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在真实历史上,是如何三箭定天山的?

 我来答
电斯牛ck
2020-12-15 · TA获得超过39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1万
展开全部

说实话,薛仁贵征西我没听说过,我听说过薛仁贵征东。在我小时候,我就喜欢看《薛仁贵征东》和《薛丁山扫北》的故事,有意思,除了李世民有点惨,每次都被围攻。里面白袍小将薛仁贵的风采曾经让我钦佩不已。那么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薛仁贵征东是个什么样子呢?另外,薛仁贵也征过西,我们也来看看。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薛仁贵征东的第一次登场

在演义小说之中,薛仁贵是应梦贤臣,英勇无比,是大唐后期的重要将领。但是说来也有趣,在《旧唐书》中却没有给薛仁贵单独立传。关于薛仁贵的事迹我们只能从《新唐书》中去获取了。

在演义中,薛仁贵是白袍小将、应梦贤臣。可以说小说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薛仁贵的登场和战斗方式确实对得起他白袍小将的名号了。在《新唐书》中如此记载:

“仁贵恃骁悍,欲立奇功,乃著白衣自标显,持戟,腰鞬两弓,呼而驰,所向披靡;军乘之,贼遂奔溃。”

薛仁贵初次在李世民面前登场,便仗着自己武艺高强,穿着白色的衣服,手持画戟,拴着弓箭,在战场之上来回驰骋,所向披靡,杀得敌人节节败退。

不得不说,中国的历史书写往往都是以最少的字来表现最多的情景,且看我给您分析。

首先薛仁贵穿着白衣服,说明薛仁贵当时没穿盔甲,仅仅是穿着白衣亮相。俗话说得好,刀剑无眼,在战场上盔甲就是战士保命的必需品,但是薛仁贵却不穿盔甲仅仅穿着白色战袍。这说明什么?说明薛仁贵艺高人胆大,不担心敌人会伤害到他。因此我们可见薛仁贵武艺的高强。

第二点,薛仁贵穿着白衣服,在战场上自然是格外显眼。我们举个例子说,在壬辰之战中,有日本武士穿着金甲来回冲杀,固然神勇,但是却被李如松派人用火铳直接射死。为什么?因为太显眼了招惹到了火力。因此能穿着显眼在战场上厮杀的人,必然是有着自己本事的人。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薛仁贵的武艺高强。

第三点,薛仁贵用画戟。说实话,在我们传统的大将打仗的时候,大家一般都会选择用一些正规的兵器例如说是枪、刀、剑等,用画戟、槊、锤等不是武艺低微用来唬人的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手,例如说用方天画戟的吕布。因此用画戟这种奇特且难用的兵器我们也可以看出薛仁贵的勇猛。

总而言之,薛仁贵是一员猛将。唐太宗李世民看到了薛仁贵这样的猛将自然是十分开心,说了这样一段话:

“朕旧将皆老,欲擢骁勇付阃外事,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皦将。”

李世民这段话的意思说的是跟随着李世民打天下的老将们都已经逐渐老去,但是在这个时候薛仁贵却出来了,李世民这一趟征辽东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得到了薛仁贵这个将军。

说实在话,李世民这一趟征辽东虽然出动了大军众多,劳民伤财,但是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战果,可以说李世民这一趟征辽东是非常失败的。也没有取得小说中的那种傲人的战果。

二、薛仁贵二征高丽

薛仁贵第二次征高丽的时候,唐朝的统治者已经换成了高宗李治了。第二次征东,可以说是充分显现出了薛仁贵的英勇善战,个人认为薛仁贵属于那种猛将,颇有些吕布当年的气势。《新唐书》中对于薛仁贵的英姿也多有记载:

“战横山,仁贵独驰入,所射皆应弦仆。”

这一次薛仁贵是个射击冠军,在横山一战中,薛仁贵单枪匹马,手持弓箭,连射对方数十人,每一次箭响必有一个敌人死去,可以说薛仁贵是非常勇武而且箭法高超。

“又战石城,有善射者,杀官军十余人,仁贵怒,单骑突击,贼弓矢俱废,遂生擒之。”

薛仁贵下一次登场,善于射箭的换成了敌人的大将,这名高丽将军箭法同样是非常惊人,连续射杀了数十名唐军(让我想起了小说中高丽将军用飞刀杀掉了唐朝三十六员总兵的情节),面对着善于射箭的敌人,薛仁贵再次暴怒,单枪匹马冲了过去。弓箭这种东西最怕近身,薛仁贵一近身,敌人的弓箭就废了,最终这员善于射箭的高丽大将被薛仁贵生擒。薛仁贵再次单枪匹马立下大功。

这一次东征大唐以全胜而告终,经历了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三代人的努力后,高丽终于被征服。 此战,唐朝共获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六十九万七千户口,将其划分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设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高句丽旧地。

薛仁贵也因为立下大功被封为右威卫大将军,当然,在小说之中薛仁贵成了山西王,但是实际上薛仁贵只是被封为平阳郡公。


三、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当时西方的铁勒部、吐蕃部等多有挑事的嫌疑,因此皇帝便派大将薛仁贵去征西扫荡,在临走之前的宴会上,薛仁贵再次展示了自己的箭法:

“将行,宴内殿,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仁贵一发洞贯,帝大惊,更取坚甲赐之。”

当时皇帝听说薛仁贵的箭法很好,就准备了五层铁甲让薛仁贵尝试射一下,薛仁贵一发箭便射穿了五层铠甲,皇帝也为之震惊,由此可见在和平的岁月薛仁贵也没有荒废掉自己的武艺。

在与铁勒九姓的战斗之中,薛仁贵再次展现出了自己的过人的箭法,这也就是小说之中最为津津乐道的情节,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

当时铁勒部听说薛仁贵武艺高强,就派出了部落中的勇士数十人想要和薛仁贵单挑一下,结果薛仁贵三箭射死三人,铁勒勇士们便佩服薛仁贵的武勇投降了薛仁贵。这样铁勒九姓的叛乱就这样被轻轻松松平定了。这一段情节也被后世的小说家写入了演义小说中,成为了经久不衰的桥段。

四、薛仁贵征西

薛仁贵征西,征讨的便是西面的吐蕃部。当时的吐蕃部在吐蕃几任领袖的努力下发展得非常迅速,并且开始逐渐威胁大唐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薛仁贵只得出征。说实话,这次出征对于薛仁贵来说非常危险,一是因为出征的地方地形十分复杂,二是因为薛仁贵的副手郭待封因为嫉妒薛仁贵而不愿意配合他。

薛仁贵当时的战略是让郭待封留守后路,然后自己率领军队速战速决,避免在复杂的地形停留过久遇到危险。起初战争进展非常不错,据记载:

“遇贼,破之,多所杀掠,获牛羊万计。”

但是后面郭待封却不配合薛仁贵,迟迟不率兵援助薛仁贵,导致战局失控。薛仁贵只得败退,据记载:

“仁贵退军大非川,吐蕃益兵四十万来战,王师大败。仁贵与吐蕃将论钦陵约和,乃得还,吐谷浑遂没。”

当时薛仁贵败退,吐蕃四十万大军压境,薛仁贵大败,最终薛仁贵只得和吐蕃大将求和,才得以全身而退。因为这一场大败,薛仁贵险些被判处死刑,最终剥夺了全部功勋贬为庶人。

在小说之中,薛仁贵在这场战役中身死,最终是他的儿子薛丁山西征才得以为父报仇。其实我们看薛仁贵的小说,里面多化用历史,只不过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将薛仁贵的事迹拼凑成了一部小说,说来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