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比喻句?怎样写比喻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不是比喻句。
构成比喻内容上三个要素: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中,没有喻体,所以这句话不是比喻句。
比喻的作用: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并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扩展资料:
比喻常见的三种形式:
1、明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
例子: 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荷塘月色》)
2、隐喻(又称暗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 母亲啊!你 (本体)是 荷叶(喻体), 我(本体) 是 红莲(喻体)。(冰心《荷叶母亲》)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本体)成了喧腾的大海(喻体)。(袁鹰《十月长安街》
3、借喻
应当注意不要与现在所说的隐喻(即暗喻)相混淆。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
例子: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喻体)。(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参考资料来源:
上文说的“本体”以及“喻体”比较容易理解,我们着重讲解“喻词”的含义。“喻词”作为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关键部分,在比喻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写比喻句时,经常用“本体”和“喻体”存在的某一个相同的点来打比方,“喻词”则起到连接的作用,常见喻词有“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好比”等。
二、如何正确辨别比喻句?
上文介绍了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喻词”,很多朋友就认为只要句子里出现“喻词”就是比喻句,其实不然。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小编给大家举例说明:
(一)典型范例:
①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这里将湖面比作一面硕大的银镜。相似点:形态。
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这里将抱在一起的槐花比作玉雕的圆球。
相似点:形态、颜色。
(二)有几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1)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句巾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作比较。)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人,这样美丽。(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比较。)
(2)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
(3)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4)表示联想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
通过上文列举的例子,相信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比喻句的规律了,想要正确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可以观察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应有两种不同的事物;第二,这两件事应该有相似之处。如果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则为比喻句句;否则,它就不是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