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悲指什么呢?

 我来答
hzyzzzj
2013-04-06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29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39万
展开全部
【大悲】梵语maha^karun!a^,巴利语同。悲,意为拔苦。诸佛菩萨不忍十方众生受苦而欲拔济之,其心称大悲,乃佛菩萨为救度众生痛苦之悲愍心。小乘有部以之为十八不共法之一,大乘法相宗则以之为佛百四十不共法之一。一般又以之为四无量心之一,如华严经所说之十种大悲心,及宝雨经所说之佛三十二种大陵毕悲心。此外,通常又以之与‘大慈’并用,最常见者为表示观音之慈悲。然‘大悲’一词,于诸经中之解释略有异同。
(一)小乘之说,如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一、卷八十三、俱舍论卷二十七等所说,所谓大悲,乃缘于三界一切有情而起,为佛之世俗智,凡有五义,即:(1)资粮大,乃以大福德智慧之基汪型资粮而成办者。(2)行相大,此力能于三苦之境,作拔苦之行相。(3)所缘大,以三界之有情为所缘。(4)平等大,远离怨亲等之分别心,而普遍利乐一切有情。(5)上品大,大悲为诸法中之最上品,更为其余各种悲心所不可比。
若以‘大悲’与‘悲’相较,则有八种之异:(1)自性异,大悲以智慧为体,悲以无嗔为体。(2)行相异,大悲缘‘三苦’之行相,悲唯缘‘苦苦’之行相。(3)所缘异,大悲通缘三界,悲唯缘欲界。(4)依地异,大悲依第四禅,悲通依于四禅。(5)依身异,大悲依佛身,悲依二乘之身。(6)证得异,大悲系远离有顶之惑而证得,悲则仅远离欲界之惑而证得。(7)救济异,大悲能成就救济之事,悲唯希望救济。(8)哀愍异,大悲能哀愍平等,悲则唯拔除欲界有情之苦,故其哀愍不平等。此外,成实论卷十二亦详释佛之大悲,所说与有部之说大致相同,惟成实论强调‘先谈法空,后论大悲’,乃两者显著之差异。
(二)大乘之说,新译华严经卷五十三于所列举二千普贤行法中,以大悲配于十住位,而举出菩萨生起大悲之十种缘由,即:(1)菩萨观察众生之所依怙而起大悲,(2)菩萨观察众生根性不调顺而起大悲,(3)菩萨观察众生缺乏善根而起大悲,(4)菩萨观察众生长夜惛眠而起大悲,(5)菩萨观察众生行诸不善法而起大悲,(6)菩萨观察众生为欲所缚而起大悲,(7)菩萨观察众生沉没于生死海中而起大悲,(8)菩萨观察众生长婴疾苦而起大悲,(9)菩萨观察众生不欲行善法而起大悲,(10)菩萨观察众生失诸佛法而起大悲。
此外,宝雨经卷五、思益经卷三、大萨遮尼干子经卷六、除盖障菩萨经卷八等,均载有如来三十二大悲(梵dva^trim!s/at tatha^gatasya maha^karun!a^h! )之说,即有情未能了达诸法实谛,又以妄执之故,长惛眠于无明之大夜,如来乃深切哀愍而起大悲,并为之摄化垂示。思益经并谓,说法、随宜、方便、法门、大悲等五者为如来所用之五力,乃一切二乘之所不能及。又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卷四十九等亦举出与上记类同之记载,所异者,瑜伽论强调,悲与大悲之别在于‘极清净故’,即以第十地之菩搏猜萨及佛之慈悲称为大悲,余者之慈悲仅称为悲,盖因彼等尚未达于‘极清净’之境地。由是,十住毗婆沙论卷一所举菩萨八法之中,有所谓高低大小之说,并提出‘三缘慈悲’之论,即:有情缘之慈悲为小悲,法缘之慈悲为中悲,无缘之慈悲为大悲。
foyizhai
2013-04-06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170万
展开全部
《大智氏好举度论》卷二十七云(大正25·256b)︰‘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歼碧众生;袜正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中略)复次诸佛心中慈悲名为大,余人心中名为小。问曰︰若尔者,何以言菩萨行大慈大悲?答曰︰菩萨大慈者,于佛为小,于二乘为大,此是假名为大,佛大慈大悲真实最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oke_mile
2013-04-06 · TA获得超过577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85
采纳率:36%
帮助的人:874万
展开全部
详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追问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什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