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豆秆黑潜蝇?
2018-12-31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豆秆黑潜蝇,又称黑潜蝇、豆秆穿心虫。属双翅目、潜蝇科。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淮及其以南地区。豆秆黑潜蝇除危害大豆外,还危害绿豆、豌豆等其它豆科作物。豆秆黑潜蝇一般可以使70%的大豆植株受害。产量损失常年在15%~30%,重发生年份可造成减产50%。
在各地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在华南地区周年危害,世代数可达12~13代,在长江流域6~7代,黄淮流域4~5代。成虫早晚活跃,多集中在大豆植株的上部叶面活动,夜间、烈日下以及风雨天则栖息在下部叶片或草丛中,25~30℃是取食和交配、产卵的最适温度。成虫除了喜欢吮吸花蜜外,也吮吸植物汁液,造成被害嫩叶的边缘出现密集的小白点和伤孔,严重时使整株枯萎。成虫产卵于植株中上部叶子的背面基部主脉附近的表皮下。孵化的幼虫先在叶背部表皮下潜食叶肉,形成小虫道,经主脉蛀入叶柄,再进一步蛀入分枝和主茎,蛀食髓部和木质部,严重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老熟幼虫在茎秆或叶柄上咬出羽化孔,并在孔的上方化蛹,羽化孔可断绝输导组织而使植株折断或枯死。豆秆黑潜蝇一般以蛹的形式在豆根茬或秸秆中越冬,来年羽化为成虫。
豆秆黑潜蝇的防治措施包括:(1)处理秸秆和田间根茬,消灭越冬虫源;(2)化学防治:豆秆黑潜蝇的防治应特别重视对成虫的防治,兼治幼虫。在成虫盛发期使用40%氧化乐果、辛硫磷500倍液进行防治。由于豆秆黑潜蝇成虫具有迁飞性,喷雾防治应从四周向中间进行,同时对5~10米内的相邻作物也要进行防治。
2024-10-30 广告