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学习的例子

来几个名人好学的例子..学无止境之类的..一生都不断学习的例子..谢谢... 来几个名人好学的例子..学无止境之类的..一生都不断学习的例子.. 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小丸子selina
2013-04-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万
展开全部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悬梁刺骨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映雪囊萤  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事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书·车胤传》。  目不窥园  《汉书·董仲书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断齑画粥  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的事儿啊
2017-06-16 · TA获得超过17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6万
展开全部
宋朝的苏东坡,年轻时就已是学识渊博,人见人夸的青年才俊.日子一久,不免自满起来.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看了,担心儿子过於自大,不知求进,又怕撕下对联会伤了儿子的自尊心,於是,提笔在对联上各加了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回来,看见父亲的字,心中十分惭愧,从此虚心学习,有了非凡的成就.
有人问爱因斯坦,说:“您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才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说:“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面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去探索.”
关于学无止境的名言
1、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2、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3、攀登科学高峰,就象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
4、没有人会因学问而成为智者。学问或许能由勤奋得来,而机智与智慧却有懒于天赋。——约翰·塞尔登
5、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6、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萧楚女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8、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9、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1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1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2、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
13、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4、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15、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16、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17、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18、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19、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20、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21、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22、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23、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2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5、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
26、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27、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比丰
28、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
29、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30、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
31、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谢觉哉
3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礼记·学记》
33、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34、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张载
35、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阿基米德
36、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37、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3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9、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高尔基
40、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4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4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张少成
43、天才是百分之二的灵感,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爱迪生
44、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富兰克林
4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47、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罗蒙诺索夫
48、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4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50、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5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52、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5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54、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
55、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56、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爱因斯坦
57、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58、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5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0、只有在那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险奋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61、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钱三强
6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6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6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
65、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钱三强
66、人并不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托尔斯泰
67、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
68、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69、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7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71、学无止境。——荀子
72、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自学成才的钥匙,这就是:理想、勤奋、毅力、虚心和科学方法。——华罗庚
73、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74、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桓宽
75、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7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77、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生活就是这样美好,活他一千辈子吧!——贝多芬
7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79、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弗·培根
80、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劳动,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8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8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83、学而不已,阖棺乃止。——韩婴《韩诗外传》
84、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5、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人看见的时候干些什么。——孟德斯鸠
8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心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薄龄
87、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88、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89、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90、生命永远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糟。——莫泊桑
91、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
9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
9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94、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9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伊凡葵花
2013-04-17 · TA获得超过175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6万
展开全部
你好!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8-04-11
展开全部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梦小溪H
2013-04-17 · TA获得超过193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7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14万
展开全部
大家都熟悉的凿壁偷光啊。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2-3]
匡衡就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大学问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