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新网师一日叙事活动,我申请了三个月,这次终于申请成功。很是激动,同时,也一直忐忑不安,担心自己写不好。为此,还在前几天试写了几次。我相信,正如很多新网师人说的那样:只要一直在努力的路上,就一定能遇上庆典。
读
今天早上,如往常一样,6点左右自然醒来,洗漱完后,来到阳台上,外面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伴着清凉的空气, 我做了几个深呼吸,舒展了一下筋骨,顿时神清气爽。回到书房,捧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再一次阅读第七章《美育》。因为,今天晚上有新网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的第六次课。
一个多小时的阅读,让我对“美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多老师认为,“美育就是美术课、音乐课”其实“美育无处不在”。我们美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美的享受,就是很好的美育;我们的劳动课,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可以创造美,这也是美育;我们的体育课,那种形体美、动作美、力量美,同样是美育;我们的语文课,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想象文本内容所描绘的美,这都是美育……“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进行探究性、实验性劳动的努力,同时也就是对于优美的、充满智力活动的那种劳动的审美要求的满足。”“从审美角度认识文学、音乐和造型艺术作品,要有积极活动。”一个个观点,让我不断反思我们的“美育”实施还有哪些途径,还需要如何走向深入。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中说到:“要成为优秀的教师(校长),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思想不会凭空产生,最重要的源头之一,就是对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教育大师的理念的领会、学习与掌握。”自从参加新教育实验以来,我几近疯狂地阅读各类教育著作,而早上成为了我专业阅读的固定时间。
我还利用一天中零碎的时间进行阅读。今天午饭后,我观看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课程相关的线上讲座《美的力量》,我被开封贞元学校那丰富多彩的“美育”课程所深深震撼了:器乐日课、小桥音乐会/诗会、校园音乐节、中英文戏剧……学校已经把艺术教育与日常的学习融为了一体。在那里学习的孩子,该多幸福呀!每天都在感受美,表达美和创造美。
自从开始教育写作以来,越发觉得自己的输入不够,需要大量地阅读、广泛地阅读、深入地阅读。《教师阅读地图》中也强调我们要建立“永远处于开放之中的全息阅读地图。”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往往是两三本书同时进行。早上,思路更清晰的时候,阅读专业书籍,中午和晚上临睡前,我会看轻松一点的散文、小说。今晚我将继续阅读《极简主义》,它让我明白,我们不仅在生活中要清扫不必要的东西,不要让过多的杂物烦扰我们的生活,同样,我们要减少不必要的应酬,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来阅读,充实我们的闲暇,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行
今天学校继续进行“尚善杯”构建理想课堂教学竞赛。我听了前两节的数学课,虽然我不是数学学科教师,但在老师引领学生理解关键信息“至少”“最多”这些词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阅读理解能力”对学数学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我要继续推动学校“阅读工程”的决心。
朱永新教授说:“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近两年,学校通过“阅读长廊”的打造,通过成立“行政管理读书会”“青年教师尚美读书社”,通过举办读书节、整本书阅读课程等,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厚。但是,在学科阅读、家长阅读这一块还要继续努力深化。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孩子、每一位家长都读起来,在阅读中丰盈、厚实和广博,是我们每一个三小人的责任。
第三节课之后,我批改了学生《二十四节气与笔记大自然课程》的作业。与其说是作业,我更想说是作品,因为,那都是孩子们用心观察后,在美术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创作。
昨天,我带领学生去学校的一角观察了“鸡冠刺桐”,“这‘鸡冠刺桐’太美了,那像辣椒一样的未开放的花串,红艳艳、火辣辣的,真有意思。”学生在笔记中写到,“那完全盛开的花,像优雅的舞者。”学生还把花开放的变化过程画下来了。有的学生画了“鸡冠刺桐”花的叶子,“叶子柄有20厘米左右,距离叶片3厘米左右的地方有倒刺,它的叶片有三片,其中两片是相对的……”孩子们细微地发现着大自然的奥秘。同时,我们朗诵相关节气的诗歌,联合美术教师指导孩子们把观察到的画下来。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美和创造美。我想,这种综合性的课程,是不是可以实现冯美娣老师讲的“美育”的深度问题呢?
下午我听了徒弟黄林艳老师的课。黄老师特别谦虚好学,总是经常端个小板凳坐在我教室后面。从她这节《威尼斯小艇》来看,她的课越加稳重、扎实了,真替她高兴。
近几年,每学期我都会与本校的、外校的年轻教师结成师徒,而我自己也通过各种途径结识了自己的师傅。我经常提醒自己,任何时候,要有一个空杯心态,“三人行必有我师”,虽说是“师徒”,但我认为更多是教学相长。年轻教师思路开阔,信息技术比我们掌握得更好,所以,我常常向他们请教。一些年长的,在教育教学上有经验、有建树的名师,更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勤勉、坚韧的学习态度,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都是我不断学习、吸收的精华。
学
晚上7点半,冯美娣老师主讲的课准时开始。冯老师那缓缓地、美美的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她梳理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美育途径,有六个方面,结合她与女儿的点滴成长进行诠释。这是一位多有心的母亲呀!与孩子一起播种种子,观察小树成长的变化,坚持写日记。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是幸福的,是充满期待的,是常常有惊喜的,这不就是发现美、体验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过程吗?苏霍姆林斯基说:“审美教育的成效如何,取决于向学生揭示美的本质的深度。”我想,像冯老师这样,不但引领孩子亲身实践,还用阅读、写作来记录和思考的深度参与,就是一种有深度的美育。
思
虽然还是步履蹒跚,虽然常常在接近零点才提交文章,但是,写作梳理了我的实践,推动了我的思考,激发了我要进一步去阅读的动力。我要像李镇西老师所说,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实践、不停地写作,循环往复,不断精进,向美而行,成就更美好的自己。同时,尽可能地让自己发出耀眼的光,去照亮更多的人!
读
今天早上,如往常一样,6点左右自然醒来,洗漱完后,来到阳台上,外面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伴着清凉的空气, 我做了几个深呼吸,舒展了一下筋骨,顿时神清气爽。回到书房,捧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再一次阅读第七章《美育》。因为,今天晚上有新网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的第六次课。
一个多小时的阅读,让我对“美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多老师认为,“美育就是美术课、音乐课”其实“美育无处不在”。我们美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美的享受,就是很好的美育;我们的劳动课,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可以创造美,这也是美育;我们的体育课,那种形体美、动作美、力量美,同样是美育;我们的语文课,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想象文本内容所描绘的美,这都是美育……“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进行探究性、实验性劳动的努力,同时也就是对于优美的、充满智力活动的那种劳动的审美要求的满足。”“从审美角度认识文学、音乐和造型艺术作品,要有积极活动。”一个个观点,让我不断反思我们的“美育”实施还有哪些途径,还需要如何走向深入。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中说到:“要成为优秀的教师(校长),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思想不会凭空产生,最重要的源头之一,就是对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教育大师的理念的领会、学习与掌握。”自从参加新教育实验以来,我几近疯狂地阅读各类教育著作,而早上成为了我专业阅读的固定时间。
我还利用一天中零碎的时间进行阅读。今天午饭后,我观看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课程相关的线上讲座《美的力量》,我被开封贞元学校那丰富多彩的“美育”课程所深深震撼了:器乐日课、小桥音乐会/诗会、校园音乐节、中英文戏剧……学校已经把艺术教育与日常的学习融为了一体。在那里学习的孩子,该多幸福呀!每天都在感受美,表达美和创造美。
自从开始教育写作以来,越发觉得自己的输入不够,需要大量地阅读、广泛地阅读、深入地阅读。《教师阅读地图》中也强调我们要建立“永远处于开放之中的全息阅读地图。”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往往是两三本书同时进行。早上,思路更清晰的时候,阅读专业书籍,中午和晚上临睡前,我会看轻松一点的散文、小说。今晚我将继续阅读《极简主义》,它让我明白,我们不仅在生活中要清扫不必要的东西,不要让过多的杂物烦扰我们的生活,同样,我们要减少不必要的应酬,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来阅读,充实我们的闲暇,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行
今天学校继续进行“尚善杯”构建理想课堂教学竞赛。我听了前两节的数学课,虽然我不是数学学科教师,但在老师引领学生理解关键信息“至少”“最多”这些词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阅读理解能力”对学数学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我要继续推动学校“阅读工程”的决心。
朱永新教授说:“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近两年,学校通过“阅读长廊”的打造,通过成立“行政管理读书会”“青年教师尚美读书社”,通过举办读书节、整本书阅读课程等,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厚。但是,在学科阅读、家长阅读这一块还要继续努力深化。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孩子、每一位家长都读起来,在阅读中丰盈、厚实和广博,是我们每一个三小人的责任。
第三节课之后,我批改了学生《二十四节气与笔记大自然课程》的作业。与其说是作业,我更想说是作品,因为,那都是孩子们用心观察后,在美术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创作。
昨天,我带领学生去学校的一角观察了“鸡冠刺桐”,“这‘鸡冠刺桐’太美了,那像辣椒一样的未开放的花串,红艳艳、火辣辣的,真有意思。”学生在笔记中写到,“那完全盛开的花,像优雅的舞者。”学生还把花开放的变化过程画下来了。有的学生画了“鸡冠刺桐”花的叶子,“叶子柄有20厘米左右,距离叶片3厘米左右的地方有倒刺,它的叶片有三片,其中两片是相对的……”孩子们细微地发现着大自然的奥秘。同时,我们朗诵相关节气的诗歌,联合美术教师指导孩子们把观察到的画下来。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美和创造美。我想,这种综合性的课程,是不是可以实现冯美娣老师讲的“美育”的深度问题呢?
下午我听了徒弟黄林艳老师的课。黄老师特别谦虚好学,总是经常端个小板凳坐在我教室后面。从她这节《威尼斯小艇》来看,她的课越加稳重、扎实了,真替她高兴。
近几年,每学期我都会与本校的、外校的年轻教师结成师徒,而我自己也通过各种途径结识了自己的师傅。我经常提醒自己,任何时候,要有一个空杯心态,“三人行必有我师”,虽说是“师徒”,但我认为更多是教学相长。年轻教师思路开阔,信息技术比我们掌握得更好,所以,我常常向他们请教。一些年长的,在教育教学上有经验、有建树的名师,更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勤勉、坚韧的学习态度,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都是我不断学习、吸收的精华。
学
晚上7点半,冯美娣老师主讲的课准时开始。冯老师那缓缓地、美美的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她梳理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美育途径,有六个方面,结合她与女儿的点滴成长进行诠释。这是一位多有心的母亲呀!与孩子一起播种种子,观察小树成长的变化,坚持写日记。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是幸福的,是充满期待的,是常常有惊喜的,这不就是发现美、体验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过程吗?苏霍姆林斯基说:“审美教育的成效如何,取决于向学生揭示美的本质的深度。”我想,像冯老师这样,不但引领孩子亲身实践,还用阅读、写作来记录和思考的深度参与,就是一种有深度的美育。
思
虽然还是步履蹒跚,虽然常常在接近零点才提交文章,但是,写作梳理了我的实践,推动了我的思考,激发了我要进一步去阅读的动力。我要像李镇西老师所说,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实践、不停地写作,循环往复,不断精进,向美而行,成就更美好的自己。同时,尽可能地让自己发出耀眼的光,去照亮更多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