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营养不良的特殊信号有哪些?
人们通常把消瘦、发育迟缓乃至贫血、缺钙等营养缺乏性疾病作为判断宝宝营养不良的指标。这一方法虽然可靠,但病情发展到这一步,宝宝的健康已经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只能“亡羊补牢”,这显然不是上策。
其实,宝宝营养状况滑坡,往往在疾病出现之前,就已有种种信号出现了。父母若能及时发现这些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就可将营养不良消灭在“萌芽”状态。专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以下信号特别值得父母们留心:情绪变化:美国儿科医生的大量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当宝宝情绪不佳、发生异常变化时,应考虑体内某些营养素缺乏。
(1)宝宝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提示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质,应多给宝宝吃一点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铁、高蛋白质的食品。
(2)宝宝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表明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土豆等含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益处。
(3)宝宝情绪多变,爱发脾气则与吃甜食过多有关,医学上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除了减少甜食外,多安排点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也是必要的。
(4)宝宝固执,胆小怕事,多因维生素及钙质摄取不足所致,所以应多吃一些动物肝、鱼、虾、奶类、蔬菜、水果等食物。
行为反常:营养不良也可引起宝宝行为反常,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体内维生素C缺乏的结果。在食物中添加富含此类维生素的食物,番茄、桔子、苹果、白菜与莴苣等为最佳食疗食物。这些食物含丰富的酸类和维生素,可增强神经的信息传递功能,缓解或消除上述症状。
(2)行为与年龄不相称,较同龄宝宝幼稚可笑,表明体内氨基酸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类、奶、蛋等。
(3)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缺乏钙质的信号,应及时增加绿色蔬菜、奶制品、鱼肉松、虾皮等。
(4)喜欢吃纸屑、泥土等异物,称为“异食癖”。多与缺乏铁、锌、锰等微量元素有关。海带、木耳、蘑菇等含锌较多,禽肉及海产品中锌、锰含量高,应是此类宝宝理想的“盘中餐”。
过度肥胖以往常将肥胖笼统地视为营养过剩。最新研究表明,营养过剩仅是部分“胖墩儿”发福的原因。另外一部分胖宝宝则是起因于营养不良。具体说来就是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造成某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所致。“微量营养素”不足导致体内的脂肪不能正常代谢,只得积存于腹部与皮下,宝宝自然就会体重超标。
因此,对于肥胖儿来说,除了减少高脂肪食物(如肉类)的摄取以及多运动外,还应增加食物品种,做到粗粮、细粮、荤素之间合理搭配免除上面所提的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情况,给婴儿一个合理的营养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