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是如何得名的?
绍兴:原称越州。宋高宗年号为绍兴,因此得名。
“绍兴”的由来
南宋赵构皇帝被金人所逼,到处奔窜于江浙一带。公元1131年逃至绍兴(那时是越州)觉得心情很好,江山会被收复,所以有了一句“绍祚中兴”,并改元为绍兴元年,而越州也就成了绍兴城。
绍兴作为年号
南宋皇帝赵构年号(1131年 - 1162年)';
南宋绍兴元年(1131)正月初一,赵构在行在越州,大赦改元,敕曰:“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爰因正岁,肇易嘉名,发涣号于治朝,霈鸿恩于寰宇,其建炎五年,可改为绍兴元年。”
这一年的十月十一日,宋高宗以昔唐德宗兴元元年巡幸梁州,改梁州为兴元府故事,升行在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始。
也就是说,“绍兴”一名是从“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而来,“绍”即继承;“奕世”,即累世,一代接一代;“宏休”即宏大的事业;
“兴”即中兴、振兴;“丕绪”即皇统。也就是要使赵宋统治继往开来的意思。在升行在越州为绍兴府后,越州官绅上表乞赐府额,赵构题“绍祚中兴”,意为继承帝业,中兴社稷。
也就是说,“绍兴”一词是先有年号,再有府名,再有“绍祚中兴”一额。
越州古称会稽,始建于公元前490年。春秋时代为 越国都城,历史上长期是浙江首府。1131年,宋高宗赵构改年号为绍兴,寄托“绍(承继)祚(国统)中兴”之意,把当时的越州改名为绍兴,绍兴由此得名。
扩展资料:
绍兴年间的历史事件:
1、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于书面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
宋高宗希望把生母本人和徽宗的遗体接回,答应金杀岳飞。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岳飞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于临安(今杭州)。
2、岳飞北伐
1134年(绍兴四年)春,岳飞卜书宋廷请求北伐,收复失地。五月,岳家军从鄂州(今湖北武汉)渡江开始北伐。
首战攻克郢州(今湖北钟祥),接着兵分两路,岳飞命部将张宪攻打随州,自己则率主力逼向襄阳府(今湖北襄阳)。
七月,金朝为阻拦岳家军继续北上,派援军与败将李成合兵数万,于邓州西北方向排列三十余营寨,企图阻挡宋军北进之路。
岳家军奋勇冲杀,一举击败金与伪齐联军,并乘胜攻占邓州。岳飞即又分兵相继收复唐州(今河南唐河)及信阳。八月,岳飞被宋高宗晋升为靖远军节度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