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后抑郁症?怎样才能预防产后抑郁症? 5

生宝宝也会得产后抑郁症吗?这严重吗?怎样才能预防呢?求专业人士帮帮我........ 生宝宝也会得产后抑郁症吗?这严重吗?怎样才能预防呢?求专业人士帮帮我.....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a981436
2013-05-22 · TA获得超过241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70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833万
展开全部
  产后抑郁症(post-nataldepression)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障碍。其表现与其他抑郁障碍相同,情绪低落、快感缺乏、悲伤哭泣、担心多虑、胆小害怕、烦躁不安、易激惹发火,严重时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悲观绝望、自伤自杀。如能早期识别,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妇女在怀孕和生产期间,伴随生理、心理及环境的一系列变化,产后精神卫生问题非常常见,其中产后抑郁是最常见的一种。在分娩后的第一周,约50%-75%的女性出现轻度抑郁症状,10%-15%患产后抑郁症,产后一个月内抑郁障碍的发病率是非分娩女性的3倍。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

  心理社会因素在产后抑郁的发生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产妇做好生活方式调适和心理调适,配偶和家人要多给予理解、关心和支持,尽量避免和减低不良应激的影响,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
  产妇生活方式调适
  ①在做新妈妈之前,需要付出时间和耐心,接受妊娠、分娩、哺乳和育婴知识的培训,减轻对妊娠、分娩和养育婴儿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尽早了解学习育婴技能,避免婴儿到来时手足无措,紧张慌乱;
  ②照顾新生儿产妇会精疲力竭,疲劳和缺乏睡眠很容易导致情绪低落。尽可能多休息,不要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做,孩子睡觉时产妇也尽量睡觉;
  ③新生命的到来会占用你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学会寻求丈夫、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例如请丈夫帮助完成家务和夜间喂奶的工作,请家人帮助准备食物或者处理家务等等;
  ④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适度锻炼身体,走出户外,带着孩子到户外活动、散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温暖的阳光;
  ⑤保持营养丰富的饮食,多吃谷物、蔬菜和水果,同时注意为自己创造安静、闲适、健康的休养环境;
  ⑥注意和他人分享你的感受,多与你的配偶在一起,告诉他你的感受;找一个信任的朋友,和他倾诉一下你的感受;和别的新妈妈聊聊天,相互沟通。这样可以缓解你的情绪,也可以学习到新的应对的方法和经验。
  产妇心理调适
  ①产妇的个性特点、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直接关系负性应激事件影响结果,培养自信、乐观、积极、健康的性格,采用积极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模式,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自信、乐观、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调动内部力量或求助于外部力量克服困难,使应激结果的不良程度减到最低。避免消极应对方式,如自我否定,悲观消极、躯体化、回避解决问题,产生负性情绪和消极行为;
  ②热爱新的生命,对孩子的到来,要抱有一份欢喜之心。新生命的诞生,是婚姻的结晶,是生命的延续,将给家庭带来新的希望、快乐和幸福,新的生命同时也带来了艰巨繁忙的劳动和重大的责任,在繁忙劳累中体会快乐和幸福。
  ③做好母亲角色的转换,过去是被照顾对象,现在自己是肩负责任照顾婴儿,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注意克服损失感,如失去自由和许多娱乐,失去以往的身份,失去苗条身材等。作为孩子的母亲价值观需有所改变,对自己、对丈夫、对孩子的期望值要接近实际,对生活的看法也要实际,努力增加幸福感和责任感,感受新生命诞生带来的幸福快乐;
  ④放弃完美主义的想法,不要迫使自己做所有的事情,不要期望每一件事都做的十全十美,在不感到疲惫的前提下尽力而为。
  配偶和家人的支持
  ①缺乏来自他人的支持是发病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来自配偶的支持,配偶和家人要了解学习孕产妇照顾和育婴知识,多给予理解、关心和支持,外来的支持可以将负性应激的影响降到最低;
  ②配偶和家人要愿意承担家务和分担照料孩子的事物,及时告诉产妇育儿的经验,帮助适应新的生活变化,平稳度过陌生和慌乱期;
  ③为产妇创造安静、闲适、健康的休养环境和氛围,以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
  ④帮助产妇适应角色转变和心理转变,培养自信、乐观、积极、健康的性格,培养积极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模式,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⑤简化生活避免改变,在怀孕和分娩后1年内,不要做出任何重大生活改变,重大的改变会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生活更加难以应对;
  ⑥在照顾孩子的忙碌中,别忘记观察产妇的情绪,多沟通,如发现有产后抑郁的一些表现,分担产妇的忧郁和担心,及时劝解、疏导或咨询专业机构;一旦确诊,尽早干预,避免病情加重,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5-11-02
展开全部

这是一种常见的产褥期精神综合征,目前认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特发于女性产后这一特殊时段的抑郁症。大多数发生在产后最初的3个月内,从产后1天至产后12个月都有提及,甚至可能发生在产前。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落泪和不明原因的悲伤,易激惹、焦虑、害怕,恐慌,缺乏动力和厌烦情绪;躯体症状表现为食欲低下、体重减轻、早睡、疲倦乏力,便秘等;认知方面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缺乏信心、自尊心减低、失望感和无用感;严重的甚至出现自杀或杀婴的观念、计划及行为。

危害

会影响母体的食欲和睡眠,母体可能出现自伤、自杀行为,不利于母体精力、体力恢复,增加母体滥用药物或酒精的风险,导致共患的躯体疾病或产后并发症恶化、慢性化;产后抑郁会妨碍母乳喂养,对婴儿的身心发育造成广泛的负面影响,严重者甚至对孩子造成器质性危害、母婴连接障碍,导致孩子智力、情绪与个性发育障碍,由其抚养长大的青少年会增加发生暴力行为的风险;还会使女性性欲减退,影响夫妻生活质量和夫妻家庭关系,是男性产后抑郁的一大诱因。

所以是很危险的,要及时发觉及应对,望乐抑郁咨询的陶然大夫“抑郁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的突破性创新理论,改变以往将抑郁症定义为神经性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惯例,创新性的将抑郁症定义为代谢性疾病,并且研发紫苏VC压片糖果、黄精茯苓压片糖果、人参枣仁压片糖果来帮助产妇恢复正常。

建议:

1、参加孕、产妇的自助小组,大家相互交流和支持,帮忙相互解决问题。如果因为时间和地域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可以选择网上自助小组,比如 QQ 群和微信群。

2、参加孕妇学校培训,有助于解决孕期和产后的一些问题。新妈妈能够更游刃有余地照顾宝宝和适应社会角色变化。

3、适当的锻炼可预防产后抑郁,比如产后跑步、瑜伽等。

4、对于有抑郁症病史、家族史的产妇而言,更需要时刻注意患抑郁症的风险,建议和精神专科医生保持联系,定期随访。

5、作为亲人,一方面,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耐心倾听,积极沟通;另一方面,更应该掌握识别产后抑郁症的知识。如果产妇患上了产后抑郁症,需要亲人或朋友及早发现症状后,鼓励产妇积极就诊,并监督其治疗。

6、为了避免产后抑郁发展为产后抑郁症甚至产后精神病,建议服用没有副作用、保护母婴安全的产品以预防母体产后因身心系统调节紊乱引起的情感低落、劳累感增加、精力降低、焦虑、注意力下降、思维或行动缓慢、睡眠障碍、食欲及体质下降、性欲下降等症状的发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5-22
展开全部
你好, 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方法一、争取睡眠:许多人都会听过在宝宝睡觉的时候妈妈也要争取睡眠的建议,但实际上很多妈妈都没有采取这条建议,因为他们可能会利用宝宝小睡这段时间去做其它的事情。而事实上如果妈妈能够补充失去的睡眠的话,她们感到抑郁的机会则会减低。你可能需要朋友、家人甚至雇请帮手来帮助你达到补充睡眠的目的。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方法二、学会发泄:许多研究都表明如果妈妈比较平静的话新生婴儿会生长得比较好。新妈妈如果每天能够花十五分钟来放松,无论是通过深呼吸、冥想还是泡澡等方法,都有助于妈妈缓解压力,同时也能有助于成为一个脾气更好的妈妈,增进亲子关系。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方法三、对自己有信心:不要期望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如果你担心不能成为一个好妈妈的话,大可以放心,因为很多妈妈都会有相同的想法。许多妈妈会因为没有做好所有的事情而感到十分失望,觉得自己没有别的妈妈做得好,从而强迫给自己一些不实际的期待。你的正确态度不是去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而是一个快乐的妈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5-22
展开全部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障碍。其表现与其他抑郁障碍相同,情绪低落、快感缺乏、悲伤哭泣、担心多虑、胆小害怕、烦躁不安、易激惹发火,严重时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悲观绝望、自伤自杀。 指导意见: 尽可能早期识别,早期治疗,足量足疗程。轻中度抑郁可采用心理治疗,如果持续两周,且症状越来越重,一定要采用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5-22
展开全部
产妇生活方式调适1.在做新妈妈之前,需要付出时间和耐心,接受妊娠、分娩、哺乳和育婴知识的培训,减轻对妊娠、分娩和养育婴儿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尽早了解学习育婴技能,避免婴儿到来时手足无措,紧张慌乱;2照顾新生儿产妇会精疲力竭,疲劳和缺乏睡眠很容易导致情绪低落。尽可能多休息,做到以上两点就会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