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委员”的职责是什么?
(一)、自我完善
心理委员要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特别要注重维护自身心理健康,遇到问题及时排解。要想向别人传播阳光,自己的心中要先充满阳光。
(二)、传声员
1、向本班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
2、及时了解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需求,并向心理老师或班主任反馈。
(三)、排雷兵
对有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同学进行排查。从而能及时干预,保护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
1、了解
了解班级同学的基本情况,如性格、学习成绩、生活状况、人际交往、综合评价等。生活状况如他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
2、关注
关注性格内向、成绩较差、生活条件较不好、遭受严重挫折、发生家庭变故的同学。性格内向和外向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内向的同学会比较敏感,遇到事情也较不容易与别人沟通交流,因此,较外向的同学来说,内向的同学更易产生心理问题。
3、发现
突然发生变化者、有情绪波动较大者、有伤人、伤己甚至轻生行为倾向者。突然发生变化者是指行为、性格等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多指负性的变化。如以前很勤快,现在变得懒散。以前性格很外向,忽然变得内向。情绪波动大者是指有大喜大悲的情绪。
4、报告
3,4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有发现,要立即报告班主任或心理老师,从而能及时对产生问题的同学提供帮助,防止问题越来越严重。
(四)、支持者
心理委员要主动关心班级同学,与他们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耐心倾听同学们的心里话,并为其协调、开解、咨询。
(五)、校心理健康系统的一分子
落实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统一安排的各项具体工作,协助老师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1、认真学习并积极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在本班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2、协助学校开展各种活动,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及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
3、注意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及时向班主任、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反映,使其得到尽快解决。
4、帮助有心理困难的同学及时前往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辅导,负责向心理辅导教师提供同学的表现,以便加强对接受咨询的学生跟踪及反馈。
5、协助学校开展心理普查和问卷调查。
6、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担任学生助理,为老师、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一、心理委员的主要工作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心灵成长,人格完善,使其能够越来越独立,能够对自己负责,敢于面对生活,善于处理人生的各种命题。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为了全校一切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努力。心理委员要围绕这样的工作目标积极地开展工作。
二、设置心理委员的效果
1、能有效地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2、能有效地控制心理问题的发展。
3、能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4、增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5、能活跃校园文化,形成积极、互助、关怀的校园氛围。
1、认真学习并积极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在本班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2、协助学校开展各种活动,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及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
3、注意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及时向班主任、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反映,使其得到尽快解决。
4、帮助有心理困难的同学及时前往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辅导,负责向心理辅导教师提供同学的表现,以便加强对接受咨询的学生跟踪及反馈。
5、协助学校开展心理普查和问卷调查。
6、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担任学生助理,为老师、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7、心理委员在本系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直接指导下,组织开展全班性的其他相关心理活动。
8、心理委员在对本班同学进行心理援助时,若超出了自身的干预能力范围,应及时将有关同学转介到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来,不得延误。
9、保密原则。心理委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对自己所接触的同学隐私不得向亲戚、同学或朋友等泄露,特殊情况需向心理咨询老师请教。
2.心理委员对本班同学所观察到的常见心理问题与应急心理问题应按规定程序进行汇报,原则上先向本系汇报,再向院心理咨询中心汇报。汇报有两种方式:一是口头汇报;二是书面汇报。
3.心理委员对“常见心理问题”的汇报实行“零报告”制度。报告时间为一个月一次,每学期共计5次,全年共10次。具体时间为:每个月月底和寒暑假前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