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文言文,书信,劝侄子多读书,举了苏轼的例子,非高中课文。求大家帮忙看下? 5
大意如下:
…苏子行文,好批评议论,不可以学这个,但他文采斐然,是因为他读古文读得多。
现在许多佳句,大多都是古人文章里面写的。现在人看不出,是因为古时的文章读得少啊。 展开
苏轼写给侄孙苏元老的信
家信原文
侄孙近来为学如何?恐不免趋时。然亦须多读书史,务令文字华实相副,期于实用乃佳。勿令得一第后,所学便为弃物也。海外亦粗有书籍,六郎亦不废学,虽不解对义,然作文极峻壮,有家法。二郎、五郎见说亦长进,曾见他文字否?侄孙宜熟前后汉史及韩柳文。有便寄近文一两首来,慰海外老人意也。
原文释义
趋时:趋赶时势。
海外:这里指海南。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被贬海南。
峻壮:形容文章有气势。
韩柳:韩指韩愈,柳指柳宗元,两者共同倡导中国唐代古文运动。
家信写作背景
苏元老,字子廷,是苏轼的族孙,年少好学,擅长《春秋》,喜好文章。因为苏元老为学有功,所以苏轼非常喜欢他,苏辙也曾夸奖过他。第一次见到苏元老时,就连当时的文学大家黄庭坚,也十分惊奇,称赞他是“苏氏之秀也”。后来,苏元老举进士,调广都簿,历太常少卿,有诗文流传于世。
作为长辈,苏轼非常关心后代的成长,特别是对族孙苏元老更加关爱。在这封家书里,他劝诫苏元老要多读书,勤学习。
家信品读
苏轼虽然长了侄孙苏元老两辈,但在这封写给侄孙的信中,他说话的口吻非常平易亲切,一点也没有长辈的权势与威严。他以“文字华实相副,期于实用”劝导侄孙努力读书。于循循善诱中,显现出一位文学大家的家训之道。
关于读书学习,苏轼的观点是:“勿令考得功名后,所学便为弃物也”,这不仅在当时而且现在都有着普遍的意义。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下,读书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准备,成为一种仕进的手段。因而,只要读书人金榜题名,功名利禄自然就会有了;而一旦失败,就会变为“百无一用是书生”。正因为这样,通过考试 “走上仕途”也就成了读书的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读书被人们堂而皇之地称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和“垫脚石”,因为当他们考试通过之后,便将所学知识废弃。这种现象在有的人看来很自然,他们认为只要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总不免会有这种急功近利的现象。殊不知,正是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才导致了百弊丛生的严重后果。功名利禄是读书的动力,这个我们不能也不需要否认,但这个动力好比“兴奋剂”,足以使读书成为“异化劳动”而走入歧途。知识可以增强人们的谋生能力,但读书不能完全讳言功利。
(本文来自【大道知行】个人图书馆文章)
谢谢,麻烦看详细描述
现在请看可否正确。供参考。
你出示的“只言片语的大意”,缺少“关键字”。很难查找真实的原文所在地,现在找到的,依然供你参考。如果不对,可以在次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