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禁军的名称
8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16
展开全部
唐朝禁军叫屯卫 答案补充 禁军:
唐代南衙是中央官署的统称,地处宫城之南,称为南衙或南司,16卫府属南衙,由宰相负责,文臣主兵事,南衙卫士一般由各折冲府番上;宦官居北,称为北衙或北司,羽林亲军等禁兵属北衙,由皇帝亲信宦官负责,武臣主兵事,北衙禁兵一般为皇帝、太子亲兵。有时南北衙兵将也会对调、互兼官职。
唐建国后,高祖以太原从龙之兵3万作为宫城宿卫,称元从禁军,又称父子军,他们终身为皇帝亲兵、子弟相补、待遇优厚。总体来看,禁军可以人为地分为5个系统,第一是太宗选善射者百人组成的百骑,以后陆续更名为千骑、万骑、左右龙武军,第二是太宗精选勇士组成的北衙七营,以后陆续更名为左右屯营、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羽林军统称羽林亲军,设羽林大将军,为皇帝之最亲信,地位远高于诸卫大将军;羽林亲军在玄宗时因朝廷开边、许多悍将劲卒转投边兵追求军功而削弱了许多;第三是肃宗至德二年用追随其回到长安的禁兵子弟组成的左右神武军,故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左右神武军总称北衙六军;第四是肃宗为加强殿前警卫增置的殿前射生左右厢,当时约千人,后扩编、改名为左右英武军、宝应军、殿前射生左右军、左右神威军、天威军。
答案补充 第五既是中晚唐时期最主要的禁军--神策军。公元754年(天宝13年),朝廷为防御吐蕃新设一只边兵首称神策军(兵员应为募集),为平安史之乱勤王后由宦官鱼朝恩掌管,驻扎陕州,收编了很多精锐的西北边兵,兵额已上万;永泰元年吐蕃入寇,鱼朝恩掌之驻扎苑中正式成为中央禁军,又收编了许多精锐的藩镇部队,分为神策左右厢,德宗时又改为左右神策军,两军主将为护军中尉、副将为中护军,均为宦官,并由此而确立了宦官统领神策军的制度,同时边兵往往归神策军指挥,称为神策营,神策军也于此时达到了极盛。神策军除负责宫廷宿卫外,同时还兼负防御外敌、平灭内患之职,公元783年剿灭泾原叛兵一役殊死作战、克建奇功,最后发展到拥兵15万。但这是皇帝通过家奴之手掌握的部队,除亲信宦官外其他官吏不能插手,阉人气焰日盛、难以节制、逐渐大权独揽,他们运用手中的权力不断为神策军增加粮饷、提拔军官,致使神策军耽于享乐、兵无斗志,予藩镇以"清君侧"之口实屡屡举兵向阙,皇帝不得已只好靠杀宦官以求藩镇退兵,朝廷威严尽失。至晚唐时,五部禁军均已兵微将寡、名存实亡了。
唐代南衙是中央官署的统称,地处宫城之南,称为南衙或南司,16卫府属南衙,由宰相负责,文臣主兵事,南衙卫士一般由各折冲府番上;宦官居北,称为北衙或北司,羽林亲军等禁兵属北衙,由皇帝亲信宦官负责,武臣主兵事,北衙禁兵一般为皇帝、太子亲兵。有时南北衙兵将也会对调、互兼官职。
唐建国后,高祖以太原从龙之兵3万作为宫城宿卫,称元从禁军,又称父子军,他们终身为皇帝亲兵、子弟相补、待遇优厚。总体来看,禁军可以人为地分为5个系统,第一是太宗选善射者百人组成的百骑,以后陆续更名为千骑、万骑、左右龙武军,第二是太宗精选勇士组成的北衙七营,以后陆续更名为左右屯营、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羽林军统称羽林亲军,设羽林大将军,为皇帝之最亲信,地位远高于诸卫大将军;羽林亲军在玄宗时因朝廷开边、许多悍将劲卒转投边兵追求军功而削弱了许多;第三是肃宗至德二年用追随其回到长安的禁兵子弟组成的左右神武军,故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左右神武军总称北衙六军;第四是肃宗为加强殿前警卫增置的殿前射生左右厢,当时约千人,后扩编、改名为左右英武军、宝应军、殿前射生左右军、左右神威军、天威军。
答案补充 第五既是中晚唐时期最主要的禁军--神策军。公元754年(天宝13年),朝廷为防御吐蕃新设一只边兵首称神策军(兵员应为募集),为平安史之乱勤王后由宦官鱼朝恩掌管,驻扎陕州,收编了很多精锐的西北边兵,兵额已上万;永泰元年吐蕃入寇,鱼朝恩掌之驻扎苑中正式成为中央禁军,又收编了许多精锐的藩镇部队,分为神策左右厢,德宗时又改为左右神策军,两军主将为护军中尉、副将为中护军,均为宦官,并由此而确立了宦官统领神策军的制度,同时边兵往往归神策军指挥,称为神策营,神策军也于此时达到了极盛。神策军除负责宫廷宿卫外,同时还兼负防御外敌、平灭内患之职,公元783年剿灭泾原叛兵一役殊死作战、克建奇功,最后发展到拥兵15万。但这是皇帝通过家奴之手掌握的部队,除亲信宦官外其他官吏不能插手,阉人气焰日盛、难以节制、逐渐大权独揽,他们运用手中的权力不断为神策军增加粮饷、提拔军官,致使神策军耽于享乐、兵无斗志,予藩镇以"清君侧"之口实屡屡举兵向阙,皇帝不得已只好靠杀宦官以求藩镇退兵,朝廷威严尽失。至晚唐时,五部禁军均已兵微将寡、名存实亡了。
展开全部
唐代南衙是中央官署的统称,地处宫城之南,称为南衙或南司,16卫府属南衙,由宰相负责,文臣主兵事,南衙卫士一般由各折冲府番上;宦官居北,称为北衙或北司,羽林亲军等禁兵属北衙,由皇帝亲信宦官负责,武臣主兵事,北衙禁兵一般为皇帝、太子亲兵。有时南北衙兵将也会对调、互兼官职。
唐建国后,高祖以太原从龙之兵3万作为宫城宿卫,称元从禁军,又称父子军,他们终身为皇帝亲兵、子弟相补、待遇优厚。总体来看,禁军可以人为地分为5个系统,第一是太宗选善射者百人组成的百骑,以后陆续更名为千骑、万骑、左右龙武军,第二是太宗精选勇士组成的北衙七营,以后陆续更名为左右屯营、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羽林军统称羽林亲军,设羽林大将军,为皇帝之最亲信,地位远高于诸卫大将军;羽林亲军在玄宗时因朝廷开边、许多悍将劲卒转投边兵追求军功而削弱了许多;第三是肃宗至德二年用追随其回到长安的禁兵子弟组成的左右神武军,故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左右神武军总称北衙六军;第四是肃宗为加强殿前警卫增置的殿前射生左右厢,当时约千人,后扩编、改名为左右英武军、宝应军、殿前射生左右军、左右神威军、天威军。
第五既是中晚唐时期最主要的禁军--神策军。公元754年(天宝13年),朝廷为防御吐蕃新设一只边兵首称神策军(兵员应为募集),为平安史之乱勤王后由宦官鱼朝恩掌管,驻扎陕州,收编了很多精锐的西北边兵,兵额已上万;永泰元年吐蕃入寇,鱼朝恩掌之驻扎苑中正式成为中央禁军,又收编了许多精锐的藩镇部队,分为神策左右厢,德宗时又改为左右神策军,两军主将为护军中尉、副将为中护军,均为宦官,并由此而确立了宦官统领神策军的制度,同时边兵往往归神策军指挥,称为神策营,神策军也于此时达到了极盛。神策军除负责宫廷宿卫外,同时还兼负防御外敌、平灭内患之职,公元783年剿灭泾原叛兵一役殊死作战、克建奇功,最后发展到拥兵15万。但这是皇帝通过家奴之手掌握的部队,除亲信宦官外其他官吏不能插手,阉人气焰日盛、难以节制、逐渐大权独揽,他们运用手中的权力不断为神策军增加粮饷、提拔军官,致使神策军耽于享乐、兵无斗志,予藩镇以"清君侧"之口实屡屡举兵向阙,皇帝不得已只好靠杀宦官以求藩镇退兵,朝廷威严尽失。至晚唐时,五部禁军均已兵微将寡、名存实亡了。
中央统领府兵的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十二卫即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有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谙卫置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左、右卫皆领60府,其他诸卫领40~50 府。东宫六率即太子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各领3~5府。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等1200人,中等10000人,下等 800入。每府置折冲都尉为长,左右果毅都尉各二人为副。每军府 辖4~6团,团200人(有时以300人为团),团设校尉。每团辖2 旅,旅100人,旅设旅帅。每旅辖2队,队50人,队设队正。每队分为5火,火10人,火置火长。府兵总称为卫士,善弓马者为越骑,余为步兵、排矛手、步射。府兵平时讲武习射,上番前进行试阅,每年冬季由军府组织教战。府兵的主要任务是轮流到京师长安宿卫,其次是出征作战或戍守边防府兵上番,按距长安远近确定番期,如500里内五番,1000里七番,1500 里八番,即将全府兵士分成5组,7组或8组,轮流到京师宿卫,每番一个月,期满后返回军府。府兵服役和从事农业生产密切结合,体现了兵农台一的历史特点,既减轻了国家经费开支、又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进行。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高宗以后,土地兼并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加之士兵逃散,府兵制急剧衰落,府兵土崩瓦解。兵莫。是唐前期临时征募民丁组建的军队.又叫募人、征人、募 兵。一般选取富户多丁、人材骁勇者充当,举荐前资官(非现任文武官)、勋官或有才能的人任各级将领。兵募的装备由当地政府供给, 不足则由本人自备或由亲邻互相资助。由于府兵主要分番赴京师 宿卫,从事征成的兵员有限,所以多次征战主要征发兵募进行,如 高宗征伐辽东,一次出兵50余力人,大多是兵募。玄宗时沿边镇兵60余万人,其中兵募的比重很大。兵募戍边年限不固定,有时长达五六年。
禁军。除十二卫所领上番府兵(南衙禁军)保卫京城外,还有单独组建守卫宫禁的北衙禁军。北衙禁军原为元从禁军,后来改从卫 士简补或召募。太宗于玄武门置左右屯营,号称“飞骑”,挑选其中 骁健善射者百人名为“百骑,武后再扩大为“干骑”,中宗又改名 为“万骑”。高宗、玄宗又分别建立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官员、名秧与诸卫相同。此后,肃宗置左右神武军。史籍统称左右羽林、龙武、神武为六军。
唐建国后,高祖以太原从龙之兵3万作为宫城宿卫,称元从禁军,又称父子军,他们终身为皇帝亲兵、子弟相补、待遇优厚。总体来看,禁军可以人为地分为5个系统,第一是太宗选善射者百人组成的百骑,以后陆续更名为千骑、万骑、左右龙武军,第二是太宗精选勇士组成的北衙七营,以后陆续更名为左右屯营、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羽林军统称羽林亲军,设羽林大将军,为皇帝之最亲信,地位远高于诸卫大将军;羽林亲军在玄宗时因朝廷开边、许多悍将劲卒转投边兵追求军功而削弱了许多;第三是肃宗至德二年用追随其回到长安的禁兵子弟组成的左右神武军,故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左右神武军总称北衙六军;第四是肃宗为加强殿前警卫增置的殿前射生左右厢,当时约千人,后扩编、改名为左右英武军、宝应军、殿前射生左右军、左右神威军、天威军。
第五既是中晚唐时期最主要的禁军--神策军。公元754年(天宝13年),朝廷为防御吐蕃新设一只边兵首称神策军(兵员应为募集),为平安史之乱勤王后由宦官鱼朝恩掌管,驻扎陕州,收编了很多精锐的西北边兵,兵额已上万;永泰元年吐蕃入寇,鱼朝恩掌之驻扎苑中正式成为中央禁军,又收编了许多精锐的藩镇部队,分为神策左右厢,德宗时又改为左右神策军,两军主将为护军中尉、副将为中护军,均为宦官,并由此而确立了宦官统领神策军的制度,同时边兵往往归神策军指挥,称为神策营,神策军也于此时达到了极盛。神策军除负责宫廷宿卫外,同时还兼负防御外敌、平灭内患之职,公元783年剿灭泾原叛兵一役殊死作战、克建奇功,最后发展到拥兵15万。但这是皇帝通过家奴之手掌握的部队,除亲信宦官外其他官吏不能插手,阉人气焰日盛、难以节制、逐渐大权独揽,他们运用手中的权力不断为神策军增加粮饷、提拔军官,致使神策军耽于享乐、兵无斗志,予藩镇以"清君侧"之口实屡屡举兵向阙,皇帝不得已只好靠杀宦官以求藩镇退兵,朝廷威严尽失。至晚唐时,五部禁军均已兵微将寡、名存实亡了。
中央统领府兵的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十二卫即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有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谙卫置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左、右卫皆领60府,其他诸卫领40~50 府。东宫六率即太子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各领3~5府。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等1200人,中等10000人,下等 800入。每府置折冲都尉为长,左右果毅都尉各二人为副。每军府 辖4~6团,团200人(有时以300人为团),团设校尉。每团辖2 旅,旅100人,旅设旅帅。每旅辖2队,队50人,队设队正。每队分为5火,火10人,火置火长。府兵总称为卫士,善弓马者为越骑,余为步兵、排矛手、步射。府兵平时讲武习射,上番前进行试阅,每年冬季由军府组织教战。府兵的主要任务是轮流到京师长安宿卫,其次是出征作战或戍守边防府兵上番,按距长安远近确定番期,如500里内五番,1000里七番,1500 里八番,即将全府兵士分成5组,7组或8组,轮流到京师宿卫,每番一个月,期满后返回军府。府兵服役和从事农业生产密切结合,体现了兵农台一的历史特点,既减轻了国家经费开支、又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进行。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高宗以后,土地兼并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加之士兵逃散,府兵制急剧衰落,府兵土崩瓦解。兵莫。是唐前期临时征募民丁组建的军队.又叫募人、征人、募 兵。一般选取富户多丁、人材骁勇者充当,举荐前资官(非现任文武官)、勋官或有才能的人任各级将领。兵募的装备由当地政府供给, 不足则由本人自备或由亲邻互相资助。由于府兵主要分番赴京师 宿卫,从事征成的兵员有限,所以多次征战主要征发兵募进行,如 高宗征伐辽东,一次出兵50余力人,大多是兵募。玄宗时沿边镇兵60余万人,其中兵募的比重很大。兵募戍边年限不固定,有时长达五六年。
禁军。除十二卫所领上番府兵(南衙禁军)保卫京城外,还有单独组建守卫宫禁的北衙禁军。北衙禁军原为元从禁军,后来改从卫 士简补或召募。太宗于玄武门置左右屯营,号称“飞骑”,挑选其中 骁健善射者百人名为“百骑,武后再扩大为“干骑”,中宗又改名 为“万骑”。高宗、玄宗又分别建立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官员、名秧与诸卫相同。此后,肃宗置左右神武军。史籍统称左右羽林、龙武、神武为六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先说隋朝,隋朝的禁军有十二卫(左右翊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左右御卫)和东宫六率(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
所以。
唐朝沿袭隋朝十二卫(其中左右翊卫改称左右卫﹑左右屯卫改称左右威卫,左右候卫改称左右金吾卫、左右御卫改称左右领军卫),并增加四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称南衙十六卫。
唐高祖从太原起义的军队中选拔出三万禁军,负责皇宫的守卫工作,称为“元从禁军”,因驻守在皇城北面,故又称为北衙。唐太宗时,从大户人家挑选健壮青年,扩充禁军,号飞骑,再从中挑选善骑射者,称为百骑。武则天时,扩百骑为千骑。唐中宗时,扩千骑为万骑。唐玄宗时,禁军扩大为四支,称为北门四军。后演变为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左右神威等十军。其中如神策军即戍守各地,任务不限于宿卫。
所以。
唐朝沿袭隋朝十二卫(其中左右翊卫改称左右卫﹑左右屯卫改称左右威卫,左右候卫改称左右金吾卫、左右御卫改称左右领军卫),并增加四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称南衙十六卫。
唐高祖从太原起义的军队中选拔出三万禁军,负责皇宫的守卫工作,称为“元从禁军”,因驻守在皇城北面,故又称为北衙。唐太宗时,从大户人家挑选健壮青年,扩充禁军,号飞骑,再从中挑选善骑射者,称为百骑。武则天时,扩百骑为千骑。唐中宗时,扩千骑为万骑。唐玄宗时,禁军扩大为四支,称为北门四军。后演变为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左右神威等十军。其中如神策军即戍守各地,任务不限于宿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4-01
展开全部
唐朝禁军 御林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斧头帮是不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