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从北航走出的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军人物?

感觉航空航天系统的很多知名专家都毕业或任教于北航,可以介绍下吗?... 感觉航空航天系统的很多知名专家都毕业或任教于北航,可以介绍下吗? 展开
 我来答
航小北日常科普
2019-05-1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
航小北日常科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
采纳数:8 获赞数:529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博士生在读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我作为一个在北航的航空航天专业学习了九年的学生,真的可以不客气地说,北航无论如何,在航空航天系统内都绝对是说得上话的,毕竟三航院校——北航南航西工大,再加上一个哈工大,这四家大学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引领者。

我就介绍一个离我很近的航空发动机专家——陈光老师吧。【如下图所示,就是陈光老师】

陈光老师是我的老师的老师——所以我们平时都称他是师爷,当然更多的时候是称呼他叫“光先生”。说起来“光先生”这个称号,那还有一段渊源。

要说航空发动机行业里面姓什么的人起的作用最大,那绝对是姓“陈”。光先生告诉我们,大概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组织了一个只有五个人的航空发动机专家小组,其中包括了陈光老师,还有北航的另一个发动机院士:陈懋章,北航搞传热的陈大光老师,然后还有一个中科院的姓陈的老师。

所以五个专家,居然四个姓陈,如果都喊“陈老师”都不知道在叫谁。于是陈光老师就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叫“光先生”,从此旁人也觉得这个称呼很好,就干脆这么称呼他。

陈光老师是搞航空发动机结构的,所以基本上航空发动机的结构基本上没有陈光老师不知道的,简直就是一部活的航空发动机百科全书。

原来陈光老师上一门课,讲航空发动机结构,基本上就是中国的最高水平,在他之后的老师再上课讲航空发动机都会吹牛:“我当年全程亲耳听过陈光老师讲课”。而且他还曾经因为一起航空发动机事故,代表中国去苏联跟苏联专家据理力争究竟这起事故是谁的错,最后凭借对航空发动机结构的了解和高超的观察能力,陈光老师把苏联专家驳斥的哑口无言。

当然了,现在陈老师因为快要90岁的年纪了,再也不能在一线从事航空发动机研究了,但是他还是坚持在进行航空发动机科普方面的工作。比如说下图就是陈光老师在上课,虽然年纪很大了,耳朵也有点儿背,但是他的头脑非常清晰,一点儿都不显老。

而且陈光老师每天都会坚持大量的写作工作,把他了解的航空发动机知识毫无保留地交给我们这些晚辈,比如说下图就是他时不时地会传给我一些他自己刚刚写完的资料,实在是诲人不倦。

所以说,陈光老师真不愧是一位集技术、经验、智慧、敬业……等等于一身的航空发动机专家,航空业的领军人物实在是当之无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蓝星救援队
2019-05-06 · 航空达人
蓝星救援队
航空达人
采纳数:1 获赞数:862
航空领域研究者,历史学科爱好者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当然是北航1952级校友中六位两院院士 。

1952年,那年北京航空学院刚刚成立,来自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航空系科的教师组成了学校最初的队伍。招收了第一批来自全国各地怀有航空报国梦的年轻学子。他们之中就走出了后来六位两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懋章

1999年陈懋章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叶轮机气动力学和粘性流体动力学研究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卓有建树。 在他指导并参加的某型发动机跨音压气机改型设计中,敢于闯入科学研究的“禁区”,提出了一种新型压气机处理机匣,保证了发动机在整个飞行包线内稳定可靠工作,排除了空中熄火 故障。对促进我国发动机设计研制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孔辉

1994年首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主持完成多项中国汽车行业的基础性科研项目和一汽新型汽车的开发研制工作。被汽车界誉为将系统动力学与随机振动理论引入汽车振动与载荷研究的领先学者,中国汽车轮胎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带头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戚发轫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了东方红一号研制,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研制,东方红三号第二代通信广播卫星;主持神舟号飞船总体方案,作为总设计师在解决卫星和飞船研制过程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陶宝祺

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陶宝祺作为中国航空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的开拓者,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为推动这一高新科技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永志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王永志长期致力于中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参加和主持了6个导弹型号、2个运载火箭型号和“神舟”系列飞船的设计研制工作。王永志参与主持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主持了总体技术方案设计,组织了研制、试验中的总体技术协调,正确处理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群鹏

1999年群鹏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分支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我国失效分析学会组织主要创始人之一,先后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奖、劳动部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十余项奖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薛启谭
2019-05-06 · 博士生在读
薛启谭
博士生在读
采纳数:85 获赞数:3004
国家励志奖学金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作为北航航空学院在读的学生,简单介绍几位我相对比较了解的大佬吧。

李椿萱,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及应用力学系教授,1997年当选工程院院士,9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老是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器设计专家。回国前在美国洛克希德导弹及空间公司从事航天飞机及导弹的型号及预研工作。1980年回国,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87-1997年先后任八六三航天技术领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主题专家组成员,及第二届气动力、热专题组组长,参与了我国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系统的发展规划与概念研究,并全面负责气动力、热专题的关键技术预研与设备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先后荣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航空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国防科工委863计划先进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863计划先进个人等称号,以及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并自91年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待遇。

王浚,195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就是北航在改名以前的名字),我国著名人机与环境工程及空调制冷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协主席;中国制冷学会常务理事;航天推进剂制备及输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973”项目专家组长,副组长。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对环境控制技术、环境模拟技术、生命保障及安全救生技术以及空气制冷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持过二十几项大中型重点环境模拟设施和空气制冷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并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为国防建设和环境技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先后承担国家大型国防及民用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一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国防及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七项、三等奖五项。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国家甲级出版社),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70多名,博士生50多名,博士后11名。

唐长红:相信军迷对于唐总一定都很熟悉,毕竟是“飞豹”“歼轰7A”和运20的总师!唐总本科是西工大的,研究生毕业于北航。先后参加了“飞豹”飞机、运七—200A、MPC—75、AE—100等型号飞机的研制和重大预研课题研究。现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副院长、国家重点型号飞机总设计师、研究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劳动模范。2011年12月份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航的大佬们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每次路过主M楼时,看到挂在墙上的两院院士们的照片,就不由得感叹,什么时候我也能挂在那呀(醒醒,该搬砖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913714
2019-05-27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913714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2 获赞数:288
雅思7航模国赛团体个人冠军离子电池方向SCI一区一篇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众所周知,从北航走出了许许多多的航空航天领军人物,其中有的人人皆知,有的却默默无闻,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三位“名气较低”的领军人物。

徐惠彬

徐惠彬教授历任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关于他的成就鲜有报道,因为他主要研究是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热障涂层,该项技术在国产航空发动机上已经大规模应用。大家懂的,多说不宜。

刘红

刘红,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01年任教授,2004年起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红教授主持“月宫一号”的研究,2014年5月20日,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月球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实验装置“月宫一号”105天的密闭多人试验获得成功。“月宫一号”的试验成功,对保障中国载人月球基地及火星探测等航天计划的顺利进行、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唐立

唐立江苏宜兴人,核武器物理研究与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总工程师。198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父亲是唐西生,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关于他的报道比较少,总结来说曾设计隐身机尾喷管,后跨界造出5款核弹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玉衡
2019-05-06 · 北航老学霸
玉衡
北航老学霸
采纳数:0 获赞数:633
成绩前1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就由深爱北航的我来回答吧


北航作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211、985、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实力与师资力量十分雄厚,号称“五年六院士”。而评上院士的几率有多大呢,中国一共有1600名左右院士,而中国有14亿人口,也就是评上院士的几率约等于一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只有在一个领域内取得了巨大突破的人才可以当上院士。

而北航任教的有多少名两院院士呢?

23名。





而这些仅仅是在北航任教的院士。在北航毕业的院士更多,比如王永志院士等。

正是这些院士撑起了中国航空航天的一片天,让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不落后于其他大国。

北航建校之初,不少专家学着从海外反华,参与学校的建设,其中包括沈元、屠守锷、陆士嘉等人。沈元是空气动力学家,为我国干线客机,也就是大飞机的研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屠守锷是航天四老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陆士嘉师从普朗特,是普朗特唯一的女学生,也是钱学森的师叔。一批当时有着最先进理论的学者专家加入了北航,在北航任教。



建校之后,北航也培育出了一大批栋梁之材,央视新闻联播不久前就特意播出了北航首届优秀校友,其中包括了戚发韧院士、王永志院士。另外,歼十五总指挥罗阳也是北航校友,但不幸在歼十五首飞成功当天心梗猝死,因公殉职。不少长征火箭的总师也是北航的校友。

向英雄们致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