记前,我刚读完《狼图腾》
,心中一直郁结着农耕文明“羊”的阴影,而《史记》让
我重新燃起了心的熊熊火焰。
翻开《史记》
,乱世与盛世,义士,死士,智士,忠义与背叛。各路人马在历史的舞台上舞
出属于自己的那一幕,
留下一段传说和史书中的浓墨,
便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是一种豪
迈,也是一种气概。
而史记就是这样一部大气滂沱的史书巨作,读完它,我似乎触摸到了历
史的脉搏,
我感受它的跳动,我知道它是鲜活的,
因为那里面流淌着的炎黄子孙的热血。如
果非要给《史记》这部史书加上背景音乐,我想那该是纯粹的鼓点,鸣鼓作战,勇往直前。
教科书对《史记》的描述是这样的:
“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
这部书共一百三十
篇
,
五十二万多字
.
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
,
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
,
都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
”
。我想,史记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在现代,人们更应该去读《史记》
,因为《史记》
里有我们现代人所缺少的东西——气节。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样的传世名句想来大家都应该知道,
而
在梁启超制定的《史记》十大名篇中,有五篇与气节有关。
“大江东去
楚王流芳”——《项
羽本纪》
,
“礼贤下士
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
,
“文武双雄
英风伟概”——《廉颇蔺
相如列传》
,
“功成不居
不屈权贵”
——
《鲁仲连邹阳列传》
,
“戎马一生
终难封侯”
——
《李
将军列传》
,
“史公记史
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
。至今读来,还是一字一句都灿烂光
华。
在那样的一个时代,
人们最看重的不是财富,
不是权术,
而是一个人的节气,也正是这样的
信仰让无数炎黄子孙在威逼面前不屈服,
在利诱面前不转移,
在身体和心灵都受到非人的折
磨后,
高贵的灵魂任然能够在小人面前折射出伟大的光芒。
他们的肉身虽殒灭,
但他们的灵
魂成为了巨人。
而在现代,
物质的气味已经掩盖了千百年来为中国人所信仰的气节,
君不见,
一家人能够因为一套房子的归属而大打出手;
君不见,
一个企业的员工会因为升职而明争暗
斗;君不见,朋友间会因为金钱而亲密无间也会因为金钱而分道扬镳。
无所谓气节,无所谓
忠义,只有最实际的利益还有权利。不得不说,这是现代中国人的悲哀。想来,中国人的信
仰缺失已经不是一段时间的问题了,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到现如今,我们经济上强大起来
了,但我们精神上仍然脆弱,可以说,这是十分危险的。
一个没有气节的民族无法以强大的
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一个没有气节的民族无法得到他人的尊重,
一个没有气节的民族
最终会被自己而打败。要知道,精神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而《史记》
,便是现代人最好的
精神补品。
诚然,我们在物质上要比前人优越许多,但在精神上,
前人的高度是现如今的我
们所无法企及的。
此外,
《史记》详细地记载了各个时代的风貌,饮食,服饰,礼节,兵器等等,所有的这
一切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这也是其他的史书所不能及的。看
《史记》看到的不仅仅是
史实,还有各个时代的精,气,神。很神奇,一项觉得古书无味的我竟在《史记》中读出了
另一种况味。千里单骑,
雪夜突袭,
一个个故事汇成了一个浩荡滂沱的历史长河。
曾以为古
书无味,怎料,一本《史记》
,一部史书著作,让我改变了想法。
在《史记》里,我最喜欢的是关于东周的部分。东周一个分裂而混乱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
中,总是不乏奇人志士,各路人马,来去纷纷,看似眼花缭乱,实则历史一直在按照预定好
的规律在向前行走。
郑庄王,一身智谋,怎奈寿有尽时;楚庄王,穷兵黩武,一生征战,也曾上演“楚王问鼎”
这样的历史大戏;齐桓公,管仲为辅,几成霸业,怎料晚年凄景。南宫长万,天生神力,却
也为孝为忠而死;无名老人,知恩报恩,泉下也结草。管仲,忠义一生,为桓公而治天下,
无奈晚年忠谏终成空。
我相信,中国人是有着强烈宗族观念的,
而《史记》
便是一部可以在过去寻找属于自己
的足迹的书。
中国人何以有今天?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到底经历了什么?中华民族的民族个性
到底是什么?我们真如某些外国人说的那样没有信仰没有民族个性吗?我们最原始最本真
的模样到底如何?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
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
(摘自《史记
?
五帝本
纪》
)
。
黄帝,中国人的祖先之一,虽然这个人物现认为只是一个虚构的形象,但是他代表了
那个时代的中国人。
在今天,
在这个世界多极化的时代,
我们中国人更应该相信我们是强大,
团结而又古老的民族。中华民族,要亮出自己的色彩,要相信,我们都是黄帝的后人,我们
来自一处,我们心向一方。
合上
《史记》
,
我又回到了这个安静的世界,
但是我的思绪仍然停留在那个金戈铁马的
时代。
我仿佛听见战鼓敲响的声音,
我仿佛看见冒死直谏的忠臣,
我仿佛看见帝王踏上宝座
的背影,
我仿佛看见战火纷飞的沙场,
我仿佛看见歌舞升平的盛世,
我仿佛看见战死沙场的
将士,
我仿佛看见雪夜突袭的出其不意,
我仿佛看见视死如归的坚韧不屈,
我仿佛看见一代
又一代中国人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创造着历史,
推动者历史长河的奔流。
我的视线渐渐模糊
起来,我看不见了,但我能感受到,那奔流的声音,就像是血脉在涌动。那有节律的声音,
分明告诉我,这是一个强大的民族,而这个民族的名字是,中华民族。
读《史记》
,发现中国。
孙子兵法
《千字文》有云:天地玄黄,宇宙洪
。华夏肇始以来,巍巍
5000
年,留下无数华章美文,
《孙子兵法》就是其中的奇葩。时间掩不去其魅力。读它如饮纯酒,又如醍醐灌顶,很多感
慨心得,不吐不快。
《孙子兵法》涉及方方面面,从我的角度和理解,在几方面如策略、和现代的联系等等
谈谈看法。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
兵,
狭义说就是战争,广义包含政治军
事等等。我们可以把它分为战术、战役、战略
3
大层次。毛主席说:
“战术上重视敌人,战
略上藐视敌人。
”战术上的胜利,也许能扭转一时的局势,但是,战略上的失误,确往往导
致身死国灭的惨剧。
古来有迦太基对罗马,项羽对刘邦,都是战无不胜,一战而身死国灭,图为古人扼腕!比较
近现代的两个例子,
我们可以更加感性的认识到《孙子兵法》
里的智慧。抛开意识形态和民
族感情不论,单纯的从“为兵”角度评论二战时的德日两国,都是战术上不无可取之处,但
是战略上的短视确导致了它们的彻底失败。孙子曰:昔之善战者,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
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
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孔子曰:
“过犹不及。
”
“中庸之道,忠恕而已矣。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无论一个国家,一只军队,小至一个公司、
家庭,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盲目的追求过分的目标,从而导致失败。说道德国,正是由于
对波兰、法国的胜利,或者再加上希特勒掌权后无论在外交、经济、军事上的一系列胜利,
使其冲昏了头脑,
不顾自己人力、
资源的条件,
盲目或者干脆说疯狂的向斯大林领导的苏联
叫板,宣战美国,从以几乎一国之力
vs
全世界,安能不败?如果,希特勒有战略头脑,能
够见好就收,在战胜法国之后,与苏联联手,自己联合意大利挥兵中东、北非,把地中海控
制为轴心的内湖,苏联南下东南欧及中亚,兵临英国的战略后方和人力、资源大本营印度,
则胜负尚未可知
有人说:
“阿拉伯人还在呼唤自己的毛泽东,
而印地安人确已经永远失去了拥有毛泽东的机
会了。
”当今世界命运最多舛的两个民族是库尔德和阿拉伯人,他们都在为建立一个独立、
统一的民族国家而苦苦奋斗。
我们这里不妨把视线拉向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焦点的阿拉伯。
二
战以后,
正像在印度那里做的一样,
阿拉伯也被老牌帝国主义者人为的分成了多个国家,
但
是,
同样的历史辉煌,
同样的文化信仰和同样的民族使阿拉伯的民族统一难以遏抑。
细心的
人可以注意到阿拉伯国家很多执政党都是“阿拉伯社会复兴党”
,他们的纲领都是致力于阿
拉伯的统一。
90
年代初,萨达姆做了最后一次尝试,可是也失败了。这次失败的影响,也
许只有阿拉伯人自己才能体味其中的苦涩,但是不妨碍我们来讨论其中的得失。客观的说,
从天时的角度,
90
年代之前的美苏争霸时期是最佳时机,那时,阿拉伯统一的最大阻力,
美军在半岛并无驻军。进入
90
年代,最佳时机已经失去,但是当时萨达姆如果真的能够审
时度势,掌握《孙子兵法》的精髓,也还有成功的可能。
“兵者,诡道也。
”
“故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在当时,埃及已经投入美国的怀
抱,可以不计。沙特、科威特和伊拉克加起来占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大部分,所以,萨达姆向
他们开刀的政策并没有错。
在苏丹、
约旦尤其是巴勒斯坦的人民在穷苦中挣扎的时候,
那些
王公们却一个个穷奢极欲,花天酒地,他们收进天下的财富,
金银珠宝,甚至在那里收藏飞
机!在那时,科威特国小不提,
沙特王族在国内已经是声名扫地,
在当时美国还没驻军的情
况下,
就像一个纸糊的空壳,一推既垮。
当时萨达姆应该在沙特积极扶持反对势力,就像本
拉登的“基地”组织这样的势力,首先推翻这样的反动政权。试想,如果当时萨达姆以阿拉
伯世界最强大的装甲力量,首先挥兵沙特,在沙漠开阔地带,美军来不及反映、调兵的
1
个月内扫平那些人间垃圾,
顺手收拾也门、
阿联酋、
卡塔儿、
阿曼和科威特这几个弹丸之地,
“兵贵神速”
。美军就是想调兵、登陆,也徒可奈何至少不会向历史那样那么轻而易举从从
容容的用几个月的时间派兵布阵,
把绞索绞在自己的脖子上了。
而且,
那时伊拉克已经控制
了石油产量的
60
%以上,美国就是动兵,难道不会考虑自己的成本和承受力么?利用石油
武器,就像在
70
年代那样的,
“不战而曲人之兵,上之上者也。
”也许,阿拉伯民族的历史,
将会改写,
但是历史不容假设,
“忘记历史意味着被判。
”
萨达姆首先出手科威特就已经是失
策,在此之后,进退失据,先裹足不前,畏首畏尾;后又突兵冒进,导致丧师,而后全面放
弃,一溃千里,简直就是李德反第五次“围剿”的翻版!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堡垒
主义,撤退中的投降主义。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军事上
的失败伴随的不仅仅是萨达姆本人的失败,
这是阿拉伯上世纪最后一次抗争,
现在,
伊拉克
已经为美国所控制,半岛上沙特之类王公也已经让美军驻扎得到他们的保护,相信在
50
年
以内,
不会再有统一的可能,我为阿拉伯一哭!前几天看见卡扎非的妥协。
这是一个浪漫的
英雄,
曾记得他以不足千万人口之一小国与美英叫板,
也曾记得他为了从新拟和分裂的和埃
及、
叙利亚组成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而亲自驾驶拖拉机推倒利比亚、
埃及国界时表现的浪漫
及淳朴,看到他现在脸上也已经沟壑纵横,在阿盟的开幕式上叼着雪茄,旁若无人,然后扭
头就走,离席而去。我想,这时,他看着身边阿拉伯国家这些首脑,心里充满着愤蔓,不,
应该是蔑视吧?
“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
上。
怒可以复喜,
愠可以复说,
亡国不可以复存,
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慎之,
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看着他的身影,我一叹,无奈的自全退却。英雄孤寂,夕阳陌路。
1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