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审计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名称和主要工作分别是:
1、接受业务委托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
2、计划审计工作阶段:
本阶段主要包括: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有: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
扩展资料:
审计过程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终结等环节。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载体”和关键。
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分为:
(1)审计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审计业务开展前,全面、细致的审计准备,一方面可以使审计工作从开始实施,就为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以大大节约具体审计过程的时间,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好,整个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就成了无根之木。所以,加强对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审计终结后的质量控制:
做好审计终结后的质量控制,对于适时总结工作经验、保存审计档案资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过程
2013-04-27
具体包括:
(1)全面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包括:委托前,应对被审计单位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在初步评估审计风险和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的基础上,谨慎决定是否接受委托;接受委托后,应通过询问、查阅、实地考察等各种途径,进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经济环境、所在行业是否有其内部情况;在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充分关注可能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误、舞弊及违反法规行为,并充分考虑在可预见的将来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的可能性。
(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规范的审计业务约定,约定书中全面、明确地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3)充分利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包括:推广运用比率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趋势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分析性复核;对所分析的重要比率或趋势允许出现的差异制定科学的参考标准,等等。
(4)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的了解与评价。可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业务循环等具体情况,将内部控制的必要事项具体化并列为调查项目,通过逐项了解,确定其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和严格遵守。同时还应关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5)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重要性标准。目前,可主要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在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选用固定比率法或变动比率法;在确定帐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可选用分配(包括平均分配和不平均分配)的方法或不分配的方法。
(6)重视审计风险的评估,并利用审计风险模型和风险要素矩阵来指导审计工作。即根据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序和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确定期望风险,然后在分别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检查风险的高低,以便在审计计划中制定科学的初步审计策略。
(7)在充分了解审计约定事项和被审计单位业务情况后,认真审核审计计划。总体审计计划应足够详尽,涵盖审计目的、范围、策略、重点审计领域、工作进度、人员分工、重要性及审计风险等所有相关事项,以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订;具体审计计划要对将(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网络.com查看)要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做出详细规划和说明,也可以采取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对通用“审计程序表”作适当调整的方法;审计计划编制完成后,应经过有关业务负责人审核和批准才能付诸实施。
2、加强业务培训,巩固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与执业水平。要使其深入把握和领会计划阶段审计准则的要义和精华以便在计划阶段更好地贯彻独立审计准则的精神。
3、重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纪律,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维护其良好的职业形象,从社会道德的角度约束和促使注册会计师严格遵循相关审计准则,做好计划阶段工作。
4、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尤其要重视对计划阶段工作的质量控制,通过指导、监督、检查计划阶段审计程序、复核计划阶段工作底稿、严格考核与晋升等措施,切实改进计划阶段的工作。
2017-07-09 · 知道合伙人宗教行家
一、接受业务委托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执业准则的规定,谨慎决策是否接受或保持某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初步了解审计业务环境,包括业务约定事项、审计对象特征、使用的标准、预期使用者的需求、责任方及其环境的相关特征,以及可能对审计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交易、条件和惯例等其他事项。 只有在了解后认为符合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和应有的关注等职业道德要求、并且拟承接的业务具备审计业务特征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审计业务予以承接。如果审计业务的工作范围受到重大限制,或者委托人试图将注册会计师的名字和审计对象不适当地联系在一起,则该项业务可能不具有合理的目的。接受业务委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
二、计划审计工作 计划审计工作十分重要,计划不周不仅会导致盲目实施审计程序,无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而且还会浪费有限的审计资源,增加不必要的审计成本,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因此,对于任何一项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具体审计程序之前,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指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使审计业务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一般来说,计划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所谓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是必要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特别是为注册会计师在许多关键环节做出职业判断提供了重要基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程度。一般来说,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 (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因此,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后,应当运用职业判断,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在完成财务报表所有循环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后,还应当按照有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做好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并根据所获取的各种证据,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本阶段主要工作有: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