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
因为在21世纪,植物在许多令人振奋的新领域中,导致了基础生物学领域内的许多发现,植物领域内还有更多的奥秘在等待着人们去揭示和发现,引领着科技新潮流。
目前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有提高高粱的营养成分、提高植物根系对氮的吸收能力、给木薯等作物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及更好地了解我们从植物中获得的营养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等。孟山都公司的科学家已经承诺,到2030年他们能够将玉米、大豆和棉花的产量提高一倍。
扩展资料
21世纪新生物学的促资研究
2008年9月,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开始关注一些最为紧迫的社会问题——食品、环境、能源、健康等——并探寻生物学研究可以作出最大贡献的一些领域。
“很明显,几乎在所有上述领域内,植物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来源,关键是能否及时获得解决方案。”NRC“21世纪新生物学”委员会副主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赫综合癌症研究所教授、诺贝尔奖得主菲利普·A·夏普说。
在面对如此多的紧迫任务的时候,人们可能会认为植物研究在世界各地都会得到重视和资助。中国近年来比较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在粮食生产不足的印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但在粮食充裕的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地区,对植物研究却并不那么重视。
在美国,生命科学中的植物学研究是最不为人关注的,联邦政府每年拨予生命科学研究400亿美元的经费预算中,植物学研究所占的比例不足2%,获大头的则是生物医学研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21世纪新生物学
为什么这样讲呢?作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长江讲座教授,施一公说:“我可以先用3个数据从侧面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美国科学院有1900多位院士,其中1100多位院士从事的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第二,美国最大的工业是现代生物制药业,美国民间投资最多的工业也是现代生物制药业;第三,美国联邦政府用于资助科学研究的预算中,其中有一半以上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仅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在2006年度的预算就有280亿美元。”
施一公认为,华人生物学家将在21世纪的生命科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说:“我们将在北京大学举行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实施25年的庆祝会。在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的1981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吴瑞教授提出并创立了CUSBEA项目,在1982年至1989年期间,该项目共派出420多位学生到美国接受博士训练,如今,近200位CUSBEA学子在美国的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以上的职位。据不完全统计,今天,华人生物学家在美国大学做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的人有2500多位,而这一数字在1997年时还不到100,10年间涨了25倍,说明中国人在生命科学领域是如此的兴旺发达。”
据介绍,为表彰吴瑞在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物技术领域的杰出成就,以及他在中美学生交流项目中的领导作用,1997年,新加坡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邓兆生(Christopher Tang )博士提议设立吴瑞基金会,这一提议立即得到在美华人学者的积极响应。1998年2月,“吴瑞协会”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成立。该协会在华人生物学家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为此,“吴瑞协会”2004年更名为“华人生物学家协会”,成为代表北美及其他地区3000多名华人生物学精英的专业组织。许多著名的华裔生物学家,如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袁钧英教授,HHMI研究员许田教授、韩珉教授,西北大学饶毅教授,哈佛大学医学院施洋教授,杜克大学王晓凡教授等等都是它的成员。
施一公说:“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的使命是为华人生物学家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搭建海外与中国生命科学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促进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鲁白指出:“我们的协会有着特殊的功能,这些生物学家从大陆出去、在西方取得研究成果,他们和祖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进行学术交流外,还在努力和国内的科学家一道,促进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饶毅认为,做科学是一件快乐的事,但他却发现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生大约只有15%愿意今后做科学。他说:“现在好多学生对科学没有兴趣,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是为了让父母或老师高兴,大学毕业后就没有目标了,这非常令人担心。”
施一公说:“我个人认为,这次的生命科学前沿学术研讨会是学术水平最高的会议,参加会议的学者都是在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工作,会议有80多个专题学术报告,范围很广,报告人中还有非常优秀的女生物学家。希望记者们有机会采访这些优秀的生物学家,请她们讲述自己从事研究工作的故事,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她们,从而鼓励更多的年轻学生从事生命科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