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怎么封王的,每个皇帝继位都封自己儿子王吗?这样王国会不会太多?
明朝初期,皇帝朱元璋给自己每个儿子封亲王,有封地,是藩国,都归顺于皇帝的。后来朱棣继位后就,只封亲王,没有封地,拿俸禄了。
皇嫡长子立为太子,皇帝诸子年十岁立为亲王,有封地,故又称藩王,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二十岁就藩。
洪武年间,朱元璋授予亲王以兵权。特别是分封在北方沿边的藩王,不仅拥有直属的护卫军,还经常统率大军出征,称为塞王。其中的燕王朱棣,在朱元璋死后不久,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朱棣即位后,逐步解除藩王兵权,加强对宗室的限制和监视,从而形成了“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扩展资料:
明朝藩王:
明朝的藩王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并能世袭罔替。意思是明朝的藩王分封但是没有封地,有王爵但不能管理当地的政治民生大权,享受待遇而不用管事,还不可以参合进入士农工商这些行业,最重要的是世袭罔替!
世袭罔替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的儿子封亲王,然后亲王的嫡长子可以世袭亲王爵位,其他儿子降一等成为郡王,郡王的嫡长子继承郡王爵位,来世袭郡王爵位。其他儿子降爵成为镇国将军,孙子为辅国将军,曾孙为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明朝共计实封亲王六十五位,追封亲王二十二位,至明亡,除去被废还有绝嗣除封的亲王,共计还有亲王三十四位。郡王则有多达九百位之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爵位 (汉语词汇)
1、封地很小,往往一个城市而已,面积不会很大。
2、封王后必须出京到封地,而且没有特别的情况,一生永远不许离开封地,否则下场很不妙,可以说,诸侯王是在一个金银窝里软禁一辈子,自己的政治抱负是无法实现的(根据当时的规定,皇族子孙不能参加科考)。
3.封的王确实不少,朱姓皇族人口繁衍兴旺,但是由于以上两点原因,成不了什么气候。
那到明末有几千个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