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及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4个回答
2013-06-14
展开全部
美国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是称霸全世界:
美国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
从 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全球战略具有鲜明的扩展性、进攻性、侵略性。杜鲁门政府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 的"遏制"战略;艾森豪威尔政府力图用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 "战争边缘政策",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肯尼迪政府确立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把对 抗和缓和两手结合起来,在军事上,以"灵活反应战略"取代"大规模报复战略",并针对苏联和中国提出了"两个半战争战略",对亚非拉国家,一方面通过带有 附加条件的援助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又对古巴大搞武装颠覆,在巴拿马、多米尼加进行军事干涉,在越南发动了"特种战争";约翰逊政府进一步扩大了越南战 争,把"特种战争"发展为"局部战争"。
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时期的尼克松主义
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对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突出 表现为尼克松主义的出台。1970年2月,尼克松在向国会提出的长篇咨文中,提出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作为美国全球外交三 原则,从而形成了"尼克松主义";福特政府基本延续了尼克松的对外政策;卡特时期,美国试图通过宣扬人权、自由等观念,恢复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政治号召力, 以便改善美国的处境。但1979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美国认为苏联严重地损害了其战略利益,以致卡特政府的对苏政策趋于强硬。1980年1月23日"卡特 主义"出台,起要点是建立地区性安全结构,把西欧、中东和远东三个战略地区联结起来,抵御苏联在波斯湾、西南亚的扩张,同时还对苏联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
美国对苏"转守为攻"时期的"以实力求和平"战略和"超越遏制"战略
里 根政府以增强实力为核心,企图压倒苏联。打出"扩军抗苏,重振国威"的旗号。1985年里根再次当选总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总统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 大战计划"。1986年,"里根主义"出台,其核心是综合运用军事、外交、经济和宣传等手段,把苏联在第三世界战略地区取得的政治、军事进展"推回去"; 布什政府针对苏东剧变和两极格局瓦解的形势,提出"超越遏制:战略,即在不放弃遏制苏联的同时,抓住苏联、东欧改革时机,采取多种手段,尤其以经济援助为 诱饵,促使这些国家演变,并进一步融入西方政治、经济体系。"新大西洋主义"即在北约、欧共体、欧安会等现有体制基础上,对这些组织分别赋予新的内容和新 得职能,建立适应欧洲新形式的政治军事结构,以便保证东欧转轨顺利发展,并确保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不受影响。对中国,在不严重破坏中美关系基本框 架的同时诱压中国进行"和平变革"。对第三世界,根据美国战略需要,采取了更加灵活务实的做法,加强防范地区危机和地区强国的崛起。
冷战后美国的"参与和扩张"战略与"先发制人"战略
1994 年7月,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国家参与和扩展安全战略"。构建"美国主导下的大国合作"的世界秩序,调整地区战略部署,不惜使用武力来维护美国的战略利 益,提升经济安全的战略地位,甚至一度将其置于全球战略的首尾,在政治上以扩大西方民主、普及西方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战略出发点,并突出美国外交中的"软因 素",在军事上提出"塑造"、"反应"和"准备"三位一体的军事安全战略,即"帮助塑造有利于美国利益的国际安全环境、随时对危机作出反应和为应付未来挑 战做好准备";布什政府推出"先发制人"战略,将维护美国的军事安全置于对外战略的首位,将恐怖主义作为首要威胁,确定所谓"邪恶轴心",追求军事绝对有 时和国家绝对安全。采取"点菜式的多边主义",一方面利用多边主义达到目的,另一方面坚决摆脱多边机制与多边合作对其权势与行动的限制,经常一意孤行地采 取单变主义政策。调整全球地缘战略,构建国际安全新框架。
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思想与决策不断进行着调整,但是在发展变化的同时,其内在连续性十分 突出,那就是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从未改变,谋求主导性优势的战略一以贯之。而且冷战后,美国的霸权野心不断膨胀,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到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扩 展民主与自由市场,从充当西方世界的盟主发展到确立"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并不时大肆动用武力和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
本质特征:
联盟战略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处于关键地位。
美国竭力赋予其霸权以某种道义的或国际法意义上的合法性,同时注意将霸权目标与国家的实力统一起来。
文化战略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
从 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全球战略具有鲜明的扩展性、进攻性、侵略性。杜鲁门政府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 的"遏制"战略;艾森豪威尔政府力图用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 "战争边缘政策",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肯尼迪政府确立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把对 抗和缓和两手结合起来,在军事上,以"灵活反应战略"取代"大规模报复战略",并针对苏联和中国提出了"两个半战争战略",对亚非拉国家,一方面通过带有 附加条件的援助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又对古巴大搞武装颠覆,在巴拿马、多米尼加进行军事干涉,在越南发动了"特种战争";约翰逊政府进一步扩大了越南战 争,把"特种战争"发展为"局部战争"。
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时期的尼克松主义
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对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突出 表现为尼克松主义的出台。1970年2月,尼克松在向国会提出的长篇咨文中,提出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作为美国全球外交三 原则,从而形成了"尼克松主义";福特政府基本延续了尼克松的对外政策;卡特时期,美国试图通过宣扬人权、自由等观念,恢复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政治号召力, 以便改善美国的处境。但1979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美国认为苏联严重地损害了其战略利益,以致卡特政府的对苏政策趋于强硬。1980年1月23日"卡特 主义"出台,起要点是建立地区性安全结构,把西欧、中东和远东三个战略地区联结起来,抵御苏联在波斯湾、西南亚的扩张,同时还对苏联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
美国对苏"转守为攻"时期的"以实力求和平"战略和"超越遏制"战略
里 根政府以增强实力为核心,企图压倒苏联。打出"扩军抗苏,重振国威"的旗号。1985年里根再次当选总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总统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 大战计划"。1986年,"里根主义"出台,其核心是综合运用军事、外交、经济和宣传等手段,把苏联在第三世界战略地区取得的政治、军事进展"推回去"; 布什政府针对苏东剧变和两极格局瓦解的形势,提出"超越遏制:战略,即在不放弃遏制苏联的同时,抓住苏联、东欧改革时机,采取多种手段,尤其以经济援助为 诱饵,促使这些国家演变,并进一步融入西方政治、经济体系。"新大西洋主义"即在北约、欧共体、欧安会等现有体制基础上,对这些组织分别赋予新的内容和新 得职能,建立适应欧洲新形式的政治军事结构,以便保证东欧转轨顺利发展,并确保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不受影响。对中国,在不严重破坏中美关系基本框 架的同时诱压中国进行"和平变革"。对第三世界,根据美国战略需要,采取了更加灵活务实的做法,加强防范地区危机和地区强国的崛起。
冷战后美国的"参与和扩张"战略与"先发制人"战略
1994 年7月,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国家参与和扩展安全战略"。构建"美国主导下的大国合作"的世界秩序,调整地区战略部署,不惜使用武力来维护美国的战略利 益,提升经济安全的战略地位,甚至一度将其置于全球战略的首尾,在政治上以扩大西方民主、普及西方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战略出发点,并突出美国外交中的"软因 素",在军事上提出"塑造"、"反应"和"准备"三位一体的军事安全战略,即"帮助塑造有利于美国利益的国际安全环境、随时对危机作出反应和为应付未来挑 战做好准备";布什政府推出"先发制人"战略,将维护美国的军事安全置于对外战略的首位,将恐怖主义作为首要威胁,确定所谓"邪恶轴心",追求军事绝对有 时和国家绝对安全。采取"点菜式的多边主义",一方面利用多边主义达到目的,另一方面坚决摆脱多边机制与多边合作对其权势与行动的限制,经常一意孤行地采 取单变主义政策。调整全球地缘战略,构建国际安全新框架。
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思想与决策不断进行着调整,但是在发展变化的同时,其内在连续性十分 突出,那就是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从未改变,谋求主导性优势的战略一以贯之。而且冷战后,美国的霸权野心不断膨胀,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到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扩 展民主与自由市场,从充当西方世界的盟主发展到确立"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并不时大肆动用武力和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
本质特征:
联盟战略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处于关键地位。
美国竭力赋予其霸权以某种道义的或国际法意义上的合法性,同时注意将霸权目标与国家的实力统一起来。
文化战略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拓跨境
2024-10-30 广告
2024-10-30 广告
要在美国市场成功开展跨境业务,您可以遵循以下步骤:1、了解平台规则与政策:熟悉平台规则,确保您的运营操作符合平台要求,避免因违规而受到处罚。2、明确目标市场与产品定位:研究美国及目标市场的市场需求、消费习惯、文化差异等,选择适合的目标市场。...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森拓跨境提供
2013-06-14
展开全部
第一阶段是冷战美苏对峙,美国主要采取防守反击,以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为基地,以经济辅以军事恫吓拖垮苏联,而苏联的先军政策等于自杀,最后苏联解体也是经济发展乏力,社会矛盾突出导致的,其次才是美国的策反。值得强调的是美国的盟友都是有钱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苏联搞全球援助和低贷帮扶,最后把自己搞虚脱。二战后按协议曰本被美苏中欧分制,而美国通过各种手段把其他势力理论控制范围收归一体,并协助曰本统一和经济发展,建立自卫队等,为曰本日后成为其亚洲根基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苏联解体美国独霸。这个阶段美国仍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其支点,欧洲有传统兄弟英国,亚洲有扶植的曰本仆从,使其具有对全球重要地区的秩序干扰和控制能力。这个时期也就是90年代至今,美国主要采取合众连横、挑拨离间的方式,通过在每个地区树造所谓世界公敌,然后拉此地区盟友联合对抗,并设法通过宣传等手段使中立国家感受到美国亲手树造的“公敌”莫须有的威胁,软性的迫使这些中立国加入美国的阵营,这样做有2个好处:一是使美国在“外忧”的虚拟压力下达到一定程度的内部团结和奋进;二是制造美国之外全球地区间紧张甚至混乱,拖累其他地区经济和社会建设,无限延长美国政治军事经济绝对优势,并保证战火远离美国本土。
这一切政策和方针都是国家利益至上和民族主义的产物。
霸权主义是毛创造的说法,其定义是一国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这个定义对比来看非常符合美国现在的行为模式。
任何国家实力发展到一定高度都会转为这种行为模式,这样可以达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仅此而已。其他国家目前口口声声反对霸权主义仅仅因为自己不是老大而已,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再说任何2个国家,相对实力强的一方必定会对相对弱的一方在某些方面使用所谓霸权主义的行为模式,任何2个国家!所以不要被政治家们玩弄的文字游戏蒙蔽了双眼。国家间的较量就是实力对比。
第二阶段,苏联解体美国独霸。这个阶段美国仍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其支点,欧洲有传统兄弟英国,亚洲有扶植的曰本仆从,使其具有对全球重要地区的秩序干扰和控制能力。这个时期也就是90年代至今,美国主要采取合众连横、挑拨离间的方式,通过在每个地区树造所谓世界公敌,然后拉此地区盟友联合对抗,并设法通过宣传等手段使中立国家感受到美国亲手树造的“公敌”莫须有的威胁,软性的迫使这些中立国加入美国的阵营,这样做有2个好处:一是使美国在“外忧”的虚拟压力下达到一定程度的内部团结和奋进;二是制造美国之外全球地区间紧张甚至混乱,拖累其他地区经济和社会建设,无限延长美国政治军事经济绝对优势,并保证战火远离美国本土。
这一切政策和方针都是国家利益至上和民族主义的产物。
霸权主义是毛创造的说法,其定义是一国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这个定义对比来看非常符合美国现在的行为模式。
任何国家实力发展到一定高度都会转为这种行为模式,这样可以达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仅此而已。其他国家目前口口声声反对霸权主义仅仅因为自己不是老大而已,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再说任何2个国家,相对实力强的一方必定会对相对弱的一方在某些方面使用所谓霸权主义的行为模式,任何2个国家!所以不要被政治家们玩弄的文字游戏蒙蔽了双眼。国家间的较量就是实力对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6-14
展开全部
经济武力施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6-14
展开全部
冷战美苏对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