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展开全部
一、研究内容:“春联”的起源、演变过程、特点等
二、研究时间:2019年2月1日
三、研究地点:诸城市图书馆
四、研究人员:王晨宇
五、研究过程:
1、从图书馆查找关于“春联”的书籍,学习并研究。如: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
2、询问爷爷奶奶关于春联的习俗及文化常识。
3、上网查阅春联的相关知识。
六、研究结果:
1、“春联”的起源: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中国民间春节习俗之一。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2、“春联”的演变过程: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3、“春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平仄相对。
七、研究感悟:原来我对春联一点也不了解,即使看到了也没有仔细去读,现在通过研究,觉得很多春联写得非常精彩,我国古时候的人真厉害。我越来越喜欢这些春联了,我回老家拜年的时候看见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贴着春联,但有些字我不认识,看样子我还要继续努力学习语文,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知识。
二、研究时间:2019年2月1日
三、研究地点:诸城市图书馆
四、研究人员:王晨宇
五、研究过程:
1、从图书馆查找关于“春联”的书籍,学习并研究。如: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
2、询问爷爷奶奶关于春联的习俗及文化常识。
3、上网查阅春联的相关知识。
六、研究结果:
1、“春联”的起源: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中国民间春节习俗之一。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2、“春联”的演变过程: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3、“春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平仄相对。
七、研究感悟:原来我对春联一点也不了解,即使看到了也没有仔细去读,现在通过研究,觉得很多春联写得非常精彩,我国古时候的人真厉害。我越来越喜欢这些春联了,我回老家拜年的时候看见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贴着春联,但有些字我不认识,看样子我还要继续努力学习语文,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知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