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2013-04-12
展开全部
司马迁《史记》中对卫青的评价十分微妙。一方面,司马迁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强调卫青的外戚身份,着重描写卫青低调怀柔的处世作风,对其战功的叙述却远不如李广的事迹详细,以至于后世的黄淳耀(明)评论:“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认为司马迁对李广和卫青的评价不公。黄震(宋)在《史记评林》中也认为:“凡看卫霍传,须合李广看。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如在。史氏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望哉?”另一方面,司马迁又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间接借淮南王谋士伍被之口赞誉卫青“大将军遇士大夫有礼,于士卒有恩,众皆乐为之用”、“骑上下山若蜚,材干绝人”、“号令明,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休舍,穿井未通,须士卒尽得水,乃敢饮。军罢,卒尽已度河,乃度。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虽古名将弗过也”,赞扬卫青谦逊知礼、才能出众、爱护将士,是古来少有的良将。后世有人认为,司马迁之所以如此矛盾,是因为他忌讳卫青的出身背景(贱民出身、私生子、外戚身份),加上卫青的低调性格不符合他的欣赏品位(司马迁对项羽、李广、郭解一类个性飞扬的人物往往赞誉很多),因此不愿意直接公开的赞赏卫青。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卫青的描写影响了不少后人。他把卫青和霍去病与李延年之类的“内宠嬖臣”一起放在《佞幸列传》中评论,尽管在强调他们“外戚贵幸”的身份外特意指出卫、霍二人“然颇用材能自进”,但还是给了一些后人“卫青仅是个靠了皇后裙带关系的小人”的印象。王维“卫青不败由天幸”的诗词也认为卫青没有真本事,而只是运气好才不打败仗。李白也曾有诗“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 贬低卫青不配做大将军。另外,因为司马迁认为卫青是有意偏袒公孙敖而排挤李广去走东路(其实是卫青得了汉武帝的密诏,说李广犯霉运,不能委派先锋官那样的重任),导致李广迷路失期最后自杀,后世许多人怪罪卫青是害死李广的凶手。有人甚至因为《史记》中将卫青、霍去病与汉武帝的男宠韩嫣、李延年等并称“宠”,以及《史记·汲郑列传》中记载汉武帝对卫青十分随便不拘礼,从而联想出他们中有同性恋行为。苏东坡曾在《东坡志林·人物》中借此题发挥写过一篇文章嘲讽卫青是下贱的无耻献媚之徒。与文人墨客的毁誉参半相比,自古兵家对卫青的评论非常之高。古代评价名将,常有“孙吴白韩,颇牧卫霍”(孙武、吴起、白起、韩信、廉颇、李牧、卫青、霍去病)的说法。东汉时期曹操的三子曹彰曾言:“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长驱数十万众,纵横天下,何能作博士耶?”唐朝名将李靖曾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兼善者如孙武、卫青、诸葛亮廖廖数人耳。”宋朝抗金名将岳飞则言:“卫青、霍去病,将之典范,吾当效之。”同时高度赞赏卫青的武钢车阵,认为“战法革新破匈奴,卫青始”(刘裕也曾用此车阵大破南燕骑兵)。此外,苏洵(苏东坡的父亲)也称赞:“汉之卫、霍、赵充国,唐之李靖、李绩,贤将也。汉之韩信、黥布、彭越,唐之薛万彻、侯君集、盛彦师,才将也。贤将既不多有,得才者而任之可也。”何是非则在《霍去病传》中言:“昔者,汉武之有事于匈奴也,其世家宿将交于塞下。而卫青起于贱隶,去病奋于骄童,转战万里,无向不克,声威功烈震于天下,虽古之名将无以过之。二人者之能,岂出于素习耶?亦天之所资也。 ”批驳“卫、霍发迹于裙带”的说法。李惟清则有“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郭子仪、李晟”的说法。明太祖朱元璋曾用“仲卿、药师”赞誉在捕鱼儿海战役中击溃北元的名将蓝玉(“仲卿”指卫青,“药师”指李靖)。史家也一致公认卫青的卓越军事家地位
2013-04-12
展开全部
他的姐姐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他的妻子是汉武帝的大姐平阳公主,他自己是战功显著的大将军被封长平侯。他就是西汉名将卫青。卫青当年集国舅、驸马、将军、列侯为一身,地位相当显赫,但他却从来没有飞扬跋扈,一生为人诚恳,待人忠厚。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史中,西汉王朝是一个如同璀璨明珠一般闪耀。在这个辉煌的王朝,文臣武将齐聚,人才倍出。在众多人才中,不乏我的老乡——古代平阳人的身影。作为当代的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我为我的先人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在西汉众多平阳籍人才中,我最崇拜的人当属卫青,但我崇拜的不是他显赫的地位与声望,而是他非凡的军事才能与谦逊待人的人格魅力。 我想,卫青成为汉武帝依仗的重臣是与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分不开的。虽然,他的发迹是凭借外戚身份,但他在与匈奴作战过程中表现出的军事才能是不得不令人佩服的。在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李广利是抗击匈奴的三大将军,巧合的是这三个人的发迹都与他们的外戚身份是分不开的。其中,卫青、霍去病依靠皇后卫子夫发迹,李广利依靠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发迹。但是在战场上,卫青、霍去病屡立奇功,而李广利确是一个军事庸才,竟然投降了匈奴! 就这样,卫青凭借着非凡的军事才能与赫赫战功在朝廷树立了很高的威信。但即便如此,他也始终谦逊待人,从不飞扬跋扈。 卫青出身卑微,而且是私生子,曾经是平阳公主的家奴,常常受到别人的讥笑。如果没有姐姐卫子夫的得宠,也许永远不会有卫青的出人头地。可能正因为是早年的生活经历,养成了卫青的谦逊随和的性格。 卫子夫被立为皇后以后,卫青三个襁褓中的儿子被立为列侯。卫青请汉武帝收回三个儿子的侯爵。换作是其他人,会有这样的举动吗?但卫青认为三个儿子没有任何功劳就被封侯是不应该的。我想,卫青的勇气与正直一般人不会有的。 后来,卫青与平阳公主成亲。面对一个比自己年长、曾经是自己主人的妻子,卫青扮演的这个丈夫的角色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从卫青死后与平阳公主合葬可以表明,他们的夫妻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我想,这与卫青宽厚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汉武帝是个非常精明的君主,他虽然在军事方面非常倚重卫青,但他不得不担心“功高盖主”的发生。于是,在发现霍去病之后,汉武帝渐渐疏远卫青,卫青的儿子们也相继失侯。除了这些,姐姐卫子夫失宠,外甥刘拒太子之位难保,也困扰着晚年的卫青。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卫青也没流露出任何怨言。这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的确,卫青的人格魅力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即使在姐姐卫子夫最的宠的时候,即使在自己与汉武帝关系最密切的时候,他依然是低调做人与世无争,从不结党营私,发展党羽。我想除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与无人能比的赫赫战功,卫青身上最大的闪光点就是他那令人不得不佩服的人格魅力! 话说“读书使人明理”。我想,通过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我学会了一些做人的道理。那就是做人不可太过声张。在卫青晚年那种情况下,他的地位依然没有动摇。如果不是卫青这种谦逊的性格,他也许早就去官削侯,成为庶人了。 两千多年过去了,卫青名字依然响亮,他永远被历史铭记。在历史课本中永远也少不了卫青的名字,他抗击匈奴的故事在民间已经传为佳话。在今天的平阳,故乡人民永远以这位先人为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4-12
展开全部
司马迁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写卫青为人“仁善退让”,说明卫青仁厚,善良,为人谦和,不爱显山露水。这几个优点对于一个普通人也已足够,何况是一个地位迅速飙升的人。而最后太史公写到卫青不愿广招门客让那些“文贤”为他歌功颂德,这一行为也影响到霍去病,就更能说明卫青是个什么样的人,贵族官员们招门客并不只是因为他们讲排场或喜侠,更重要的是可以广收人心,也便于让那些擅长以墨媚主的“文贤”立文摆字以光耀自己的门楣,而卫青却说“人臣奉法遵职而己,何与招士!”为人的忠厚可见一斑。而太史公的个人喜好中,私以为他偏爱任侠博纳的豪爽之士,所以他虽点出这点,却并没有加以评价。
通观《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全篇,发现太史公下笔极其平淡,既无特别的褒扬之辞,也无贬斥之论。《小窗幽记》中有这么一句话:“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无背后之毁。”让人称赞一个人很容易,但让人不说一个人的坏话却不那么容易。要知道,太史公在情感上确是偏爱李家吧,况且他被宫也是因为李广之孙李陵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刘彻“集团”的卫青,也并无挖出可贬之处,难道不能说明卫青的人品?好吧,就算太史公并不会将丝毫怨恨带入《史记》,那既然他“不虚美,不隐恶”,自然也不会为了顾忌到什么而对卫青的“恶”处隐避不谈。若你一定要提李广之死,即使是如今的学者,高明一点的就会说:“李广的死与卫青有关。”而不是说“李广是卫青害死的。”因为仔细看来,无论是从卫青的为人,还是那件事本身,都无法将责任尽数推在卫青身上。
通观《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全篇,发现太史公下笔极其平淡,既无特别的褒扬之辞,也无贬斥之论。《小窗幽记》中有这么一句话:“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无背后之毁。”让人称赞一个人很容易,但让人不说一个人的坏话却不那么容易。要知道,太史公在情感上确是偏爱李家吧,况且他被宫也是因为李广之孙李陵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刘彻“集团”的卫青,也并无挖出可贬之处,难道不能说明卫青的人品?好吧,就算太史公并不会将丝毫怨恨带入《史记》,那既然他“不虚美,不隐恶”,自然也不会为了顾忌到什么而对卫青的“恶”处隐避不谈。若你一定要提李广之死,即使是如今的学者,高明一点的就会说:“李广的死与卫青有关。”而不是说“李广是卫青害死的。”因为仔细看来,无论是从卫青的为人,还是那件事本身,都无法将责任尽数推在卫青身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司马迁很讨厌卫青,但是却没法诋毁卫青,只能攻击他出身和外戚身份,评价虽然极力去贬低,但是掩盖不了卫青为人气度,为将帅之武功。司马迁极力同情李广家的遭遇,但叙事上也没法怪卫青,卫青无论人格能力都太完美了。能和将士们同甘共苦,不居功自傲,不滥用职权,为人谦和低调,被李敢行刺,也淡定的放了李敢。不滥杀,打仗多是俘获匈奴人口和物资,内迁匈奴增加汉朝人口和物资,让汉朝越战越强。卫青不用李广是了解李广缺点,李广虽然久经沙场,但都是屡战屡败,弱点很明显,卫青不用他是知人善任,不是个人利益,整个过程来看,卫青很想提携李家,司马迁也没法摸黑卫青。就这样,虽然司马迁对卫青意见很大,但只能说他是私生子,外戚,靠姐姐上位,又靠老婆上位。卫青姐姐卫子夫是皇后,卫青老婆是汉武帝姐姐。好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4-12
展开全部
卫氏一门显赫后,京城中有歌谣说:生男无喜,生女无怨,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意思是说卫氏一门的显贵全靠了卫皇后。其实不然,在两汉时期,左右朝政的外戚大多是靠裙带关系窍居高位的,而卫青、霍去病却是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因为如此,即使后来卫皇后失宠,二人在朝廷的地位也丝毫未受影响。
根据褚少孙补叙:家奴出身的卫青变成了贵极人臣的大将军后,朝中官员无不巴结奉承。适时,平阳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侯中选择丈夫,许多人都说大将军卫青合适,平阳公主笑着说:他是我从前的下人,过去是我的随从,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说:大将军已今非昔比了,他现在是大将军,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也都封了侯,富贵震天下,哪还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汉武帝允婚。时迁事移,当年的仆人就这样做了丈夫。
(注:而根据司马迁记叙,卫青尚平阳主是在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不是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的加封大将军后。)
卫青为人谦让仁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汉武帝欲以群臣下大将军,唯有汲黯不肯,卫青还经常公元前向汲黯讨教。
根据褚少孙补叙:家奴出身的卫青变成了贵极人臣的大将军后,朝中官员无不巴结奉承。适时,平阳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侯中选择丈夫,许多人都说大将军卫青合适,平阳公主笑着说:他是我从前的下人,过去是我的随从,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说:大将军已今非昔比了,他现在是大将军,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也都封了侯,富贵震天下,哪还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汉武帝允婚。时迁事移,当年的仆人就这样做了丈夫。
(注:而根据司马迁记叙,卫青尚平阳主是在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不是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的加封大将军后。)
卫青为人谦让仁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汉武帝欲以群臣下大将军,唯有汲黯不肯,卫青还经常公元前向汲黯讨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