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长期以来,由于对小学生作文一直坚持“小、真、实”的标准,不少学生的作文内容干瘪,思路狭窄,语言呆板,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善于想象。主要表现在:
1、缺乏童趣。一些教师认为低段的写是为了在中、高年级写得更好打下基础。因此,在写作指导上较多地融入了自己的思维,而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入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真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学生的文章乍一看,呀,真不简单,一、二年级就有如此高的写作水平,殊不知其中融入了多少老师和父母的“真情”。学生的创新精神、健康个性未能生动活泼地得以展现。
2、缺少自然味。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疼爱之至,一走出家门就怕这怕那,学校也感到肩头的责任重大,能不出校门,尽量不出校门。丰富他们的生活,扩大他们的眼界,充实他们的知识,也就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现在不是减负了吗?为什么不能带孩子进入他们所向往的大自然?为什么不能领着他们踏入他们所困惑的社会生活中去呢?学生在封闭的课堂内,怎么能写出纯纯的、深深的自然韵味的文章来呢?
3、教师不明智的教学方法。完全是无意之间,一读到学生的作文,我们就会伸手去拿红笔,其实这是不明智的。作为教师的我们所做的不该是情不自禁手执红笔一路改正孩子的错误,而应当理解当我们手捧他们的作文时,那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还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我们需要透过错误去发现孩子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去扼杀孩子作为一个作者的自信。我们关心学生的写作,但关心与纠错截然不同,关心他们的写作意味着在处理他们作文的时候需要格外的自制、格外的敏感、格外的思考和格外的智慧。也许,那些一听作文就害怕的学生,他们的老师具有一些责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低年级的孩子在作文之路上迈好成功的第一步呢?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无疑将大大地拓展小学生习作的时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学龄初期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敏感期”。
这时候,教师如能细心呵护孩子的童心,让想象成为作文起步中富有强大生命力、拥有不竭动力的活水源头,作文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说话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动力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1.创设情境
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才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才会产生角色意识,激起表达的冲动。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把一幅幅静止的画面变成活动的,再配以优美的音乐,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说话兴趣;如运用语言创设情境,教师在每次说写训练前为孩子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孩子积极参与,是训练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精心设计导入语非常重要。如在《拾秋天》的说写训练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小朋友,你们已找过春天,画过夏天,不知不觉的,秋姑娘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她将好多好多的礼物撒落在大地上,你们想不想去拾点回来?”就这样,孩子们欢呼雀跃地出发了。另外,还可以运用音乐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创设情境等等。
2.激活体验
我们知道,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有“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之说。每一个人,自他懂事以来,就开始感受生活,体验人生。小学生虽年龄不大,经历有限,但自懂事以来,他们经历了多少事,认识了多少人,见到了多少景……这是他们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要巧妙运用,就能创造出令人赞叹的“言语作品”。如在《春雨》的说话课中,我和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观雨、听雨、感受雨,然后以“你觉得春雨有趣吗?”引导学生谈雨,学生把对雨的体验一下子化作了带有情感色彩的言语:“春雨有趣,那细细的雨丝,一根根的,那么长,那么柔。”“那声音沙沙的,真好听。”面对春雨的唤醒,学生的想象丰富又得体:沙沙的雨声像美妙的音乐,像小蚕吃桑叶;春雨像丝线,细细的,像秀发,密密的,像蚕丝,柔柔的;春雨中,麦苗换上了绿装,青蛙唱起了歌儿……生活体验一旦被激活,学生就会乘上想象的翅膀,精辟的话语便会脱口而出,奇妙的句子自然会涌于笔端。
3.双向互动
说话训练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老师和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既是听者,也是说者,师生只有不断转换着自己的角色,才能获得成功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我总是充满激情地鼓励学生:“别紧张,要相信自己。”“你说得太棒了,老师为你感到自豪。”“虽然你旁边都是高手,但我们相信你是最棒的,勇敢些!”我的真语真情是激活学生身心的“兴奋剂”,使他们情绪高昂,全身心地投入。而学生的精彩回答又反过来深深地吸引、打动着我,师生间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感情的碰撞。在这种状态下最容易产生顿悟和灵感,言语的、思想的创造性浪花常常会不断飞溅。
二、丰富语言积累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认为,那些爱讲故事和阅读的儿童,其想象力、创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头。因为,儿童从小听故事、爱阅读,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的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可让他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在作文起步时我们非常重视让孩子多讲故事、多阅读。
现在的孩子是在故事中长大的,爱听故事是他们的共性。为此,我们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满足他们的这一童趣,把他们带入故事的王国。孩子们在故事中认识了安徒生、格林、凡尔纳……在听的同时,我们要求孩子讲自己最拿手的故事,为激发兴趣,让他们把故事录在磁带上,在每周一次的“故事会”中进行交流,经过“猜、议、评”选出“小小故事大王”,并在校园红领巾电视台开辟了“故事大王擂台赛”栏目。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在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规范语言,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儿童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不仅能促使儿童掌握和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而且能提高儿童的言语能力。我们在班级里设立“小小图书角”,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爱看的书,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充分保证阅读时间,并鼓励孩子在课外积极阅读。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我们要求学生积极背诵。新大纲突出地强调了丰富语言积累的重要性,而且希望通过规定课内外阅读量,特别是规定背诵篇数的办法,把积累语言落实在实处。因此,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有选择地让孩子诵读唐诗,短小精悍、文词优美的唐诗不仅能启迪儿童想象,而且能净化童心,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左右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只有多读多背,当胸中有了大量积蓄,非倾吐不可时,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好的文章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新得和方法。”
三、开放教学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低年级小朋友理性思维能力较差,生活中的乐事、趣事,他们说起来津津有味,可却不知怎么组织语言,更不知如何把它们付诸笔端。于是,我们根据孩子好说好动的特点,尽可能多地利用“活动课”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联想、创造。
具体方法有:
1.画一画,说一说。
儿童对绘画特别感兴趣,他们在涂涂抹抹中展现了自己一颗颗真实而又灿烂的童心。我们经常根据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孩子进行想象画。比如,我给孩子们一个“O”,让他们想象,画成各种图形,并说一说。于是,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在孩子手中诞生,一句句充满童趣的语言从孩子心底流出:我画了个圆圆的月亮,晚上太晚了,月亮想睡着了,可是想起晚上要值班,她马上打起精神,露出亮亮的笑脸;我画了个蓝色的太阳,把它送给大海,让大海蓝得像蓝宝石;我画了朵向日葵,它正朝太阳笑呢;我画了颗流星。一颗星星挂在高高的天上,一不小心掉到大地上,星星非常难过,在天上多么有趣,在大地上多没劲。有一个小朋友走过来,把它当作一个玩具,推到河里,小鱼以为是好吃的东西,叫来许多朋友都来吃,鲨鱼也来了,一口吞下了流星……
想象画成了孩子们的“自由王国”,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用鲜活的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在画画说说的同时,我还经常让学生画画写写,就是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文字说明,没有什么格式规范,学生很乐意画写。有个学生画了一幅夜空图:深蓝色的夜空中,一颗流星滑了下来。旁边写着:“晚上,天空中有无数闪闪发光的星星。忽然,我看见一颗流星滑了下来,‘哧溜’一声滑到半空就不见了。我心想:天空真是个大滑梯。”还有一个学生画了一幅夏夜的萤火虫儿,其中有一句也让我大为赞赏:“萤火虫儿身上为什么会有一盏灯?噢,原来是萤火虫妈妈怕贪玩的孩子找不着回家的路,就在宝宝身上挂了一盏小灯笼。”我把他们的作品贴在墙上的最佳作品栏里。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真正的好文章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应当在观察中放飞想象,有所创新。
2.玩一玩,写一写。
孩子是否能带着足够的精力、机智和独创性去探索书本和世界,是否会抓住那些与朋友、作者共同思考,去影响他人或被他人影响的机会,是否会变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充满好奇心与自信心的人,这些都是他们生命中以及读写生涯中最为重要的品质,这些品质并不是学校或家庭作业里能够轻易传授的,相反,这些精神素质首先是应通过孩子们的游戏来培养。
现在的学生很少感受到群体协作游戏的快乐,更缺少与老师、家长一起游戏的时间。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如一组人在一起玩橡皮泥,一边玩一边编故事,教师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他们游戏,在必要时适当点拨,让故事情节能顺利发展,圆满结束,并鼓励其写下来。同时,我们积极创设学生与自然亲近的机会,当我们带领学生郊游,让学生采上一棵蒲公英,用力一吹,使种子随风飘上天空时,我们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那随风飘去的一棵蒲公英,学生会产生多么丰富而美妙的遐想啊,而这时来一个现场说话,学生的言语能力又将会得到一次多么有效的训练啊!
四、改进指导、评价
作文的指导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贵在唤醒学生的生活储备,巧在顺应学生的自由倾吐表达,而非教师蝶蝶不休地讲述什么原理、方法,或用固定的程序、习作的样板去圈定学生的思路。所以我们要像叶圣陶先生所说:“为了恢复学生们的童真,还他们的原本生活乐趣,让他们能说真话、吐真情。”在作文起步训练中,不管学生怎么想,怎么写,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鼓励。作文的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量不同个性的学生,或用教师的主观想法代替学生的习作实践。在“每日一句”的写话训练中,让孩子们放飞想象,言有童真。
孩子不能没有期待,不能没有想象,不能没有梦幻。因为,有了期待,才可能有追求,有了想象才可能有创造,有了梦幻才可能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执着。语文教师如在儿童的黄金时节,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一个宽广的作文天地,让孩子放飞想象,“我手写我口”,我们定能顺利地带领孩子走入快乐作文的殿堂,让作文焕发勃勃的生命力!
1、缺乏童趣。一些教师认为低段的写是为了在中、高年级写得更好打下基础。因此,在写作指导上较多地融入了自己的思维,而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入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真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学生的文章乍一看,呀,真不简单,一、二年级就有如此高的写作水平,殊不知其中融入了多少老师和父母的“真情”。学生的创新精神、健康个性未能生动活泼地得以展现。
2、缺少自然味。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疼爱之至,一走出家门就怕这怕那,学校也感到肩头的责任重大,能不出校门,尽量不出校门。丰富他们的生活,扩大他们的眼界,充实他们的知识,也就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现在不是减负了吗?为什么不能带孩子进入他们所向往的大自然?为什么不能领着他们踏入他们所困惑的社会生活中去呢?学生在封闭的课堂内,怎么能写出纯纯的、深深的自然韵味的文章来呢?
3、教师不明智的教学方法。完全是无意之间,一读到学生的作文,我们就会伸手去拿红笔,其实这是不明智的。作为教师的我们所做的不该是情不自禁手执红笔一路改正孩子的错误,而应当理解当我们手捧他们的作文时,那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还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我们需要透过错误去发现孩子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去扼杀孩子作为一个作者的自信。我们关心学生的写作,但关心与纠错截然不同,关心他们的写作意味着在处理他们作文的时候需要格外的自制、格外的敏感、格外的思考和格外的智慧。也许,那些一听作文就害怕的学生,他们的老师具有一些责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低年级的孩子在作文之路上迈好成功的第一步呢?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无疑将大大地拓展小学生习作的时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学龄初期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敏感期”。
这时候,教师如能细心呵护孩子的童心,让想象成为作文起步中富有强大生命力、拥有不竭动力的活水源头,作文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说话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动力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1.创设情境
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才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才会产生角色意识,激起表达的冲动。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把一幅幅静止的画面变成活动的,再配以优美的音乐,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说话兴趣;如运用语言创设情境,教师在每次说写训练前为孩子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孩子积极参与,是训练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精心设计导入语非常重要。如在《拾秋天》的说写训练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小朋友,你们已找过春天,画过夏天,不知不觉的,秋姑娘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她将好多好多的礼物撒落在大地上,你们想不想去拾点回来?”就这样,孩子们欢呼雀跃地出发了。另外,还可以运用音乐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创设情境等等。
2.激活体验
我们知道,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有“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之说。每一个人,自他懂事以来,就开始感受生活,体验人生。小学生虽年龄不大,经历有限,但自懂事以来,他们经历了多少事,认识了多少人,见到了多少景……这是他们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要巧妙运用,就能创造出令人赞叹的“言语作品”。如在《春雨》的说话课中,我和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观雨、听雨、感受雨,然后以“你觉得春雨有趣吗?”引导学生谈雨,学生把对雨的体验一下子化作了带有情感色彩的言语:“春雨有趣,那细细的雨丝,一根根的,那么长,那么柔。”“那声音沙沙的,真好听。”面对春雨的唤醒,学生的想象丰富又得体:沙沙的雨声像美妙的音乐,像小蚕吃桑叶;春雨像丝线,细细的,像秀发,密密的,像蚕丝,柔柔的;春雨中,麦苗换上了绿装,青蛙唱起了歌儿……生活体验一旦被激活,学生就会乘上想象的翅膀,精辟的话语便会脱口而出,奇妙的句子自然会涌于笔端。
3.双向互动
说话训练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老师和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既是听者,也是说者,师生只有不断转换着自己的角色,才能获得成功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我总是充满激情地鼓励学生:“别紧张,要相信自己。”“你说得太棒了,老师为你感到自豪。”“虽然你旁边都是高手,但我们相信你是最棒的,勇敢些!”我的真语真情是激活学生身心的“兴奋剂”,使他们情绪高昂,全身心地投入。而学生的精彩回答又反过来深深地吸引、打动着我,师生间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感情的碰撞。在这种状态下最容易产生顿悟和灵感,言语的、思想的创造性浪花常常会不断飞溅。
二、丰富语言积累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认为,那些爱讲故事和阅读的儿童,其想象力、创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头。因为,儿童从小听故事、爱阅读,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的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可让他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在作文起步时我们非常重视让孩子多讲故事、多阅读。
现在的孩子是在故事中长大的,爱听故事是他们的共性。为此,我们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满足他们的这一童趣,把他们带入故事的王国。孩子们在故事中认识了安徒生、格林、凡尔纳……在听的同时,我们要求孩子讲自己最拿手的故事,为激发兴趣,让他们把故事录在磁带上,在每周一次的“故事会”中进行交流,经过“猜、议、评”选出“小小故事大王”,并在校园红领巾电视台开辟了“故事大王擂台赛”栏目。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在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规范语言,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儿童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不仅能促使儿童掌握和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而且能提高儿童的言语能力。我们在班级里设立“小小图书角”,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爱看的书,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充分保证阅读时间,并鼓励孩子在课外积极阅读。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我们要求学生积极背诵。新大纲突出地强调了丰富语言积累的重要性,而且希望通过规定课内外阅读量,特别是规定背诵篇数的办法,把积累语言落实在实处。因此,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有选择地让孩子诵读唐诗,短小精悍、文词优美的唐诗不仅能启迪儿童想象,而且能净化童心,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左右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只有多读多背,当胸中有了大量积蓄,非倾吐不可时,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好的文章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新得和方法。”
三、开放教学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低年级小朋友理性思维能力较差,生活中的乐事、趣事,他们说起来津津有味,可却不知怎么组织语言,更不知如何把它们付诸笔端。于是,我们根据孩子好说好动的特点,尽可能多地利用“活动课”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联想、创造。
具体方法有:
1.画一画,说一说。
儿童对绘画特别感兴趣,他们在涂涂抹抹中展现了自己一颗颗真实而又灿烂的童心。我们经常根据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孩子进行想象画。比如,我给孩子们一个“O”,让他们想象,画成各种图形,并说一说。于是,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在孩子手中诞生,一句句充满童趣的语言从孩子心底流出:我画了个圆圆的月亮,晚上太晚了,月亮想睡着了,可是想起晚上要值班,她马上打起精神,露出亮亮的笑脸;我画了个蓝色的太阳,把它送给大海,让大海蓝得像蓝宝石;我画了朵向日葵,它正朝太阳笑呢;我画了颗流星。一颗星星挂在高高的天上,一不小心掉到大地上,星星非常难过,在天上多么有趣,在大地上多没劲。有一个小朋友走过来,把它当作一个玩具,推到河里,小鱼以为是好吃的东西,叫来许多朋友都来吃,鲨鱼也来了,一口吞下了流星……
想象画成了孩子们的“自由王国”,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用鲜活的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在画画说说的同时,我还经常让学生画画写写,就是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文字说明,没有什么格式规范,学生很乐意画写。有个学生画了一幅夜空图:深蓝色的夜空中,一颗流星滑了下来。旁边写着:“晚上,天空中有无数闪闪发光的星星。忽然,我看见一颗流星滑了下来,‘哧溜’一声滑到半空就不见了。我心想:天空真是个大滑梯。”还有一个学生画了一幅夏夜的萤火虫儿,其中有一句也让我大为赞赏:“萤火虫儿身上为什么会有一盏灯?噢,原来是萤火虫妈妈怕贪玩的孩子找不着回家的路,就在宝宝身上挂了一盏小灯笼。”我把他们的作品贴在墙上的最佳作品栏里。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真正的好文章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应当在观察中放飞想象,有所创新。
2.玩一玩,写一写。
孩子是否能带着足够的精力、机智和独创性去探索书本和世界,是否会抓住那些与朋友、作者共同思考,去影响他人或被他人影响的机会,是否会变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充满好奇心与自信心的人,这些都是他们生命中以及读写生涯中最为重要的品质,这些品质并不是学校或家庭作业里能够轻易传授的,相反,这些精神素质首先是应通过孩子们的游戏来培养。
现在的学生很少感受到群体协作游戏的快乐,更缺少与老师、家长一起游戏的时间。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如一组人在一起玩橡皮泥,一边玩一边编故事,教师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他们游戏,在必要时适当点拨,让故事情节能顺利发展,圆满结束,并鼓励其写下来。同时,我们积极创设学生与自然亲近的机会,当我们带领学生郊游,让学生采上一棵蒲公英,用力一吹,使种子随风飘上天空时,我们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那随风飘去的一棵蒲公英,学生会产生多么丰富而美妙的遐想啊,而这时来一个现场说话,学生的言语能力又将会得到一次多么有效的训练啊!
四、改进指导、评价
作文的指导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贵在唤醒学生的生活储备,巧在顺应学生的自由倾吐表达,而非教师蝶蝶不休地讲述什么原理、方法,或用固定的程序、习作的样板去圈定学生的思路。所以我们要像叶圣陶先生所说:“为了恢复学生们的童真,还他们的原本生活乐趣,让他们能说真话、吐真情。”在作文起步训练中,不管学生怎么想,怎么写,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鼓励。作文的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量不同个性的学生,或用教师的主观想法代替学生的习作实践。在“每日一句”的写话训练中,让孩子们放飞想象,言有童真。
孩子不能没有期待,不能没有想象,不能没有梦幻。因为,有了期待,才可能有追求,有了想象才可能有创造,有了梦幻才可能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执着。语文教师如在儿童的黄金时节,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一个宽广的作文天地,让孩子放飞想象,“我手写我口”,我们定能顺利地带领孩子走入快乐作文的殿堂,让作文焕发勃勃的生命力!
展开全部
教师不明智的教学方法。完全是无意之间,一读到学生的作文,我们就会伸手去拿红笔,其实这是不明智的。作为教师的我们所做的不该是情不自禁手执红笔一路改正孩子的错误,而应当理解当我们手捧他们的作文时,那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还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我们需要透过错误去发现孩子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去扼杀孩子作为一个作者的自信。我们关心学生的写作,但关心与纠错截然不同,关心他们的写作意味着在处理他们作文的时候需要格外的自制、格外的敏感、格外的思考和格外的智慧。也许,那些一听作文就害怕的学生,他们的老师具有一些责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5-28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你看看附件:《作文大步走》的《经典语句摘录》吧,有兴趣再联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